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5-09 08:48 | 来源:铁道网 2006-08-30 00:00:00 | 查看:2513次
图为郭晋龙在刻苦学习。本报记者周德民 摄
郭晋龙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本报记者周德民 摄
检修设备。本报记者周德民 摄
向工友提示设备操作注意事项。本报记者周德民 摄
向徒弟传授技艺。本报通讯员吴万君 摄
铁路列车高速和重载中担当大任的75公斤/米钢轨,在淬火增加耐磨度和硬度的过程中,中频电源柜总是出现电压和电流不稳定的现象。
毛病到底出在哪儿?接连20多天,这个难题困扰着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电工高级技师郭晋龙。
“再查一遍,换个角度想想。”郭晋龙提醒自己,“每当从60公斤/米钢轨向75公斤/米钢轨淬火转换时,就出现这个毛病,这是我从没碰到过的一个‘硬钉子’。”
就在郭晋龙认真思考时,记者的采访打扰了他。
这个48岁、1.86米高的大个子男人,手脚局促地并拢在一起,腼腆地说:“我只是个工人,真没什么好谈的。”
“那就谈谈困扰你的中频电源柜吧!”
郭晋龙一下子活跃起来,连声调都充满快乐:“初步判断不是中频电源柜的毛病,生产线已恢复正常。毛病虽然没有彻底解决,但一定会解决的。”
从他的快乐中,记者读懂了一个普通工人的人生追求。
那是“紧车工、慢钳工、溜溜达达是电工”的年代,“车钳铆电焊”特别火。1975年,17岁的郭晋龙当上了电工。1980年初,郭晋龙调入工务修配厂(焊轨段前身),“强电的活儿全能拿下”,他颇感自豪。
被车间主任踹了一脚,郭晋龙羞愧难当。他内心牢牢记住了父亲“没有知识的热情,就像在黑暗中远征”的告诫。他发誓:“这辈子要做一名有知识的好工人。”
随着铁路发展步伐的加快,各类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微机电器控制设备陆续上马。
1984年6月的一天,焊轨生产线的关键设备——仿苏联制造的钢轨焊接机出现电子管控制系统故障。当时正赶上电工工长郭师傅不在,车间主任便叫郭晋龙单独修理。
真是怕啥来啥,郭晋龙就怕郭师傅不在时设备出毛病。实在没招儿,他只能拿把螺丝刀这儿捅捅、那儿捅捅。
一个小时过去了,郭晋龙不但没有查出原因,而且耽误了10余根钢轨的焊接。车间主任又气又急,愤愤地朝他屁股上踹了一脚:“回家抱孩子去,别把设备捅坏了!”几个工友打趣郭晋龙说:“道行是差点,热情劲儿还行。”
回到家,郭晋龙羞愧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沉默良久后说:“没有知识的热情,就像在黑暗中远征。希望你当个好工人,练好技术。”郭晋龙说,父亲是他特别敬重、对他一生影响都很大的人。
于是,郭晋龙到呼和浩特新华小学报名上了电工业余学习班。第一期没学好,接着第二期,第三期他又去了……电工班的老师气愤地对他瞪眼睛:“你怎么这么笨!”
