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1-27 08:00 | 来源:搜狐网 2008年07月04日10:07 | 查看:796次
在织金县马场乡鸡场坝小学,有一位50多岁的残疾人代课教师,他叫王瑞伦,从24岁就走上了讲台,作为一名代课教师,他克服身体残疾带来的不便,不计报酬的微薄,无怨无悔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在理想和信念的支撑下,用双拐走过了教书育人的26个春秋……
1982年,王瑞伦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当他看到村里的孩子因为学校太远而不能上学读书时,萌发了在村寨里办一所学校的念头。
在父亲的支持下,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办起了村寨里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学校。教室是当时生产队的一间土墙房,没有桌椅板凳,他拄着双拐,搬来砖头,找来木板,搭起了课桌、板凳。当年,46名山村孩子走进了王瑞伦开办的小学校。
1992年9月,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的需要,王瑞伦的私办小学撤并入该乡鸡场坝小学。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报名参加了相关的教育业务培训学习,自学了教育学、心理学等一系列课程,在工作中努力探索教育方法,他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所带的班级每年都是中心校同级同科前三名,先后4次被中心校评为优秀教师,5次被评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从王瑞伦居住的砍瓢冲组到鸡场坝小学,有4公里左右的山旮旯路,王瑞伦每天要拄着双拐来回两趟。16年中,他一共拄坏了7副拐杖,左右腋也磨起了厚厚的老茧。在他心里,还有另外一副支撑的拐杖,那就是他所教的孩子们。学校的张晓老师回忆说,今年春季开学时,凝冻未化,王瑞伦在上课前的十分钟艰难地拄着双拐来到了学校,老师们发现他嘴唇被打裂了两个口子,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原来在来学校的路上,王瑞伦一共跌了17跤。为鸡场坝小学代课16年以来,王瑞伦从来没有缺过一次课,耽误过一天孩子们的学习。
从第一次拿起粉笔到今天的桃李芬芳,王瑞伦拄着双拐无怨无悔在育人路上走了26年,赢得了人们的赞扬和尊重,收获了鲜花和硕果,先后有3000多名农村孩子在他的手里像雏鹰一样飞出了大山。今年4月,王瑞伦披着绶带,拄着双拐走上了领奖台,接过了红彤彤的“贵州省优秀农民工”荣誉证书。(李管忠)
(责任编辑:贺慧)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