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梦想撒下爱心的种子——河北农民刘卫昌

发布时间:2008-11-07 08:00 | 来源:中国新闻网河北新闻 2008年04月15日 13:33 | 查看:1199次

为梦想撒下爱心的种子——河北农民刘卫

  1991年刘卫昌在家乡办起了肥乡县第一所民办学校——曙光学校。学校由1名教师7名在校生发展到目前有18个初中班,16个小学班,1700余名学生,并为聋哑人创办了肥乡县第一所聋哑特教班,到目前累计投资800多万元,成为肥乡县规模最大的一所民办学校。

  由于办学成绩突出,1997年5月13日出席了“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中残联主席邓朴方的接见。同年5月由国家人事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他的事迹曾多次被中央省、市新闻媒体报道,中央电视台于1997年8月将他的事迹拍成专题片《绿叶对根的情意》(上下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1997年12月20日他作为特邀嘉宾(全国八位农民代表)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特别节目《相聚京城》的拍摄,在京期间受到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接见,当他了解到他身患残疾自筹经费办学的事迹后,徐部长深受感动,提笔为曙光学校题写了校名。

  1998年3月当选为邯郸市肥乡县两级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此后连续三次当选为县优秀人大代表,2001年又当选为邯郸市优秀人大代表。

  1999年5月被评为“邯郸市十佳自强模范”。1999年8月他的事迹又在《人民代表报》刊登。2000年4月被评为“河北省自强模范”2003年7月,出席邯郸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邯郸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2004年12月以《刘卫昌曙光学校育桃李》为题,把他的事迹,载入由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河北省教育厅合编的《河北英杰》(三)自强成才篇。2005年5月曙光学校被评为“河北省‘双合格’优秀家长学校。”2007年1月,当选为邯郸市优秀人大代表。2007年5月,被评为肥乡县首届“青年创业之星”。2007年11月30日,由团中央、水利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和全国青联共同组织开展的第十二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评选揭晓,刘卫昌从全国各地层层推选的37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与全国其他9位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农民获此殊荣。

  一个残疾青年农民的追求

  ——记中国杰出青年农民、肥乡县曙光学校校长刘卫昌他,身残志坚,创办了农村民办学校,十几年来,累计投资800多万元,为3100多名学生提供了求学平台;他,用爱心为330多名农村特困生和82名聋哑儿童撑起一片蓝天;他,是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一个以知识的名义挑战命运的人,一个把人生之路走得笔直宽广、拥抱希望的人。他,就是中国杰出青年农民、肥乡县曙光学校校长刘卫昌。

  一

  刘卫昌,是肥乡县卜寨村的一位肢体残疾青年。1968年刘卫昌出生时,是家中的老幺,却不是上帝的宠儿,1周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右腿致残。1976年,8岁的刘卫昌上了小学,当别的孩子蹦跳着上学时,他却架着双拐,一跛一瘸地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往前挪。遇上雨雪天,只能由父亲背着上学。1978年冬天,天下着大雪,父亲背着他出了院门,雪大路滑,他和父亲重重地栽倒了,他摔掉了俩门牙,满脸血,爹含泪说:“小儿,咱回家吧,砸锅卖铁也得给你治腿!”小卫昌说:“俺不能隔课。”爹又背上他,继续向学校走去。

  为了给小卫昌治病,父亲下狠心把家里养的一头老母猪卖掉,凑了二百元钱,带着他来到一家医院。手术进行了4个小时,右膝以下全部剖开,术后在病床上躺了3个多月,此时正赶上三伏天,遵照医生嘱咐,利用中午天气最热的时候锻炼走路,每天最少走五个小时。回到学校后,他坚持锻炼,终于甩掉了拐杖。

  1981年,刘卫昌考入离家20多里的县一中,每星期六步行回家拿干粮,回一次家要走六个多小时,残腿时常肿得老高。母亲心疼地劝他别上了。然而,刘卫昌硬是咬着牙,读完了高中全部课程。

  1984年,他以几分之差高考落榜。但倔强的他仍做着大学梦。没钱,他就靠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外出到县城、邯郸卖菜挣钱,农闲时到学校补习。这年冬季的一天,在去邯郸卖菜回家的路上,天寒地冻,他发起了高烧,但强打着精神:“说啥也不能倒下,我爹娘还在家等着我呢!”一进家就栽倒在地。然而,命运之神却给刘卫昌开起了玩笑,连考4年,未能与大学结缘。

  面对父母的失望和别人的冷嘲热讽,刘卫昌在痛苦和绝望中思考着,一个残疾人应怎样面对生活?