想起这些,郭晋龙笑得像个孩子:“那一脚踹、一句骂,我至今都难忘。”没钱买太多的书,郭晋龙每个星期天便泡在中山路的新华书店。《工业控制机原理》《数字模拟电路》《电子技术与应用》等书籍成了他快乐的伙伴。1989年,郭晋龙敢在技术上和工长“叫板”了。
1989年,焊轨段引进第一条生产线,用微机控制。月收入只有70多元的郭晋龙,从工友那儿借了2500元钱,瞒着妻子到北京买了台中华学习机,和自家淘汰的黑白电视机接在一起,将元器件反复分解、组装,动手学操作,消化书本知识。
家里住房紧张,没地方学习,郭晋龙就把自家的储物房改造成书房和电器实验室。储物房里夏天异常闷热,冬天寒气逼人。那时的年轻人业余时间爱跳舞,他们认为郭晋龙是个怪人,笑话他说:“快成书呆子了。”郭晋龙却乐在其中。
在畅游知识海洋、攀登技术高峰的过程中,郭晋龙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几年后,他通过考试,成为呼和浩特铁路局的工人技师。
1996年末,大量新技术、新设备和外国进口设备陆续引进,微机控制技术在生产上开始不断运用。焊轨段生产的500米无缝长钢轨和淬火钢轨,工序流程多,从配轨上线、除锈、焊接、调直、打磨成型到淬火,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电器控制。段里没有电气工程师,没有专业电气知识的郭晋龙负责维护两个车间电器的正常运行。每班下来他都很累,但只要到了家,他就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计算机原理》《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等专业书籍,他一本接一本地学。
1997年,单位又进了两台高配置电脑,只有几个科研人员能用。看着“眼热”的郭晋龙,又从妹夫家借了5000元钱,从北京抱回台电脑。拆了装、装了拆。家里人说:“那台电脑主机的后盖就从没盖上过。”
“我从不抽烟,有钱就买书、资料、电子元器件”,郭晋龙说起自己买回的东西,就像“摆弄宝贝”。20多年来,这样的支出有2万多元。
那年,段党委研究决定,破格给郭晋龙分了全段工人住房中唯一的一套三居室。搬家时,郭晋龙还在单位忙。收拾家的妻子顺手将一纸箱旧书本卖给了小贩。回了家的郭晋龙知道后,疯了似的冲下楼,边问边追那小贩。哪儿还有踪影……郭晋龙朝妻子喊:“那全是我的书和维修设备后的笔记啊!”
随时将维修中的想法记在衣兜里的小本本上,是郭晋龙多年养成的习惯。郭晋龙利用业余时间,将积累起的电源柜故障维修的经验,整理编写成《中频电源原理与维修》一书,由段出资打印,无偿提供给本段工友及三个兄弟铁路局所属的五个焊轨厂的维修人员学习使用。
1998年,郭晋龙通过考试、答辩,成为焊轨段唯一的电工高级技师。
2002年深秋,郭晋龙陪焊轨段领导到西北某铁路局焊轨段协助验收长轨焊接列车。其间,郭晋龙抽空为该段列车各工位上的15名大中专毕业生进行了电气技术和设备维修技术培训。
培训结束后,一位学员拉着郭晋龙的手很兴奋:“这部分内容,我在上大学时就没听懂,今天可听懂了。”另一位学员中午守候在郭晋龙的休息处,想等他睡醒后进去看资料。郭晋龙知道后,抽空跑到当地新华书店,自己掏钱买了电工书籍,送给那位学员:“学习没有不好意思,欢迎你随时来找我。”
这个焊轨段的领导知道后,坚持要给他报销书费。郭晋龙笑了:“送给爱学的人,我高兴。”
“爱学习、有责任心”是郭晋龙带徒弟的条件。这一点,郭晋龙的徒弟、焊轨车间电工工长阎存祯最清楚:“他是个好师傅。”2003年后,郭晋龙与小阎一道攻关,先后为段内两条淬火生产线改进并制作了两套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中频淬火现场生产环境的钢轨失速报警器。该设备投入使用至今未产生一次误报、漏报现象。自从段工会组织开展“师带徒”活动以来,郭晋龙先后与4名电工签订了师带徒合同。
“我是焊轨段第一个得到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的人。段里还为我订阅了许多电气方面的专业书籍”,郭晋龙眼神里的幸福,同样是那样简单而透亮:“高科技专家‘提课题’,技术工人‘做课题’,我和工友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实践中解决好专家们提出的课题。”
郭晋龙的岗位目标,就是使焊接的长钢轨、淬火钢轨等产品,高质量地上线,确保铁路大动脉安全畅通。郭晋龙不仅以精湛的技术成为这一领域的“土专家”,而且在人生路上,“淬”出了一个当代铁路技术工人的新形象。他说:“好工人,就应该像‘淬火轨’,更耐磨、更坚硬。”
用500米的焊接长钢轨铺成的无缝线路,消除了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咣当声;淬火钢轨,有效提高了钢轨的耐磨度和硬度,延长了钢轨的寿命。这种钢轨,正是郭晋龙所在段的主导产品。
郭晋龙和电工工友们所负责的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大小207台生产设备中电气部分的维修、保障、改进开发工作,就是要保证这两种主导产品高质量地出厂上线,确保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郭晋龙掂得出“其中的分量”。
1992年5月,一个叫汉斯的瑞士专家来到呼和浩特局焊轨段。他是为这个段新引进的瑞士产GAAS80/580型钢轨焊接机前来做安装调试的。
汉斯来到焊轨车间吃惊了:“中国人花180万美元购置的新型焊接设备,已被完好地安装在整装一新的焊接生产线。这可是一台代表世界先进水平、采用微机监测、可编程控制器逻辑控制、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特别是瑞士电气图与中国的画法有差异,这个边远省区的小单位员工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就能安装就绪?”
