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4-23 00:06 | 来源:商都网 2011年04月11日 10:30:37 | 查看:1782次
郑州大学教授、穆青新闻研究中心主任董广安看望范显良
范显良正在维护网站
郑州大学学生范显良在帮助五保户修葺房屋时摔成高位截瘫
1990年,中原地区影响力最大的《郑州晚报》给予了重点报道
虽然身患重病,他坚持制作维护“全国中小学免费答疑网”
范显良是中原大地上的“张海迪”
范显良,河南省罗山县高店乡范湾村人,郑州大学1987级计算机专业学生。1990年1月24日,在帮助村里五保户修葺漏雨房屋时,从屋顶摔下,高位截瘫。
1990年4月19日,中原地区影响力最大的《郑州晚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闪光的足迹》为题报道了范显良的感人事迹,中原大地掀起了学习他英雄事迹的热潮,他被称作“雷锋式的大学生”。
21年后,每天只能在轮椅上坐4个小时,仅能用萎缩的右手小拇指关节敲击键盘的他,创办了“全国中小学免费答疑网”,免费为全国的中小学生答疑解惑,人们称他为“中原张海迪”。 晚报记者 石大东 张锡磊
特约记者 张威 崔维维 丁志华 /文 丁志华/图
21年前,他为帮助五保户修葺房屋摔成高位截瘫
1990年春节前夕,临近寒假。郑州大学大三学生范显良与其他同学一样,提早购买了车票,收拾好行囊,准备回家过年。
一天,在郑州打工的两个老乡来学校找他,他们的钱包不小心丢了,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
范显良二话没说,把自己的车票和兜里仅有的一点钱给了他们。
送走老乡后,范显良却犯起了愁,自己如何回家?
无奈之下,他顶着严寒满大街找工作,三四天后,在一家餐馆找到了一份洗刷盘子的临时工。
等到范显良挣足了路费回到家时,已经是农历腊月二十八。
刚落脚的他,没和家人说上几句话,又出门了。
那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阳历,1990年1月24日。
天气阴冷,大风呼啸,一场大雪马上就要降临。
在上小学的时候,范显良就和几位同学成立了“学雷锋”小组,一直坚持到上大学,每次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帮村里的五保户劈柴挑水打扫院落。
那天,范显良习惯性地走进五保户罗友珍大妈的家。
“二妈,你屋子漏雨啊?”
“是哩,快过年了,村上没找到人修啊!”
“天快下雪了,我帮您搞搞吧!”
范显良说着,便爬上了房顶,不一会儿,房顶的漏洞就修好了。
他一抬头,看见一株泡桐伸过来的树枝划着房瓦,“都是这个树枝搞的。”他一边和罗大妈说着话,一边伸手去折树枝。
危险瞬间发生。
范显良从房顶上倒栽了下来。
他摔伤了!他昏迷了!