  1989年,刘卫昌参加成人高考,终以优异成绩被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函授部录取。当时学校规定每两个月面授10天,因家里十分困难,这十天的住宿成了他最发愁的事。只好,夏天等别的同学都睡去后,他就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铺上从家里带来的床单睡在楼道里,早晨醒来常常被蚊虫咬得浑身疙瘩。冬天他就和要好的同学挤在一张床上。就这样,他一边务农,一边念完了三年的大专课程,领到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颁发给的大专毕业证书。

  二

  函授学习期间,刘卫昌发现村里有好几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不仅不上学,还结伙跟外村孩子打架。他一打听,原来这些孩子有的没升上初中,小学又不再接收他们,只好东游西逛,惹事生非。刘卫昌突然萌生了一个办学的念头,既让所学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又让这些孩子继续学习,也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然而,他办学的想法遭到家人极力反对。当时,父母托人从南方领回一个姑娘给他做媳妇,刘卫昌知道后心像刀割一样难受,他哭着跟父母说:“我的腿虽有残疾,但我有知识、有追求,你们多少年培养我,让我上学,难道不就是让我能干点事吗?”一直对他都很理解的父母让步了。1991年,刘卫昌把家里给他当新房的三间旧房当作教室,招收了村里7名失学儿童,办起了“曙光学校”。

  为取得学生家长信任,刘卫昌承诺:等孩子升上初中再补交学费。为此,他父亲戒了半辈子的烟瘾,母亲拿卖鸡蛋的钱为学生买粉笔、纸张。1992年春节,全家没有添一件新衣服。

  第一年办学,刘卫昌招收的7名学生都是成绩特别差的。为此,他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学生哪儿差补那儿。这7名学生当中有一名学生叫史为忠,听力较差,他常常对着他耳朵大声授课。这个学生说话时发音不准确,为了纠正发音,他从汉语拼音字母发音教起,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他说话,当这名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说话时,刘卫昌的嗓子已经喊哑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卫昌的精心培育下,7名学生全部升入初中,2人升入重点中学。这一下在三乡五里引起轰动,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到曙光学校,学生人数达到63人。突然增加了这么多学生,使刘卫昌既兴奋又发愁,学生增加了,需要添置教室、桌凳,可钱呢?平素腼腆的刘卫昌只好向亲朋求助。二姐夫把准备为儿子盖新房的砖瓦拉来,大姐夫给他送来一拖拉机木料。为节省开支,全家老少齐上阵,新教室盖好后,二姐夫和三哥又日夜赶制50张课桌。二姐夫锯木料时,不小心被电锯削去四个手指头,当即昏倒,醒来后第一句话说:“兄弟,别难过,你能把学校办好,我掉几个指头是小事”。这更坚定了刘卫昌办学的决心。

  随着学生的增多,吃饭、喝水又成了新的问题,这时,县领导了解到他的困难后,责成有关部门帮他贷款2万元,盖了食堂,打了机井。

  经过刘卫昌多年不懈的努力,目前曙光学校已从最初的1名教师、3间教室、7名学生,发展到拥有81名教师,1700名学生,教学楼、实验楼等设施完善的寄宿制学校。

  身为一名残疾人,刘卫昌深深体会到贫困学生和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的生活艰难,16年来,他先后为200名学生减免学杂费10多万元。为了使更多的残疾学生追求知识的快乐与感受生活的欢笑,点燃生命的火花,1996年9月,刘卫昌创办了全县第一个特教班。没有聋哑老师,他把3名优秀教师送到邯郸市聋哑学校接受培训。聋哑学生贾俊杰,入学时刚8岁,远离家乡父母,每到晚上哭闹不止,他和爱人以真情去感化他,时过不久,这名聋哑学生不但不再哭闹,那个自卑、忧愁的面孔也露出了笑脸。自特教班开办以来,已招聘4名聋哑教师、82名聋哑学生,这些学生同正常孩子一样学到了文化知识。

  三

  16年来,曙光学校共培育出3100名学生,使33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并升入高一级学校,82名聋哑儿童接受了正规教育。2003年10月曙光学校聋哑学生的舞蹈《小螺号》和《走进新时代》在“邯郸市残疾人第一届文艺汇演”时荣获三等奖、优秀奖;2004年11月,曙光学校肢残学生张晓冕的小品《上学》在“河北省第六届残疾人文艺汇演”时荣获二等奖。躯残学生王景于2005年考上了燕山大学,当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兴奋不已,当即向曙光学校校长刘卫昌赠送一面题为“今日高中报母校,他日成龙报师恩”的锦旗。

  春花总有秋实。1997年5月,刘卫昌作为全国农村教育改革典型,被国家人事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部授予“全国自强模范”光荣称号,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二届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央视将其事迹拍成专题片《绿叶对根的情意》播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1997年12月20日他作为特邀嘉宾(全国八位农民代表)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特别节目《相聚京城》的拍摄,受到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接见,并为曙光学校题写校名。

  春风化春雨,大地育新苗,刘卫昌要把生命化作一粒粒种子,播撒给学生,让自己残疾的身躯,在学生身上延伸……,这就是他此生最大的追求。

  (责任编辑:曾永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楼 河北省邯郸市2010-07-30 14:21:29 发表
匿名网友:刘校长确实不容易。我曾在曙光任教,亲眼目睹了刘校长的艰辛。相信好人会有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