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08 16:25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4-06-12 16:58:00 | 查看:2906次
彭克
【主要事迹】
分解书籍、修补书叶、喷水压平……历经二十多道工序,纤薄的纸张穿越时光,一字一句地述说着华夏文明的故事——这样的古籍文献拯救和修复,每天都在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上演。这是一家专门从事纸质文献修复的非营利性民营机构,也是国内首家经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彭克,便是这里的“掌门人”。
彭克出生在四川巴中一个书香之家,“人生上半场”稳扎稳打的他,参军退役后先后在多个单位拼搏奋斗,32岁时就已成为机关最年轻的处级干部。2018年,带着对父亲的承诺,年逾不惑的彭克突然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辞去公职,投身古籍修复事业。
彭克的父亲彭德泉曾先后在剧团“唱书”、在学校“教书”、在图书馆“管书”,担任过巴中市图书馆副馆长,与书打了一辈子的交道。2005年,彭德泉与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图书馆人一道,创立了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开启了自己的古籍抢救保护修复之路。这在当时还是个非常小众的行业,全国从业人员不足千人。
彭德泉与团队凭借着一腔热爱与情怀艰难创业,在父亲忙碌的身影中,彭克看到了一个爱书人对于古籍保护的使命与担当,更感受到了古籍文献抢救修复的任重道远。随着父亲年龄越来越大,彭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8年,经过慎重考虑的他,许下“让古籍修复这项寂寞的事业大放光彩”的诺言,从父亲手中接过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火种”。
注入生机 实现发展的转型与突破
古籍文献抢救修复这条路,注定小众又艰难。刚一接手,彭克就有了切身的体会。为了支撑修复师们的巧手慧心,他人生中第一次为“饭票”而失眠,为此,他甚至不得不连续几次向妻子借钱发工资。这也让他意识到,做好这项事业不能只靠一腔热情,更新的理念、管理、团队和业务才是破题之策。
在业务拓展上,他积极寻求机会,不仅为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提供修复服务,承接高校、私人藏家的古籍、字画等修复业务,还积极拓展境外市场。在团队建设上,他大胆招募培训残障人士、下岗职工、出租司机等不同背景的人员,通过培训和职业发展,激发他们的潜力和价值。
2019年,中心迎来又一重要时刻——在龙泉驿区的公开引进下搬到了洛带古镇,由政府提供办公场地。在彭克和团队的努力下,几年间,中心不断发展壮大,团队发展到52人,拥有了不少高学历人才;2022年营业收入超过600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的突破。
截至目前,中心已累计为国内200余家古籍公藏单位修复各类纸(绢、帛)质物品2.8万余册/件,为60余家公藏单位整理普查馆藏古籍27.9余万册/件,其中不乏如《敦煌遗书》、明《永乐北藏》、清代李鼎元《使琉球记》、李调元《函海》等诸多具有很高历史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珍品,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为不少专家学者在古籍文献中寻找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和帮助。
彰显担当 推动古籍的活化与利用
古籍善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续着千年中华文脉。如何用自身的资源和技术,让珍贵的文化遗产活起来、用起来,是彭克这些年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事。
近年来,中心分别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四川省文旅厅、四川省民宗委等机构合作开办古籍修复培训班,先后为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西部地区图书馆、博物馆、高校培养了专业修复人员逾百人。同时,中心还自主投资建成了面积近1000平米,集文献修复、检测检验、研学游学为一体的人才培训基地,面向非专业人士开展非遗相关培训,成功研发了9大类非遗精品研学课程,为超7500名青少年提供了研学培训。
除了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的创新探索也是彭克的重点关注方向。2019年,他带领团队创建了国内第一家古籍保护博物馆——洛带·艺匠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不仅科普古籍修复的各类知识,还展示了古籍修复大师、高浮雕传拓大师终其一生艰苦求索的修复技术、工具及学术成果。2023年,他牵头打造了国内唯一的古籍保护沉浸式体验场所一一东安湖古籍保护沉浸式体验馆,集典籍收藏展示、研究保护、公共教育等于一体,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过去,由老一辈图书人成立的修复机构,是古籍修复1.0时代,也是创业时代;如今,由后人继承父辈意志,不断发展壮大,是古籍修复2.0时代;下一步,让古籍修复在新时代发展成为展示天府文化和文脉传承的重要阵地,我们要努力迈向古籍修复3.0时代。”彭克说。
目前,中心已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纸质文物修复机构,古籍文献修复也成了成都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彭克暗暗定了一个小目标: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把中心打造成为国内最好的纸质文物修复机构,让蕴藏在古籍碑帖里的文字承载记忆,典籍传承智慧,让中华文脉在字里行间绵延悠长。
【好人寄语】“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读书人的使命,也是我和父亲两代人的坚持。文化传承是寂寞的、清贫的,但是既选择了这条路,就要用一生去实践。
【道德点评】怀揣着对古籍的敬畏与对文化的热爱,彭克接过了古籍修复的接力棒,将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到寂寞的事业中。在两代人的坚守中,我们看到了文化的传承,更看到了信念的传承。做好一件事不难,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却不简单,而用几代人去做好一件事,则令人肃然起敬。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2024年第二季度四川好人诚实守信类]成都彭克:接过“火种” 延续家族的使命与坚守》)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