疑惑中,汉斯小心地检查了新焊机设备及电气线路的安装状况。“OK!”汉斯向段领导和担当电气控制安装的电工郭晋龙点着头。
设备进入调试阶段。手动操作试车,一切正常;当进入微机控制自动焊接试验时,焊机却停止了工作。不管汉斯怎样努力,焊机就是不动。
问题出在哪儿?满头大汗的汉斯不断地通过传真与瑞士总部联系。3天过去了,焊机仍不执行“命令”。
这3天中,一直默默守在现场的郭晋龙大脑始终在高速转动:核对图纸,反复检测……他判断:故障是由于焊机内部计算机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连接点未接通所致。
郭晋龙把自己的判断通过翻译告诉了汉斯。
沉思片刻,汉斯抬起头:“好,你来处理,出问题我负责。”
35岁的郭晋龙在外国专家和段里职工的注视下,走进焊机微机控制室,打开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心脏”……自动控制启动了!车间里顿时机声隆隆、焊花飞溅。
“我赶上了好时候!”郭晋龙常说:“是铁路的发展,是组织上的大胆使用,才让我有了用武之地。”
有段时间,进口焊机每天工作三四个小时就突然“死机”,非要“休息”一个多小时才能再启动,生产大受影响。操作工人和维修人员一起苦寻着对策。
一天上午,为观察故障在狭窄憋闷的焊机控制室守了好几天的郭晋龙突然大声说:“找到了,找到了!故障是焊机‘SWEP06’电脑内部13块电路板中的KS板上一器件发热所致。”
兴奋的工友们很纳闷:厂家并未提供进口焊机‘SWEP06’电脑内部电路图,郭晋龙是怎么在13块集成电路板、几百个密密麻麻的点线中查出故障的?
郭晋龙笑着告诉大伙:“为了让细如发丝的电器线路清晰地显现出来,我把电路板放在一块架空的玻璃上,下面用100瓦的灯泡照着。电路板上的每个点、每条线我都用万能表测了再测,并根据实物画出KS板电路图,再分析它的功能,搞清原理。这样故障就无法躲藏了。”后来,兰州、郑州等兄弟厂家的焊机也出现了同样故障,郭晋龙毫无保留地把处理方法教给了他们。
通过这种实践中求知的独特方法,郭晋龙不但掌握了进口焊机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而且还先后在两块电路板上发现了设计方面的缺陷:带载能力不足。郭晋龙将这一情况反映到瑞士厂家。最终,厂家确认这两块电路板有问题,并免费寄来两块新改进的、重新命名的集成电路板。
“谁说中国工人驾驭不了‘洋设备’!”郭晋龙在逐步掌握进口设备维修技术的同时,与工友们一道,先后对两台进口设备的零配件进行了国产化改造。
1999年,段里为钢轨焊接生产线又引进一台法国的钢轨接头精磨机。在培训操作和维修技术期间,郭晋龙在调试中发现钢轨磨头定位声音检测系统的一个电路存在问题,他向法国专家咨询,没有得到满意的解答。
2000年,在参加铁道部举办的精磨机操作维修学习班时,郭晋龙又把这一问题向法国吉斯玛公司的专家提了出来,并指出该设备的不足之处,同时提出改进意见。第二天,吉斯玛公司的两位专家将这一问题用逻辑框图为全体学员进行了解答,并代表公司对郭晋龙提出的改进意见表示感谢:“Thank you!你是铁路的电气专家吗?”
