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直通车丨带你正确认识慢性疼痛(图)

发布时间:2023-03-01 20:44 | 来源:新华网 2023 02/28 20:05:17 | 查看:184次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题:带你正确认识慢性疼痛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

  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已超3亿人,但知晓率低、就诊率低、完全缓解率低,负“痛”前行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很大打击。27日,“无痛中国行动”国民疼痛教育知识平台项目启动。相关领域权威专家表示,加强我国疼痛管理和国民疼痛认知教育至关重要。

  “痛”也是一种病

  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慢性原发性疼痛、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慢性头痛或口面部疼痛,可能由组织损伤、慢性疾病、心理因素等多种原因导致。

  《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至2000万的速度增长,构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

  “疼痛会对人的社会功能产生综合影响,包括家庭、工作、教育、学习、人际交往等。”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许兰萍说,有时心理疾病也会造成疼痛,药物能够改善疼痛的生理状态,疼痛背后的性格、成长经历、神经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问题也需要关注。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说,近20年来,国际医学界已经开始将疼痛提升到疾病的高度,“但很多慢性疼痛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能等待着原发疾病的好转而把慢痛消除,而应该把慢痛当作疾病去积极对待。”

  专家介绍,慢性疼痛领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如在所有的慢性疼痛人群中,约有近三分之一以现代医学的理念和手段难以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疾病;受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颈肩上肢痛、腰腿痛等慢性疼痛呈低龄化趋势;各专科对疼痛的关注程度和医生诊疗水平有待提高等。

  避免“短痛”变“长痛”

  一般来说,疼痛时间超过3个月为慢性疼痛,也有一些超过1个月就算慢性疼痛。专家强调,不管是急性疼痛还是慢性疼痛,都不要一味忍痛。

  “慢性疼痛不是靠忍就能解决的,一定要从一开始就正确认识,及时去相关科室就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主任李水清介绍,慢性疼痛有两个核心的机理——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如果不在较短的时间内逐步控制、缓解疼痛,可能导致疼痛时间变长、程度加重。一旦形成敏化状态后,药物、理疗等手段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李水清说,疼痛科在慢性疼痛疾病诊疗方面可以为病人提供很好的医疗服务。若病人在一个科室就诊后没有找到答案,可以申请多学科合作的形式,由不同专业的医生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判断病人病情,寻求最精准的治疗方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杨渝平提示中青年群体,很多身体的疼痛其实不需要吃药,可以通过肌肉力量训练进行缓解,“有一些是躯体性的因素,是可以找到病灶的;有一些是心因的疼痛,通过跟运动医学、骨科、康复科等医生沟通和配合,也能够找到解决疼痛的方法。”

  晚期癌症病人面临着难以承受的疼痛。疼痛治疗专家建议,对这类癌痛患者的镇痛原则是优化镇痛、提高生活质量、药物不良反应最小化和避免不恰当的给药。

  “对晚期、终末期癌症患者来说,止痛药物是不容易成瘾的。而且,对那些生存时间只有数月乃至数天的患者而言,成瘾问题也不应是主要考虑的问题,更应该尽可能让他们有尊严地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从事妇科肿瘤诊疗的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说。

  提升疼痛诊疗能力

  如何解决3亿人的疼痛问题,是实现健康中国的一个重要课题。

  今年2月起,全国医院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在各地展开。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的《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提出,2022年至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逐步推广疼痛综合管理。方案要求,提升疼痛诊疗能力和相关技术水平,力争实现试点医院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及时获得疼痛诊疗服务。

  “医疗行业做好疼痛综合管理,一方面要更多运用现代疼痛医学的理念和现代技术,实现舒适的诊疗,改善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疼痛学科建设和慢性疼痛诊疗能力水平,提供规范化的、合理有效的疼痛医疗照护。”樊碧发说。

  樊碧发认为,加强对疼痛性疾病的诊断能力是首要问题,整个医疗系统甚至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疼痛医学,加强临床疼痛的评估,了解疼痛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