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海清 雪中送炭济学子(图)

发布时间:2011-02-05 07:47 | 来源:天津网 2011-01-30 07:38 | 查看:1452次

侯海清(中国好人网配图)

  作者:肖秋生

  天津网讯 天津日报记者 肖秋生  都说好人难做,其实不然。好人未必是英雄,好人未必是圣贤,只要你所言所行立得住这个“人”字,只要你在做人原则上堪做表率,你就是好人。如此说来,我们人人可做好人,人人当做好人。

  好人是一种人格修养,并进而外化为一种社会担当。金桥焊材集团创始人侯立尊老先生说得好:“好人就是个人修为与社会公德、社会责任的焊接点,在这个接点上焊牢你自己,你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好人了。”

  好人就是古语所说的君子。中华文明圣典《论语》全篇两万多字,竟有一百多次论及君子。几千年来,从庙堂到江湖,无不以君子为荣,以小人为耻。君子坦荡荡无忧无惧,小人常戚戚终遭唾弃。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义者不贪、礼者不倨,信者不欺、忠者不弃、孝者不逆……这些君子之道放到今天,同样该是我们做人行事的原则。我们所期盼的太平盛世,和谐社会,不只是物质上的丰饶,更是国民素质国民精神的高昂。一个君子、好人占主流的社会,才是真正的文明社会、和谐社会。 

  ■ 好人故事

  见到侯海清,就被他的热情和慈祥所感动,忽然想起《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那首歌,他腰板挺直,双眼明亮,精神十足,不见老态龙钟,却充满年轻人一样的朝气。随后,我又想到“善有善报”、“好人有福”。

  83岁的侯海清是劝业场街南京路社区的志愿者。10多年来,他慷慨解囊数万元,用善心为15位困难家庭的学生铺就求学之路……

  侯海清曾谢绝记者的采访。他说,我做这点儿事,本来是悄悄的,要求他们为我保密……唉,他们的保密工作没做好,我可不愿意这样。我讨厌做了点儿事就声张的人。我80多岁了,对名利早已不在乎……

  我说,“津门好人榜”不是单纯宣传某个人,而是要弘扬一种精神,要形成一种社会风尚——做好人光荣,做善事光荣!倡导大家都来做好人做善事。

  他最终答应接受采访,却提出两条要求,一是不要披露他助学捐款的数字。他说,离休金是党和政府的关怀,节省一些给需要帮助的学生,也是财尽其用,应该的。二是不要披露被资助学生的真实姓名。他说,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为别人和孩子们想得很周到,他的爱心很细致。

  侯海清是一名“老战士”,1949年4月参军,1950年跨过鸭绿江,参加了一、二、三次战役和横城阻击战。残酷的战争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也使他认识到军队是保家卫国的强大力量,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部队建设,一直到1985年离休之后,还应邀到某部队医院“打工”,一干就是16年……

  为什么要资助困难家庭的学生?

  侯海清说,我老伴儿也是苦孩子,早年丧母,然后父亡,是跟着叔叔、婶子长大的,直到参加了革命。她的心特别善良,看到谁家有困难,就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出门见到乞讨者,她一定给钱。遇到地震、洪灾等,总是积极捐款捐物,还督促孩子们多捐,她常常一边翻箱倒柜一边念叨,太可怜了,别冻着饿着了……

  2000年1月15日,老伴儿因脑主干堵塞突然去世,连一句话也没留下……

  他从悲伤的苦痛中挣扎出来,再一次感悟了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短暂。每个人都是空着手来的,又空着手离开。你什么也带不走,当生命消失的时候,钱就是一堆废纸……他想让自己的余生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他忽然意识到,老伴儿生前为什么那么热心地帮助别人、那么钟情于做善事,老伴儿虽然没来得及留下一句话,他却读懂了她的心声——我们要把善事做到底,做得更好。

  赶巧,他连续在军报读到几篇好文章,深受感动。其中一篇介绍的是总参老红军肖麦萍资助北京山区贫困家庭的事迹……老人把善事做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给子女留下遗嘱:不发布去世消息、不惊动领导和战友、不设灵堂、不搞追悼会、把骨灰撒到家乡的土地上,重回大地母亲的怀抱……

