医务兵吴金昌:要把抗战故事讲给更多人听(4图)

发布时间:2015-09-15 16:34 | 来源:新余新闻网 2015年09月14日 | 查看:6745次

DSC_4985 副本

老兵档案

吴金昌:

1926年7月生于河北衡水

1944年7月参加八路军

1954年考入南昌第八军医学校

1955年12月调入新余武装部

1958年转业至北大荒

1963年回新余,进入新余市人民医院

1984年退休于新余市人民医院

新余新闻网9月15日讯 (文/王帆  图/周亮)1944年7月,一个残阳如血的傍晚,日军长期的暴行和八路军抗日思想的宣传激起了一个18岁少年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愤慨,他毅然与3个小伙伴一起走出家门,来到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的炮火硝烟中,当上了一名医务兵,成为一名光荣的抗日战士。

吴金昌老人。

吴金昌老人。

少年叫吴金昌,而今已经快90岁了,但是步履依旧稳健,思绪清晰,讲起当年抢救伤员的情景时,他不时流露出惋惜的神情。他说,随着年岁的增长,很多事情他已经渐渐淡忘,但70多年前的那场抗日战争,却终生难忘。

父亲被日本宪兵队抓走

吴金昌,1926年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龙华镇南文柯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村里许多人都去当了八路军。离村子20里地的不远处,就是八路军的根据地,再加上当时镇上交通不是很方便,所以到1942年日本人在镇边修建铁路时才进驻日军。

就在这年春天,吴金昌第一次感受到日军的残酷,嗅到血腥的味道。“日本人来之前就听说他们烧杀抢掠,等真正亲眼见到的时候才知道他们有多残忍。”吴金昌回忆说,那时候他才16岁,日本人的入侵打破了村子原有的安宁。镇上早就组织了抗日武装,驻扎在根据地的八路军区中队总是在晚上偷袭日军,被偷袭的日军为了报复,怀疑八路军藏在哪个村子就到那里大肆扫荡。

因为吴金昌的父亲曾为八路军做过事,被驻扎在镇上的日本人得知。一天下午,日本宪兵队拿着刺刀冲进他家中,不由分说便将他父亲抓了去。 “我舅舅当时是做生意的,是富农,为了把父亲救出来,花了很多钱买通宪兵队的人,一个月后才把父亲保出来。”吴金昌说。

DSC_5129 副本

与其心慌度日,不如投军抗日

“日本人来后,我们的日子很不好过。鬼子经常来扫荡,还抓人去当劳工,搞得大家心里慌兮兮的。”吴金昌想起当年的事,还是心有余悸,“眼看着周围不少人被抓走,我一个大小伙子,想来迟早要被鬼子盯上。”

和所担心的一样,吴金昌被日本人抓去挖护城河,白天去,晚上回。“村里每天都有30个人去做苦力,稍微休息一下就会被日本兵拿皮鞭抽打。还要自己带干粮。”吴金昌回忆说,苦力都是村干部被迫派村民去的。后来村里当八路军的多了,村干部也不敢给日本人派工了。

“与其一副皮囊被迫给鬼子出力,我不如主动投军打鬼子。”刚过完18周岁生日不久,吴金昌决定投军抗日,找准机会和3个小伙伴一起,找到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然而八路军只收下了他一个人,另外两人因为年龄小没被允许参军。

DSC_5071 副本

医疗条件太艰苦

当上八路军后,吴金昌当了一个多月的通信兵,然后被安排到战地医院当医务兵,边救护伤员边学习医疗知识。“虽然我没有在抗战一线英勇杀敌,但从每天送来的伤兵那里可以得知战况非常激烈。”吴金昌说,作为一名医务兵,虽然不用经历枪林弹雨,但每天看着战友与死神擦肩而过,很想把他们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但更多难以避免的是永别。

“抬上来的战士大多是缺胳膊少腿的,还有身体有枪伤、炸伤的。当时药也不充裕,记得有一仗,我们向后方要了好几次药物补给。但还是不能满足需要,很多战士受了伤,我们都是拿碘酒稍稍消毒,敷上止血药,绑上绷带,就算处理好了。这种时候保命要紧。”吴金昌记得,他们战地治不了的战士就往后方基地送,“可是很多人撑不到这么一段路,半路就死了。可怜哪!”

看着战友死的死,伤的伤,当时吴金昌一边要救治受伤的战友,一边心想着不能让死去的战友冰冷地躺在前线。战火稍有停顿,他就招呼班里另一名战士上战场拖尸体。“多少尸体根本记不清了,也不晓得他们叫什么名字。我们就找一块地,把他们排整齐,一道埋了,也算给他们的家人一个交代。”在吴金昌看来,这是对为国捐躯的抗日战士最后的尊重。

“比起牺牲的,能活着已经很好。” 吴金昌说,现在医疗条件好了,而且丰衣足食,他很满足,他要好好地活着,把战争年代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