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小人物构筑“道德高地”

发布时间:2012-01-26 17:51 | 来源:凤凰网 2012年01月25日 13:00 | 查看:4560次

  过去的2011年,有许多大人物令我们难忘,但同时,我们也要记住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名字和平凡的角色,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坚守道德,彰显人性的温暖,在一些悲观者感叹“世风日下”的时候,让我们看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正面力量。

  棒棒老郑:缺钱不缺德

  回顾:2011年的第一天,在重庆万州谋生的“棒棒”郑定祥承揽了一个10元工钱的活,帮人挑两包羽绒服,结果与雇主走失。衣着单薄的他,在寒风中苦寻雇主五天,最终实现了物归原主的心愿。他一句“缺钱不缺德”的质朴语言,感动了亿万网民。

  当时,老郑的老伴做肾结石手术,2000多元医疗费都是跟同村邻居借的。“成名”后的老郑负担依然很重,年近六旬仍在做“棒棒”,家中的生活开销全靠他,因为年纪大了,老板都不爱找他,嫌他挑不动,走得慢。老郑说,他每天要接上10趟活才能有盈余。

  点评:老郑之德,在于诚信。当下诚信变得备受关注,甚至越来越稀缺。老郑之举,好似“茫茫雪夜里温暖人心的一丝烛光”,给人力量。

  最美妈妈:来不及多想

  回顾: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杭州滨江区的闻涛社区,2岁女童妞妞突然从10楼坠落,路过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伸出手臂接住了孩子。根据物理推算,吴菊萍在接住孩子的瞬间,受到的冲击力有300多公斤,她的左手臂尺桡骨断成了三截,有骨头断端戳出皮肤出来,伤势非常严重。

  吴菊萍说,“事情发生就在一瞬间,我根本来不及多想。我只知道她是一个孩子,而我是一个母亲,有一个7个月大的孩子,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母亲救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

  2011年9月12日,吴菊萍和坠楼女孩妞妞相约,从医院回家共度中秋。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点评:吴菊萍只是一个平凡的80后母亲,几乎没有人能说出她以前曾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就在她伸手一接的刹那绽放出大爱光辉。

  拾荒阿婆:就是想救人

  回顾:2011年10月13日,在广东佛山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2岁的女童“小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后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辆小货车从其双腿处碾过。先后从小悦悦身旁经过的18名路人无一施以援手。

  最后,当第19位路人拾荒阿婆陈贤妹看到后,将小悦悦半抱半扶到路边并找到了其母亲。2011年10月21日零时32分,小悦悦因抢救无效去世。

  陈阿婆不识字,不会算数,不懂普通话,在一家公司当煮饭阿姨,平时主要接送孙子上下学,有空就去附近的五金城捡一些纸箱、螺丝钉来卖钱帮补家用。陈阿婆说,她当时没想别的,“就是想救人”。正是她毫不犹豫地向小悦悦伸出了援手,为这场冷漠灾难留下唯一一抹温情。

  点评:“仗义每多屠狗辈”,真善美往往就蕴含在最普通的人心里,应该向这些平凡的良心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小人物能唤起道德共鸣

  2011年,“最美”一词频频见诸媒体。除上述枚举,其实还有很多“小人物”成为正义化身,他们用平凡和义举践行真善美,用勇敢与坚守构筑起“道德高地”。

  有评论称,这些“最美”人物,他们怀着的是一颗颗赤子之心,在别人遭遇痛苦的时候,救人于危难,他们的行为,只是人性真善美的一种自然流露,在他们身上有着最朴素的感情,而我们大多数人心底都有这样一种出于良心的情感。

  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体现在各个方面,这在道德领域可能更为突出,使民众有着强烈的道德饥渴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够通过一些“最美”的小人物的善举,唤起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道德共鸣。

  但是,仅靠个体行为还不足以改变中国社会道德现状,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构建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身体力行,需要把那些别人给予的温暖内化为每个公民自己的道德实践。我们不能仅仅止步于感动,哪怕是再小的善举,也是博大的爱心。(综合新华网、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