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1 20:21 | 来源:青海文明网 2022-04-14 16:25:13 | 查看:17627次
(记者 漆世平)2月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广袤的草原褪去了深秋黄绿相间的色彩,或在雪后银装素裹,或在枯黄中等待春风。
一位头戴藏式毡帽,面容粗糙黝黑的藏族汉子一瘸一拐地走向草原深处。他不时停下脚步,俯身扒开冰雪,拔出一丛牧草,看看根系发育情况。他就是达日县自然资源局草原站原站长罗日盖,虽然2021年11月已经退休,但他闲不住,总要每天来草原上看看。他说:“每天看着草原,心里才觉得踏实。”
自1981年被分配到达日县草原站工作起,罗日盖始终践行着基层草原工作者“甘当一棵小牧草,保护生态大草原”的初心使命,长期驻扎在海拔4000多米的黄河之源,每年在草原上风餐露宿、野外作业200多天,治理好近80万亩“草原之癌”黑土滩。继2021年7月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后,2021年12月罗日盖入选“中国好人榜”。
许诺
一定要让黑土滩变回青青草原
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达日县,全县草场面积2227.03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2112.87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4.87%,是三江源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出生在达日县上红科乡哈青村的罗日盖,对这片草原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殊情怀。
1977年,达日县举办拖拉机驾驶和维修技能培训,每个村有两个名额,19岁的罗日盖被幸运选中。带着一床被褥、一袋糌粑、一小罐酥油,没上过一天正规学的罗日盖,第一次离开家,来到当时的县农技站,开始了为期两年半的拖拉机驾驶理论和维修技术学习。两年半的时间,罗日盖从一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长为全县小有名气的拖拉机修理能手。
1981年,23岁的罗日盖被分配到达日县草原站工作。最初只负责拖拉机的日常维修和保养,后来由于勤学好问,他的维修水平不断提高,草原站各类机械设备出了毛病,大家也都找他解决。渐渐地,罗日盖逐步深入了解了草原种草的各个环节。
当时的达日县草原,饱受“黑土滩之苦”。由于过度放牧,达日县草原土壤裸露、水土流失,大片绿草地退化成黑土滩。如果不及时治疗,黑土滩会像传染病一样不断蔓延。时间一长,黑土滩极易沙化,被称为“草原之癌”。
家乡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罗日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草原上的草要是没了,牛羊吃什么?牧民的日子该怎么过?”他默默许诺:一定要让黑土滩变回青青草原。
1988年,罗日盖入了党;1995年,罗日盖成为草原站站长。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种草的决心也愈加坚定。
实干
近80万亩黑土滩复绿
黑土滩复绿,关键在于种草。过去,当地常用草籽主要是垂穗披碱草。因海拔高,年平均气温低,牧草存活率仅20%到30%。存活率不高,怎么办?为了摸索出更科学的种草方法,罗日盖白天蹲在草场录数据、找问题,晚上总结原因、请教专家,帐篷里的蜡烛常常亮到凌晨。
找到合适的草籽,是黑土滩复绿的第一步。在专家的指导下,罗日盖对比了近20种草籽,发现中华羊茅草、冷地早熟禾两种适合草籽,并探索出“混播混种”方法。“混播混种的草,能扎根、长得高,管得好能绿10年。”罗日盖说。
种草,草籽的质量也很重要。在多年的积累中,罗日盖总结出了一套识别草籽的方法:一称,在同样体积下看哪个袋子更重;二揉,搓揉草籽去皮,看里面有没有胚芽;三听,把草籽放在炉盘上烤,听草籽受热的声音。“火烤后表皮鼓起,有细微的爆炸声,就像爆米花一样,就是合格好种子”。罗日盖对草籽的要求非常严格,每次草原站进草籽时,他都要严格抽检,不合格的坚决退回去。
每年5月到6月是种草的关键时节,也是罗日盖和同事们最忙碌的季节。这段时间,罗日盖和同事们往往都是早上7点开始工作,一直要忙碌到晚上7点,尽可能地利用好这两个月的宝贵气候条件,将草种种植面积最大化。
在草原上种草,有路的地方罗日盖和同事就开车去;不通路的地方,就赶骡子、牦牛或骑摩托车将草籽驮进去。草原上鲜有人家,罗日盖和同事每次施工都要带着帐篷,在哪里种草就住哪里,有时一待便是几个星期。一顶帐篷、一床被褥、一包糌粑、一个酒精炉、两瓶治糖尿病和冠心病的药,就是罗日盖的全部装备。饿了就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就地吃几口。
距离达日县城70多公里的特合土乡,是达日县黑土滩比较严重的一个乡。最高峰时,超过70%的草原成为黑土滩。而今,这里的草场正在等待春风拂过。“这是我们2021年5月刚种下的草籽,7月份抽出了嫩芽,现在这个季节是枯了,等到春风一吹,满眼的绿油油。”罗日盖说,去年夏天两个月的施工期,完成了特合土乡22.6805亩黑土滩的治理工作。
以前在草原上,“牛羊比草重要”“宁可走牧,也不种草”的观念在牧民心中根深蒂固。为了在牧民心中播撒下保护生态的种子,罗日盖常常一边种草,一边挨家挨户向牧民宣讲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牧民加入到草原管护的队伍中来。
就这样,罗日盖和同事们种一片、活一片、绿一片、宣传影响一片。在他们的努力下,达日县草原生态治理和修复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昔日牲畜绝迹的近80万亩黑土滩,如今变成了牛羊遍地的绿草原。
坚守
让更多黑土滩变成金草原
怀着对草原事业的无限热爱,罗日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忘我工作。但长期坚守在高原上种草,经年累月的风餐露宿,严重透支了他的身体。他不仅双膝关节严重受损,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还患有冠心病、白内障等疾病。身边同事常劝他回家休息,他却总说:“黑土滩的治理,不等人,必须抓紧时间扩大种植面积。”
2018年12月,罗日盖在下乡途中感觉身体不适,心脏偶有刺痛感,他一直强撑着走访牧民。当晚回到家后,心脏疼痛加剧,家人急忙将他送往医院治疗,医生诊断为心梗,需要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家人和同事都劝他在医院多调养几天,可是罗日盖却在身体稍微好转后不久就悄悄跑回了他牵挂的草原。
作为一名老草原人,罗日盖常说:“草原上的人没有家。”罗日盖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治理黑土滩上,对家人的陪伴甚少。4个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全由妻子照料。对于妻子和女儿,他也有不少遗憾和愧疚。
罗日盖的小女儿依吉告诉记者,在她的记忆里,父亲很少回家,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家中有大事要事,父亲总是很忙碌。草原就是父亲的家,他的心中永远牵挂着黑土滩。“曾经抱怨过、责怪过父亲,可是越长大越明白,我的父亲是个了不起的种草人。”依吉说,父亲用辛劳和汗水换来了草原上的新绿,用自己的行动给她作了榜样。父亲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将激励她做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如今,罗日盖已经退休了,但他依然放不下对草原的牵挂。对于草原的未来,他也很有信心。“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草原的生态治理一定会越来越好,牧民的生活也会更加富裕。”罗日盖说,草原的馈赠是无边的,草原哺育着游牧民族,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就要坚守初心,守在草原上,让更多黑土滩,变成保护生态的绿草原、牧民致富的金草原。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