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老人20年救百人高调申报见义勇为奖倡导行善(图)

发布时间:2011-10-02 09:00 | 来源:现代快报 2011年2月23日 第A1版 | 查看:2004次

袁锡仁和老伴展示被救者写的证明

  平时大家提倡的都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然而重庆江津区白沙镇一名有着20多年航运经验的老船工,却用自己的行为,颠覆了人们对这一传统价值观的认知:20年间,他曾在长江中救起近百人,从2007年开始,他就踏上了见义勇为的申报之路,虽然因政策等原因屡遭拒绝,但他仍坚持着继续申报。老人说,他希望能用自己高调的行动,来倡导更多的人行善。

  再次申报未果遭妻埋怨

  2月10日晚上7时,江津区白沙镇芳阴村五组。69岁的袁锡仁在记者的陪伴下,从镇综治办回到了自己家中。

  刚进家门,妻子就问:“今天你又到镇上去申报见义勇为奖,有啥子进展没有?”有着20多年航运经验的袁老汉叹了口气回答:“要是有结果就好了。”

  “我早就给你说了,叫你死了这份心。”妻子杜位群开始埋怨起老伴来。“我怎么不去?20年来我在长江里救了近100人,我做了那么多好事,政府凭啥子不给我一个表示呢?”面对妻子的责怪,袁老汉并不“买账”。

  20年长江中曾救近百人

  在和记者聊天时,袁老汉回忆起当年在长江里勇救落水者的情形,依然满脸兴奋。

  袁老汉说,2000年8月7日下午2时左右,村民黄长明到长江里去洗澡,当游到江中心时,因全身力气用尽无法游回,不得不大声呼救。当时黄的母亲胡国平找到正在附近候客的袁老汉救人。袁老汉二话不说,驾起小船直奔江心,和衣跳进江里,把黄长明救到船上。

  2001年上半年的一天,当地小孩赵彬岚和堂弟赵洪一起到长江边玩水,赵洪一不小心掉进江中,慢慢朝深水区漂去。赵彬岚跳下江想救他,也漂进了深水区。正在这时,独自在船上的杜位群闻讯后,把船开了过去,不会游泳的她丢下救生圈,又拿竹竿朝姐弟俩伸去。20多分钟后才终于将姐弟俩救上来。

  不过最让袁老汉夫妻俩难忘的是,1992年“珞璜129号”船搁浅后救人一事。1992年的一天,这艘载有80多名乘客的客船行至高占滩水域江心时,突然搁浅。听到船上客人的呼救声后,正好把自己船上的客人送到岸边的他和老婆,立即驾船赶到江心展开救援。

  白沙镇综治办主任张羽称,经初步核实,自1981年至2001年间,袁锡仁确实在长江中勇救过近百人。

  见义勇为不符规定被拒

  自2007年8月下旬起,袁老汉开始走上了申报见义勇为称号之路。他把申报材料交到了白沙镇综治办,希望评见义勇为称号。

  同年8月24日,该镇综治办书面回复袁锡仁称,他救人的举动因不符合相关政策规定,不能评见义勇为称号。袁老汉又找到江津区综治办咨询,回复仍是不能评定。

  2009年8月4日,袁老汉找到江津区信访办,然而,区综治办的回复仍然是不能评定。

  今年2月21日,江津区综治办一名姓李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袁锡仁曾多次找到他们,要求申评见义勇为称号,但自2000年7月1日施行的《重庆市鼓励公民见义勇为条例》并未包含“抢险、救灾和救人”的行为。

  21日,张羽告诉记者,他将把老袁的情况向相关领导再次反映,争取按相关规定对他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表彰或鼓励。

  新闻面对面

  坚持申报是想 倡导更多人行善

  记者:政府已多次给你解释清楚了,说你的行为不符合相关政策规定,为什么还要坚持申报呢?

  袁锡仁:我做了好事是该得到表扬噻。

  记者:以前我们常说要像雷锋一样,做了好事不留名,而现在你做了好事则主动要求申报见义勇为奖,这是为什么呢?

   袁锡仁(反问):电视里说,陈光标做了善事,不也是在高调宣扬吗?

  记者:你高调的原因是什么呢?

  袁锡仁(沉默了一会儿,抬头):现在高调申评不是为了奖金,而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自觉见义勇为,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记者:如果你申报见义勇为不成功,以后有人向你求助时,你还会再伸援手吗?

  袁锡仁(语气坚决):肯定的,那是肯定的。

(责任编辑:姬明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