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战线上的实干家和创新尖兵——中国日报社王浩同志事迹介绍

发布时间:2008-11-07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 查看:4814次

  

外宣战线上的实干家和创新尖兵

——中国日报社王浩同志事迹介绍

  王浩同志,中共党员,现任中国日报社编委会委员兼发稿部主任。

  《中国日报》是我国唯一的全国性英文日报和中央对外宣传的主要阵地。自1990年加入《中国日报》以来,王浩在要闻版夜班责任编辑和夜班值班总编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十八年。这段时间,正是世界风云瞬息万变、新传媒技术迅速革新、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国际舆论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国际话语权争夺也愈加激烈的时期。

  在这段时期里,王浩同志从《中国日报》编辑工作的一线尖兵成长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他认真学习并努力践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政治家办报的方针和中央外宣"三贴近"原则,扎扎实实、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夜班岗位,坚持边实践边创新,在对外传播中国声音、维护并推动实现我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努力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浩同志的主要事迹总结如下:

  一、 践行政治家办报理念,一丝不苟、积极乐观、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做外宣。

  《中国日报》承担着对外传递我权威声音的重要职责,每天都要报道大量敏感新闻;加上我报是英文报纸,读者对象以外国人为主,稿件处理中大量涉及语言和报道方式的转换,这种转换需要耗费编辑大量的劳动和心血,处理不当,很容易产生歧义和错误,从而影响外宣效果、甚至是党和国家的利益。

  王浩同志自入社起就在发稿部工作。发稿部承担着《中国日报》所有报道、特别是要闻报道的编辑、润色工作,是报纸质量把关的要害部门。多年来,在巨大的工作压力面前,他牢牢把握政治导向,无论是重大新闻稿件或是日常报道,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政治头脑,以对中国国情和党的外宣政策的深刻理解及对新闻业务知识的全面掌握,很好地完成了稿件和版面的再加工和质量把关工作,消除和避免了许多重大错误的发生。

  王浩同志是报社出名的稿件编辑快手和高手。许多稿件经他编辑后成为读者反馈甚佳的外宣精品。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他参与和组织了多次重大报道工程和许多突发事件的后端编辑工作,他都镇定自若,指挥发稿部团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他敬业爱岗,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夜班岗位上,每天迎着夕阳上班,凌晨两三点钟顶着星辰下班。常年的夜班工作使他患上了失眠症,但他始终无怨无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满腔热情关心同志,带领夜班同事锻炼身体,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鉴于王浩同志的奉献精神和出色业绩,他荣获过中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面对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他临危不乱,妥善安排好患病的同事和隔离的同事,带头加班,努力做好外籍员工的思想工作,同时迅速拿出了应急方案,保证了正常出报,他也因此被评为"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二、 不断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卓有成效地引导和平衡国际舆论、维护国家利益。

  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对外宣传工作时指出,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善于运用现代化手段和国际通用规则"。

  为更好地贯彻中央指示精神,《中国日报》在过去的十年中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改扩版工作,2007年初更是成功实施了创刊以来最大规模的改扩版,推出两叠共24版《中国日报》。作为版面编辑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王浩同志参与了改版工作的全部策划和具体落实,进行改版方案和采编流程设计,并对版面、栏目和人员安排进行精心安排,保证了每次改扩版的顺利进行和亮点频出。

  以2007年我报改扩版为例。王浩同志带头更新办报理念,完善采编流程,在新版《中国日报》的版面、栏目、版式等作了多方面创新,增设了一大批精品栏目和版面,如国际言论、深度报道、大使系列专访、外国人生活专题报道等。《中国日报》从内容到形式的重大飞跃中,渗透着王浩的努力和智慧。

  新版《中国日报》赢得了海内外的广泛赞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俄罗斯总统普京等政要纷纷联系我报,要求刊发他们的文章。海外媒体转载率创新高,在2007年,海外媒体转引我报文章万余篇,转引篇次近4万,比2006年分别增长9倍和5倍,我报继续保持着被海外媒体引用最多的中国报纸的地位,在引导和平衡国际舆论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实力。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对《中国日报》的改版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中国日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王浩同志积极倡导和参与版面报道视觉化的改革,大胆融合当代媒体设计最新的理念,他主导设计的版面曾荣获中国新闻奖版面设计二等奖和三等奖。

  三、大胆创新,实现科学管理,打造一流的国际采编团队为我外宣服务。

  为使我报的新闻产品能够符合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我报自创刊起就坚持使用外国专家参与稿件编辑工作。但在2004年以前,我报的外籍专家主要扮演的是对稿件进行润色的"改稿员"角色。新一届编委会,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做出了大力强化国际化团队建设的决策。

  王浩同志作为负责建设和管理报社国际团队的编委,总结自己十几年来参与国际团队建设的经验,主持撰写了我社第一部《国际团队招聘、管理大纲》,借鉴国际媒体通行做法,在业绩评估、奖惩制度、生活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范。

  在采编方面,他以创新精神让外籍员工参与稿件策划、报道和编辑的全过程,在保证中方责任编辑把关的前提下,请外籍员工撰写原创性标题,让外籍员工成为体育和生活版面的撰稿人,并组织资深外籍专家在"两会"、十七大等重大报道专版上的"海外视点"栏目中针对热点话题撰写言论文章,用外国人说服外国人。该栏目成为我报的亮点栏目,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赞扬。

  为让外籍员工充分了解我国国情、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外宣政策,王浩同志倾注了大量心血,同外籍员工交朋友,耐心细致、有时甚至是苦口婆心地对他们开展解疑释惑的沟通工作,经常为此废寝忘食。 他还从生活上关心和感化国际团队。比如,他创新性地设计了让每个外籍员工加入到中方员工家庭的"我的中国家庭"计划,使他们能经常参加中国同事的家庭聚会并得到中国同事的多方面照顾,这对消除他们来华后的陌生感和文化隔阂大有裨益。

  "《中国日报》是对外宣传的国家队。我们承载着国家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绝不能辜负这样的重托",这是王浩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用自己的行动努力实践自己的诺言,十八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他被大家称为报社的"幕后英雄"。

  (责任编辑:曾永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