“不!我是一名普通电工。”
“啊!以你的工作能力,你的老板应该为你加薪。”
郭晋龙笑了:“我给贵国的产品提出了改进意见,给我加薪的应该是你们的老板。”
法国专家尴尬地说:“虽然我没得到授权,但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一个电子配件递给郭晋龙:“这个,价值69美元,你可以把它折成人民币卖给你的老板,算我给你的加薪。”
郭晋龙接过了配件,回段后把它无偿交给了单位。
郭晋龙逐渐成为处理段里各种电气设备故障的“大拿”。他还多次赴郑州、武汉、成都等地帮助兄弟焊轨厂处理设备故障,先后为兄弟单位挽回因停产、维修造成的损失20余万元。
一次,南方某铁路局焊轨厂因为焊轨设备生产线设备故障停产10多天,一线工人眼巴巴等着长钢轨出厂上线。他们找设备厂家,维修人员都在外地。他们又花了两万多元向当地高校求助,也未能解决。情急中,他们找到了呼和浩特局焊轨段。段领导立即派郭晋龙乘飞机去抢修。下飞机后,郭晋龙从凌晨开始干,1小时20分钟后故障就被排除了。
这个焊轨厂的领导感慨万分,号召全厂工人都来争当郭师傅这样有知识的好工人。
郭晋龙说:“好工人,就应该像‘淬火轨’,更耐磨、更坚硬。”近些年,郭晋龙不断在技术领域默默攀登,先后配合段里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进行了多项电气设备和电路的研制创新。
2000年,郭晋龙接受了轨温速冷设备的电气自动控制任务。他采用PLC 控制,完成了电路的设计、编程、安装等工作。
2001年年初,焊轨段新建了第三条钢轨淬火生产线。生产线所有电气控制部分都是由郭晋龙设计并负责安装、施工的。为减员增效,在该生产线的进出轨工位上,郭晋龙设计了双吊单控、联控操作电路,使这条生产线可以在任一吊装钢轨工位上,实现一个人操作双吊单控、联控装卸钢轨工作。此项目每年可节省人员开支6万多元。
2002年,郭晋龙与工友一道,设计并安装了消除谐波功率因数补偿控制装置。该设备经调试正常工作后投入使用,每年可减少电力线路损失数万元。同时,淬火三线在打风机切换时,因不需要停机而增产淬火钢轨660根,每年可增加产值33万元。该设备于2002年获呼和浩特局合理化建议三等奖。
2003年,郭晋龙圆满完成了AT尖轨生产车间电气设备供电线路及变压器室、配电室的电气设计和安装工作。他采用一台中频电源柜控制两套AT尖轨加热炉,不但操作简便,而且用很少的资金投入完成了对设备的控制要求。该车间电气控制设计为企业节省资金17.4万元。
郭晋龙说他最遗憾的是不懂英语。但他永远记住了英语中的一个词“no problem”(没问题)。
那是3年前,郭晋龙陪同段领导,来到西北某铁路局焊轨段协助验收从法国购进的、亚洲唯一的长钢轨焊接流水线。
验收中,通过仔细查看设备、熟悉图纸,郭晋龙发现:该焊接列车生产线中的除瘤设备,采用悬挂式人力定位液压拉力的除瘤设计,存在缺陷。郭晋龙认为: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悬挂式人力定位液压拉力除瘤,容易造成焊头凹陷,继而影响钢轨焊接质量并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
“no problem”,外方专家否认设备有缺陷。
“problem”(有问题),通过翻译学会了这个单词的郭晋龙坚持着。最终他们承认了该设备存在的问题,并派工程技术人员在两个月内进行了改进。
“呼和浩特的大个子郭!Very good。”傲慢牛气的外国专家微笑着把郭晋龙请到他们专用的临时休息区,搬过椅子,倒上了咖啡……
也就在这次验收中,时任段总工程师的董平禹从法国的先进技术中,为自己久思未决的一个课题,找到了方向:“既吸取法国技术中钢轨焊头浅层加热的优点,又保留我们自己钢轨焊头深层加热的长处,解决金属不均匀断面的均匀加热难题。”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郭晋龙,要他琢磨实践中如何操作。
经过两年多的反复实践,2005年,郭晋龙和董平禹联合开发了“钢轨焊接双频正火”工艺项目。这一创新不但有效提高了钢轨焊缝焊接质量,而且为解决“金属不均匀断面的均匀加热”技术难题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郭晋龙的敬业和勤奋赢得了各级组织的赞誉。从2000年至今,他先后获得全国铁路技术能手、内蒙古职工自学成才者、“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04年,呼和浩特局焊轨段向全段职工发出“向许振超式的好工人郭晋龙学习”的号召。
很少想着家,但他想着段里的电气设备;很少照顾亲人,但他关照与他相处的工友、邻居,甚至楼下卖菜的大婶。大伙说:“郭师傅可是个大好人!”
