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14辆三轮摩托风餐露宿3000公里艰辛返乡(5图)

发布时间:2008-12-04 08:00 | 来源:网易 2008-12-02 02:38:55 | 查看:2847次

一路艰辛走到重庆,很快就能回家了。记者钱波摄

一路的奔波使得皮鞋破旧不堪 记者钱波摄

龙头寺火车站出站,广州返渝的农民工们带着新的希望回到了久别的故乡。

好好清理一番,精精神神地去见老婆和孩子。

  昨上午10时,渝黔高速路东溪收费站迎来一个特殊自驾车队——车队由四辆货三轮摩托车组成,驾乘人员无不蓬头垢面。每辆车上,横七竖八摆放着板凳、被褥、热水瓶、塑料桶等家什。

  这是一群在广东汕头打工的四川农民工,受金融危机影响,他们丢了工作,不得不驾驶三轮车,行程数千里,回家。“我们的大部队还在后面,出发时,车队共有14辆三轮车。”

  危险 执法人员劝下车队

  毫无保护设施的三轮车、驾驶人无法出示驾驶证行驶证、塑料雨棚布捆扎的车厢内,还挤坐着老人、妇女……此类车岂可上高速路!高速公路执法人员接讯赶紧前往东溪收费站路口,将欲借道的三轮车,请下高速路。鉴于其特殊情况,执法人员仅对其进行了劝导便予以放行。

  三轮车队不得不重返210国道。四辆三轮车上,包括司机,共搭载了11人。一辆车便是一个家庭单元:夫妻或者父母儿女。一行人上月18日从广东出发,一路经广西、贵州,到昨日,已奔波了14天。

  行至210国道綦河收费站附近,已近下午3时,众车停下来稍作休息。一过路村民上前搭讪:“你们怎么带这么多东西,搬家吗?”“不,回家!”车开在最前头的秦师傅大声答道,眼圈有点泛红。这条回家路,五味杂陈。

  不舍 众人合议举家迁徙

  秦师傅说,他们都来自四川巴中平昌县,驾车男子大都在广东汕头当货三轮司机,女的则在私人塑料作坊,负责挑拣塑料。受金融危机影响,当地不少企业关了门,货运业务没了,女人也丢了工作,长期再在汕头耗下去,没有生活来源。众人商议,还不如暂时回老家,稳定一段时间,再另谋出路。

  为什么不乘火车或汽车?秦师傅说舍不得:舍不得车费;舍不得花费数千元钱买来的赖以为生的三轮车;舍不得丢掉任何一件家什……于是,众人商议:开三轮车回家。为搞清楚线路,临行前,几人专门买了张地图。经计算发现:从汕头到老家,全程逾3000公里。

  一路行来,修修停停:广东境内坏掉一辆;广西境内一辆车滚下坡,摔成废铁不说司机还受伤,不得不弃车改乘火车;贵州境内又坏掉两辆……截至昨日到重庆时,仅剩下四辆“排头兵”。

  艰辛 女人睡车男人睡路

  近半个月的奔波,有说不完的苦:为了赶路,每天驾驶10小时以上是“最低标准”。“你看我这双皮鞋,全是走烂的。”被唤作刚子的驾驶员边说边伸出左脚,脚上的皮鞋裂开足有手掌大小,露出袜子。“出门前这可是双新鞋。”

  三轮车没有驾驶室,男人们不得不把棉衣包在头上抵御风寒。坐在“车厢”内的人也不好过:厢体狭小,整日蜷曲得腰酸腿疼,颠簸更是家常便饭。“这趟回家比种田还苦,”秦师傅的妻子、42岁的肖大姐揉着头上刚被撞出的大包,有些哽咽。

  累还只是一小问题,吃饭、睡觉更难解决。为减少开支,每人一天最多吃两顿饭。临行前,每家都准备了几箱方便面,不过,因为没有热水,方便面大都被干啃下肚。睡觉是走到哪睡到哪——男人让出车厢在公路边上打地铺,女人小孩在车厢内将就。洗脸、洗头,更是奢望。十多天下来,每个人的脸和手都已干裂,风刮得生痛。

  感动 好心保安主动让床

  不过,回家路上也有感动。秦师傅介绍,途经贵州时,因三轮车难以翻越崇山峻岭,车队“冒死”闯过一次高速公路。被贵州交警发现后,得知其特殊情况,交警未作阻拦,给予放行,还为其指路,让他们“捡了一段便宜”。而头天晚上,在遵义高速公路服务站,他们还以10元/人的价格,吃到了15元/份的盒饭,这是他们行程中唯一一顿热饭。好心的保安还慷慨地将宿舍让给他们,众人第一次睡了个安稳觉。

  终于到重庆了,离家乡越来越近,可他们已累得迈不开步,支持他们继续走下去的重要支柱,是孩子。“你看,这是我大儿子,他今年初三了,出发前他还给我打电话,说这回考试又得了个全班第一!”摆谈中,肖大姐兴奋地递过手机上的照片,露出微笑。“只要他们好,我们大人再辛苦,也值!”说完,一行人重新登上车,朝记者挥挥手,逐渐消失在远方……(重庆日报记者 涂静)

  相关评论

  底层小人物的境遇常让人动容:一群在广东汕头打工的川籍农民工,因工厂倒闭失业,他们舍不得车费;舍不得赖以为生的三轮车;舍不得微薄的家什……于是,众乡亲齐驾三轮车回家。从南粤到巴蜀,迢迢6000里路,14辆简陋而不挡防风雨的货运三轮,载着老人、妇女,一路上风餐露宿,历经18个日夜,终于有4辆车先行回到家乡。(昨日《新快报》)

  农民工,这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一个阶层。但他们享受不到城市的福利和社会保障。他们是建设者,路通了,楼建起来了,城市变靓了,他们走了;留下来的,也大多从事着许多城里人不屑做的苦累活。他们日复一日、加班加点为企业创造着利润,经济不景,老板一句话,他们就得走人。

  这就是农民工兄弟:他们创造社会财富,但所获回报却微乎其微。产业调整、企业倒闭、经济危机,每遇冲击他们都首当其冲。城市的失业者,尚有失业救济和低保可吃,而农民工失业,要么漂泊,要么黯然回乡——就如那些驾三轮车返乡的农民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的农民工达1.5亿之多。今天,农民工不再只是廉价的劳动力,而已成为采掘业、制造业、服务业的主力军,在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更离不开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但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农民工也是最无助的一群。政府应该正视农民工的失业保障以及再就业培训,将其纳入当前政府工作重要议程了。

  如何善待农民工,是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现实考量。作为政府,应该有更多作为;而作为企业,在危机关头,多留一名农民工,让员工与企业共命运,不仅仅是道义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凝聚企业人心,确保基业长青的重要抉择。(羊城晚报/阅尽)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楼 江苏省宿迁市2011-12-30 13:50:21 发表
匿名网友:农民工不容易,,我就是农民工子女,,父亲靠打工维持家中生计。生活还是不错的。。其实农民工才是这世上最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