  他说,我是流着泪把文章看完的,老红军肖麦萍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也可以像她那样帮助别人,为困难的人做点儿事情。我在心里默默地对老伴儿说,你放心吧,我代表你,咱们一起帮助困难家庭的学生。帮人就帮到底,一直帮助他们到大学毕业。

  于是,晓军成为侯海清资助的第一个学生。

  因为一直在部队工作生活,他原以为只有在偏远落后地区才有贫困生,没想到就在自己身边,就在都市繁华的背后,也有少数生活很困难的家庭。他来到晓军家,眼前的一切让他心里发酸……父母双双下岗,因为父亲患病而且医保问题没解决,全家只靠母亲一人在外打工和街里的特困补助生活。晓军很懂事,学习刻苦,是耀华中学初二学生。为了给丈夫治病,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晓军母亲对生活的精打细算到了对自己十分苛刻的地步……常常是为了几片肉或一个鸡蛋,一家人推来推去,推得泪眼汪汪,最后还是要丈夫和女儿吃,因为,一个是学生,一个是病人呀……

  他说,资助困难家庭的学生,其实对我也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让我看到,有的百姓生活还很艰辛,感到自己的责任,全社会都应该给贫困家庭更多的关爱。而且,我对钱的认识也改变了。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钱要送给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人。

  困难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他们大都是有生活勇气的人,顽强地生活,努力地活出自信。比如晓军,考上大学之后,说什么也不接受侯海清的资助了。让他把钱送给比自己更困难的学生。理由是父亲的医保问题解决了,自己也可以在假期打工或做家教挣钱……

  他了解到,晓军的父亲只能报销一部分医药费,为了节省住宿费和伙食费,晓军每天带着饭盒,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走读”,十分辛苦……他心疼这样的好孩子,就想方设法地将资助进行到底,直到大学毕业。

  我问他都用了什么办法?他说,反正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次一个招儿,就是让他们不能推辞的办法……侯海清对自己的“办法”很得意。

  他认为,金钱资助只能解决一时困难,让孩子学会做人,成为有理想、有志气、有爱心和感恩之心的人,才是助学助到了根本上。他与孩子们保持着经常联系,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关心他们的心理成长。他买了很多好书送给孩子,一类是名人名著,比如,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季羡林谈人生》、《病榻杂记》(讲述自己求学成长的经历)、《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等,第二类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回忆录,第三类是助学辅导读本,第四类是思想政治读本,比如,凡是考上大学的,每人送一本《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鼓励他们在政治上要求进步。截至目前,已有4名大学生入党。

  他还以诗歌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比如,一个学生数学成绩欠佳,感到顾此失彼,情绪消沉。他赠诗鼓励:“咬定青山不放松,寒窗苦读铸人生。基础夯实尤其紧要,主课消融应精深。可借他笔描彩凤,敢凭己剑缚蛟龙。初遇挫折休烦恼,坚定信心攀高峰。”这类与学生交流的诗歌,他积累了一大本。他说,我喜欢诗但写不好,诗歌的形式更适合孩子,比只讲大道理效果更好。

  他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能力,全面提高素质。小葛考上南开大学,第一学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能力提高很快。大二时,担心影响学习,参加活动少了,心中很矛盾。他鼓励小葛向有限的时间要效率,小葛终于想出“两不误”的办法……学院的一次大型活动由她做主持人,受到广泛好评。听到喜讯,他高兴地说,好啊,这才锻炼人呢!你的进步就是对我的鼓励!我就盼着这个!

  考入天津师大的小张,以侯老为榜样,回报社会,义务为社区内的孩子辅导功课。他家只有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居委会积极支持提供了“教室”,他的助学让许多孩子受益……他自强自立,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晓军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实习期间,就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和出色的业务能力,赢得领导的青睐,提前被“预定”聘用……

  2009年春节,他们一家三口特意来给侯爷爷拜年。父亲说,晓君一工作,我们家就脱贫了,我们的命运就改变了,没有您的帮助,哪有我们的今天……

  他说,我盼的就是这个呀,看到孩子们考上大学,事业有成,家庭脱贫,我特别高兴、特别幸福!两瓶酒你们必须拿回去,表示心意我也不收,不光是你们,谁的我也不收。孩子们成才了,你们的生活改变了,就是送给我的最好礼物!我不图别的,就图这个呀!

