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2-13 14:30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04-02 | 查看:3411次
【英模小传】安业民,辽宁开原人,1938年出生,1957年入伍,福建前线海岸炮兵第150连瞄准手。1958年8月23日下午,安业民在与金门守军炮战中,阵地突遭对方炮火袭击,为保护岸炮免遭毁坏,安业民坚守阵地达40分钟,致使全身烧伤约70%,送漳州驻军医院抢救无效,于9月9日光荣牺牲,朱德题词称赞他是“共产主义战士”。
晋江金井镇围头村是安业民生前战斗和负伤的地方。村子边上,一座名叫“广山”的海军岸炮阵地被当地军民完整地保留下来。梅雨霏霏时节,记者循着历史的痕迹,追寻英雄当年的战斗足迹。
这是一片被战火炙烤过的土地,当年炮火激战的场面被永久地定格:正面阵地上,钢筋水泥浇筑的工事弹痕累累,手指粗的钢筋被炮火烧裂凝固;坑道内纵横交错,从一旁的地道口进入,走大约10多分钟,就可以从山的另一侧炮位坑道钻出。如今,人去坑道空,但阵地上“钢铁阵地”四个大字却熠熠生辉。伫立其间,记者眼前仿佛浮现一个画面:敌人的炮火引燃英雄炮位后面放置的火药,烈焰将安业民吞没,但他没有后退半步,而是勇敢地冲上前去,将心爱的岸炮调回到隐蔽位置。当战友们要把他送下阵地时,他从昏迷中醒来,再次跑到炮位上继续战斗!
“部队驻防围头是在1957年3月,那年我16岁,被编在支前民兵大队里,与安业民所在部队官兵一起修筑工事。”家住围头村的洪建才老人对那段历史记忆犹新。这位老人多年来一直在向人们讲述安业民的故事。洪建才回忆说,安业民勤奋好学、多才多艺。部队战士不会说闽南话,而参战支前的民兵又不会说普通话,在一起训练常常靠打手势,安业民就拜洪建才为师,没多久就学会了说一些闽南话。
更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安业民很早就把“战士日记”作为提高自己、激励自己的方式。在阵地一侧的烈士陵园,我读到了镌刻在石碑上的日记:
“人生总有一死,有的轻如鸿毛,有的却重如泰山……革命战士所以活着,只应该有一个目的,就是对人民有用。”
朴实的话语是英雄心声的流淌,他用生命阐述了自己对战士责任的深刻理解。对安业民烈士的追思与敬仰,迅速成为那个时代的印记与呼唤。雷锋在他入伍第一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一定要向董存瑞、黄继光、安业民等英雄战士学习,做一个毛泽东时代的好战士。
英雄虽已去,浩气却长存。安业民留下的精神穿越时空,仍然回荡在八闽大地。在英雄战斗和负伤的围头村,常常见到前来寻访的人群;在厦门安业民烈士墓前,人们常来瞻仰……记者在烈士墓前巧遇前来凭吊的“海上猛虎艇”艇员,带队的教导员黄海波曾经也是一名海岸炮兵。面对记者,他的一席话让人欣慰:做安业民式的好战士,牢记战士的责任,在新军事变革洪流中历练成长,随时准备效命疆场为国立功!
本报记者 钱晓虎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1楼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2011-03-20 22:16:39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