从此,他成了一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
从苦难家庭中走出的范显良有着一颗助人为乐的心
21年后,信阳市罗山县高店乡范湾村,范显良的老家。
村里人说,范显良是1987年考入郑州大学的,所学的专业是当时最为“时髦”的计算机,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12岁那年,他的父亲离开人世,留下了他和4个年幼的弟弟。没钱办丧事,乡亲们兑钱、兑米,父亲才得以下葬。
父亲去世,家里生活更加捉襟见肘。在当时村支书的帮助下,憨厚、淳朴的继父走进这个家庭,承担起了“家长”的重任。有一次,为了给显良筹集学费,省吃俭用的继父在卖完粮食后,没舍得买一个馒头、喝一碗凉茶,晕倒在了回家的路上。
在那个物质匮乏、经济困苦的年代,范显良在乡邻的关爱中长大,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美德也在他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老班主任周世田回忆说,范喜良从小很少穿袜子,小学五年级的冬天,依旧在大雪天光着脚丫子,两只小脚冻得像红萝卜。他让老伴给范显良缝了一双棉袜子,可两天后,看见他还是光着脚丫。
后来,周老师在一个低年级同学的脚上见到了这双棉袜。
高考前把自己精选的试题毫无保留地给同学传看,在考上大学后,舍不得花钱添加新衣服,却给每一位补习的中学同学寄去一本本价格不菲的复习资料……
体育五项达标测验,同班的张永正铅球怎么也过不了关,便心灰意懒,范显良悄悄地对他说:“我有一个铅球,练练说不定能过关。”从此,课外活动,范显良总是早早地用自己的学生证前去借来铅球,再去拉着张永正锻炼,一个多月过去了,张永正的铅球终于达标了。
“我要尽早坐起来,至少能为乡亲们修理家电”
从屋顶摔下来后,范显良保住了性命,但四肢却失去了知觉。
大夫说,你要做好长期坐轮椅的心理准备。
范显良说,那时候,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做梦,梦到贫困却快乐的童年,梦到辛苦却充实的大学生活……但让他最高兴的梦却是自杀。
“爹妈怎么办?家里还有弟弟妹妹,哪里有钱给我看病啊,也许只有死才是最好的办法。”
但很快,他就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因为,沉重的打击让母亲原本单薄的身子更加消瘦。
但他的病情实在是太严重了!四肢的感觉、反射完全消失,全身不能动弹。北京301医院给他做了颅骨牵引,在他头顶上钻了两个洞,用一个18斤重的秤砣向下坠着,希望能够恢复他的脊柱序列,稳定脊柱。
1996年2月,范显良主动要求出院,希望能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郑州大学和当地政府协调,将他关系转到了罗山县残联。
住院期间,有人问他:你好了后最想干什么?他说,“我一定要让我的手尽快恢复功能,只要我能坐起来,至少将来还可以为乡亲们修理家电啊!”
从出院那天起,他就把自己大学里学习的计算机专业重新拾了起来。
当时,计算机还是个新鲜东西,范显良坐着轮椅,转遍了罗山大大小小的书店。
上大学的时候,范显良是班里的“电影专家”,收集的电影资料足足有四大本,1000多页。后来有了电脑,连上了网络,看电影方便了,他却舍弃了这个爱好。
“看电影费时间,现在时间对我太宝贵了。”范显良说。
他每天都要把这仅有的四个小时用在学习更多的知识上。每天早饭后,他打开电脑,看新闻、看书、下载资料、编程序……以前的那台电脑,60G的硬盘里光编程资料就下载了30G。
从dos1.0到dos6.2,从windows 95到windows 7,他从未停下学习新知识的步伐……
每天只能坐四个小时,他创办“全国中小学免费答疑网”
现在,范显良每天只能坐4个小时,这是医生给出的极限。
由于第五根颈椎粉碎性骨折,造成了高位截瘫,他的下肢及上肢和手指已完全丧失了功能。
打字,这个在普通人看来易如反掌的事情,对于范显良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双手没有知觉,完全蜷曲着,只能用萎缩的双手夹着才能缓缓移动鼠标,只能借助右手小拇指的关节在键盘上艰难地打出一个个字符。
长时间的训练后,现在一分钟也仅能打十几个字。
电脑上,密密麻麻都是他编写的程序。
2008年,范显良创办了“全国中小学免费答疑网”,号召全国各地的老师在网上免费为中小学生答疑解惑。
他把能利用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件事情上,相关的网页和论坛被他浏览了个遍。由于长时间坐在床上,臀部长出了褥疮,发现的时候,伤口已经感染。
他说:“人活着,总要过得有意义一些,能建成这个网站,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帮助,就是我现在最大的心愿。”
范显良的工作室是个墙壁斑驳、有些地方的水泥已经脱落的小屋。
他坐在一个1米多宽的小床上,破旧的椅子顶着后背,双手放在面前已经磨损的小木板上,萎缩的指头蜷曲着,笑容如初春的一抹阳光。
门口池塘边的一棵老柳树,裸露的树根烂掉了,树干也已中空,却冒出了嫩绿的新芽。
又一个春天来了!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