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四川泽翁仁真:生命禁区谱写奉献壮歌

发布时间:2008-10-20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9-02 | 查看:4756次

  泽翁仁真,男,藏族,四川石渠县人,1962年5月出生,1979年12月入伍,1984年6月入党,大学文化,上校军衔,历任战士、学员、干事、副科长、科长、人武部副部长、部长等职,现任甘孜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该同志入伍二十八年来,扎根高原、履职尽责、甘于奉献,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并被评为四川省“十佳青年”、四川省军区“五好人武部主官”。

  一、在生命禁区谱写无私奉献的壮歌

  甘孜州石渠县地处川、青、藏三省交界处,平均海拔4450米,县城海拔4265米,极低气温—46℃,含氧量仅为内地的40-50%左右。1985年3月,集训毕业的泽翁仁真踏上这片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土地,一干就是15年。任职期间,他始终保持和发扬缺氧不缺志、苦干不苦熬的精神,和全体干部、职工一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搬土方、修操场、种草坪,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改变了人武部的落后面貌,改善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创造了拴心留人的环境。石渠是国家级贫困县,为帮助牧民脱贫致富,泽翁仁真经常顶风雪、冒严寒,骑马深入信息交通闭塞的偏远村寨,行程累计逾万里,为当地群众和基层民兵组织送去各类科技书刊,向牧民传递市场信息,帮助联系供销渠道,他本人还向贫困老人和学生捐款捐物5万余元。针对石渠县人烟稀少、敌社情复杂的特点,他深入近百个乡村,亲自抓好民兵治安巡逻队组训工作,并在20多个乡镇组织民兵草原巡逻队,为保护牧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军队的事业,泽翁仁真舍小家、顾大家,15年来累计和女儿相聚不到60天,由于长年在高寒缺氧地区工作,不到40岁,该同志已是指甲深凹、两鬓斑白。

  二、在跑马山畔演绎艰苦创业的激情

  “雨天房子满屋漏,晴天灰尘到处飞,办公桌椅歪歪腿,训练基地无人修”,以前顺口溜中对康定人武部的描述在泽翁仁真任部长后彻底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挺拔、设施一流的崭新营区。调康定工作7年间,泽翁仁真带领干部、职工不等不靠,克服驻地经济不发达、人武部底子薄等困难,勤俭创业,筹资修建了高质量的办公大楼、干部职工周转房和吃、住、管、养、训“五配套”的民兵训练基地,完善了各类软硬件建设,在分区基层单位中建起了第一个局域网,率先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电教化,组织实施了康定县首届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国防日”暨军事训练活动,县人武部正规化建设、应急民兵分队建设更成为分区基层单位的榜样,做到了“地处偏远观念不落后、条件艰苦建设不滞后”,单位也被省军区评为“五好人武部”、“三年建设规划先进单位”,连续7年未发生一起大小事故,泽翁仁真本人被省军区评为“先进个人”。 调任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后,他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在州应急民兵营建设、泸定桥红色景区周边环境整治、“爱军精武”比武竞赛活动中成绩突出,再次荣立三等功。

  三、在救灾一线奉献爱民助民的真心

  甘孜州气候条件恶劣、地质条件特殊,冰冻、雪灾、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每逢抢险救灾,泽翁仁真都是主动请缨、身先士卒,多次带领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扑灭森林大火行动,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危险,他就战斗在哪里。在抗击石渠县百年不遇的雪灾行动中,泽翁仁真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率队徒步穿越车辆无法通行的15公里冰雪地段,在手脚冻僵冰裂、鲜血直流的情况下,仍然以坚强的毅力到达目的地,及时开展灾情了解、救助灾民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今年2月27日凌晨,甘孜州康定县突发M4.7级地震,震灾发生后,泽翁仁真冒着余震危险,顶风冒雪,第一时间深入震中附近察看灾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疏散转移灾民,组织民兵搭建临时住所。“5.12”地震发生后,他不顾“痛风”引发的腿关节剧痛,主动请战到受灾严重的阿坝州理县抗震救灾。5月21日,在抢通317国道至蒲溪乡公路一道桥地震塌方区时,他组建党员突击队,仅6个小时,就成功开辟了300多米的应急便道和70多米的抢险作业通道,挖土石方500余立方米,确保了救灾物资顺利前送。在十多天的抢通工作中,他与突击队员一起及时清除堆积如山的滑坡山石,深入悬崖底处夯实路基。为做好一线民兵思想工作,他白天到抢险现场开展随机教育,晚上到帐篷里与他们促膝谈心,并多次开展集中教育,保证了民兵在艰苦环境中思想不抛锚,在繁重任务前干劲不减退。他冒着飞石危险,肩挑背扛、翻山越岭,为灾民运送生活必需品,带领官兵主动看望慰问当地受灾群众,在救灾一线践行了服务人民宗旨。

(责任编辑:张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