  说起学生的成才,说起孩子们的进步,侯海清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欢笑。作为本市军休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他还是南京路社区“小太阳少先队”的辅导员呢,他就爱跟孩子们一起活动,唱歌、跳舞、讲故事……

  他说,跟孩子们同乐,我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少年时光,心里高兴啊,我觉得,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记者感言:

  采访侯海清,我感到他心中有一团火,一团精神的火,被他烘得血也热了,从心里赞同了他的发问——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幸福?

  而且,感到在人与环境之间,有一个反差。

  劝业场以及所在的滨江道地区,是天津的商业中心。在商人眼里,这里向来就是寸土寸金的聚宝盆,“钱多得能漫过脚面”,处处是商机、处处是利润、处处是金钱……

  然而,在这里,却有一位不爱钱财、施舍钱财的老人。为了资助困难家庭的学生,他尽心尽力。他做善事,不是捐出钱就完事,而是要让孩子学会做人,自立自强。

  范伟曾演过电视剧《老大的幸福》,那是艺术,编的。侯海清却以实际行动回答了“什么才是幸福”。

  他的幸福观就是一面镜子,在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显得弥足珍贵。因为,这面镜子可以照见人的灵魂。

  ■ 我要帮助好人

  好人也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好人也有需要别人帮助的地方,如果您有爱心,想伸出自己的手支持他们,请与我们联系。

  来信请寄: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文化专副刊中心

  E-mail?押zzld@tjrb.com.cn

  ■ 好人语录

  我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读了两年私塾。就是这点儿“墨水”,参军后成为“秀才”,从团部文书到团职干部,让我认识到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的许多知识是靠勤奋自学得到的。知识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和贫穷落后状态。所以,我要尽力帮助那些困难家庭的学生。

  千八百元,对于我们来说,有了它,也富不了,没有它,也穷不了。可是,对于困难家庭,那就是雪中送炭啊!就能给他们一些温暖,就能帮助孩子完成学业,就能给病人一点儿营养……

  ■ 我要推荐好人

  “津门好人榜”每期在本版推出,敬请读者诸君子参与“津门好人榜”互动,如果您想推荐好人,请联系我们。

  E-mail?押zzld@tjrb.com.cn

  好人就在你我身边

  ——“津门好人榜”引发读者推荐热

  “津门好人榜”大型系列报道活动刚刚启动,本报专线电话、电子邮箱忙碌起来。截止到昨天下午,读者推介到本报及市各级文明办的好人已达数百人。 

  一位家住津南区的读者推荐她的乡亲田洪有,她说,田洪有自己掏钱购置机器和胶片,建起一个小小的电影放映院,免费为村民放映抗日爱国影片,十几年坚持不辍。田洪有甚至把电影带到监狱中,为服刑人员放映,用自己的方式教育感化他们。 

  年过七旬的河东区盲人按摩师安淑霞退休后创办了家庭按摩诊所,无偿为身边困难群众治疗疾患。她还把健康知识编辑成册,如今已发行了近30期。看着智力残障的儿子搀扶着盲人老母到处免费发放健康手册,社区民众无不感动。生活并不富裕的安淑霞老人还经常为灾区或贫困地区寄钱,或寄去新衣新被。身为残疾人,她却不断为社会送去健康与关爱,推荐人强烈要求把老人家排入好人榜。 

  津南区咸水沽镇有一位魏姓村民,平时做摊煎饼的小本营生,一到下班高峰时段,他就会出现在建国大街那条繁忙的交通路段,义务指挥交通。一年多来,由于他的指挥疏导,那条拥堵路段终于畅通。他还一直默默地做着自己觉得应该做的小事:道路坑洼,他去垫平;老人行动不便,他上门免费为他们理发;为灾区捐款,他总是慷慨解囊。推荐他的人说,今年腊月二十八老魏要去南京过年,祝福他好人好运。 

  出租车司机刘德义师傅打电话毛遂自荐,他说他见义勇为的事迹已经见诸报端,但还是希望再上一把“好人榜”,以自己的言行,带动更多的人去做好人。 

  热线电话还在响,好人越来越多,也许下一个好人就是你。

  冯燕 汪宗禧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