“辅导我复习功课、检查作业的是妈妈,每时每刻都是妈妈在关心我。爸爸从未帮我读过课文,他每天很晚才回家,有时候忙起来就不回家,工作是他的生命。我真希望爸爸能对我多关心一点……”这段文字,摘自郭晋龙的儿子郭振宇读初中二年级时写的一篇作文《请您关心我》。
“儿子的这篇作文,一直都被老郭珍藏着。”向记者说着这话,眼泪一直在郭晋龙的妻子陈玉爱的眼圈里打转:“老郭常愧疚地对我说欠家里太多,但我和孩子理解他。”
“老郭总是站着维修设备,腿上的静脉曲张很厉害。他每天很晚才回家,一回家,整个人都扔在了沙发上,两只脚跷得老高,还让我帮他揉腿。”陈玉爱也是焊轨段的工人,她了解丈夫的工作性质:“我是家里的半个男人,接送孩子、买米面、做饭、扛煤气罐上楼……”
特别是每天做饭,一看到抽油烟机,陈玉爱就来气。让那东西转,得先用筷子拨一下窝轮才行。每次郭晋龙都笑着安慰妻子:“等忙完这几天,我给修。”这一等就过了一年多。
郭晋龙母亲患癌症病重期间,正是焊轨段淬火和焊轨生产大干快上的时候。工人三班倒,机器昼夜不停地连轴转,设备经常出故障。为保证生产,郭晋龙白天工作,只能夜里抽空陪母亲。
一天深夜,情绪略好的母亲想和他拉拉话。郭晋龙的传呼机响了:“淬火生产线设备故障,速到段。”
“去吧!”母亲知道不能耽误儿子的工作。郭晋龙低着头,自责的泪往心里流……母亲去世后,郭晋龙很长时间沉浸在思念、悲痛中,他说自己还有好多话没来得及和妈妈唠。
“他真是个好工人……”段里的工友们对郭晋龙很服气。段里的一部分通信和照明电缆,从一段长40米、高不足1米的废弃的暖气通道内通过,遭老鼠啃咬后,需要下到通道内去检修。郭晋龙主动承担了这活儿。大个子郭晋龙蹲着,下巴紧贴着膝盖,一点点往前挪……漆黑的通道内,弥漫着死鼠腐烂的臭味,让人窒息。手电光照去,鼠尸上爬满了白蛆,令人作呕……郭晋龙愣是坚持着一点点将线路故障排除,并把通道清理干净。
去年,为全厂供电的高压隔离开关遭雨淋出现故障,造成全厂停电。已47岁的郭晋龙赶到现场,二话没说穿上脚扣,冒雨爬上电线杆和工友们一起抢修。
“郭师傅可是个大好人!”四邻八舍的人都念着郭晋龙的好。楼下卖菜的大婶请他修电视,郭晋龙答应一声,饭也不吃就去了,修好了说啥也不要钱。20多年来,郭晋龙为工友和街坊修理各类家电2000多件,从没收过一分钱。一位朋友实在过意不去,硬是黑着脸给郭晋龙留下两瓶“宁城老窖”。拗不过朋友的郭晋龙只得收下。转日子,他又拎上两瓶“汾酒”给朋友“还”了回去。
郭晋龙修理电器不收钱的做法,让周围很多修理铺关了门。他家楼前有个修电器的老师傅找到郭晋龙:“求你别再给别人免费修电器了,如果你愿意,我明处揽活儿,你暗地里修,咱俩分成。”结果不用说。
郭晋龙从不愿家里人张扬自己获得的那些成绩,可全家人都以此为荣。儿子愿把爸爸的那些奖章和证书拿给来家玩的同学看。上了大学的女儿每次都崇拜地和妈妈说笑:“爸爸虽然挣钱少,但我将来嫁人,就嫁像爸爸那样的男子汉。”
郭晋龙是个宝。我们的社会和企业再多一些郭晋龙这样的好工人,再多一些郭晋龙身上的那种求知进取、敬业爱岗的精神,这个企业乃至社会的发展劲头就会更足。
郭晋龙其实能挣大钱。
1998年,郭晋龙到中关村一个很知名的大公司调研电气设备,正赶上该公司卖到某高校的设备出现故障要求修复。
“我也去看看?”郭晋龙请求着。公司老总迟疑地看看他,同意了。
在现场,维修人员查了一上午都未找到故障,公司老总急得直跺脚。一旁的郭晋龙同样也思考着。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他有了几分把握。
“让我试试?”郭晋龙征求老总意见。
“你,行吗?”
不一会儿,损坏的器件就被找到了,故障排除了。
老总高兴地硬拉上郭晋龙,请他吃午饭。席间,老总提出:“到我公司来,每月8000元,若同意先付你3万元。”
郭晋龙笑着摇了摇头。
“先别急着回答,给你一个月的时间考虑。”
回到段里后,郭晋龙早把这事抛在了脑后。未成想,一个月后,老总的电话又追了过来……
又有一次,郭晋龙为南方的一家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企业的领导两次找到郭晋龙:“你单位给你三室住房,我给你四室的,保证你和你爱人的收入增加一倍,孩子今后的就业全包,怎样?”
郭晋龙又拒绝了。
“谁不想多挣钱?”郭晋龙说自己认准一个理儿:“没有焊轨段的土壤,我一个普通工人怎能成才。我有责任把技术传给工友,把才华献给铁路。”
只有在母亲得病欠下大量的外债后,郭晋龙几天几夜睡不着觉才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利用周日休息时间出去为其他企业干活儿挣些钱。但他没有忘记立条规矩:“周一到周六我属于单位,外面的事周日找我。”外债还清后,郭晋龙立即断了挣“外块”的那些关系。
“是的,郭晋龙出去能挣到大钱。”焊轨段原总工程师董平禹很了解郭晋龙的性格:“他离不开铁路大发展这个欣欣向荣的舞台。”
董平禹是郭晋龙所说的第二个对自己一生都影响很大的人,也是他一生中特别敬重的人。
“焊轨段不仅有郭晋龙,还有王永福,贾鸿……”搞了一辈子焊轨研究的董平禹说:“在工厂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工人技师的作用等同于高科技人才,他们是主力,他们为企业创造的财富,已难以用数字衡量。”
20年来,焊轨段正是靠着这样一些人,把他们的优质产品铺到了大秦线、京九线、京沪线北段、包兰线、大包线、北同莆线等铁路干线。兰新铁路全线无缝线路拉通,80%的轨来自呼和浩特局焊轨段。全国铁路年铺轨约4000公里,其中40%为淬火轨;淬火轨中,约1/3来自呼和浩特局焊轨段。
“当今社会,郭晋龙这样的技术工人是个宝。”董平禹恳切地说:“我们的社会、企业再多一些郭晋龙这样的好工人,再多一些郭晋龙身上的那种求知进取、敬业爱岗的精神,这个企业乃至社会的发展劲头就会更足。”
本报记者 傅世忠 本报特约记者 董志强 本报通讯员吴万君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