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非洲的“马尼奥克”,藏在萨苏赠给习近平的油画里|习主席的国礼故事

发布时间:2022-12-25 15:35 | 来源:人民网 2022年12月24日20:44 | 查看:6323次

在距中国万里之遥的非洲中部刚果河流域,有一种名叫“马尼奥克”的传统主食,木薯制成,用恩戈叶裹出长条状,样子很像中国的粽子。

2014年6月,刚果(布)总统萨苏应邀访华,他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赠送了油画《勤劳的一家》。画中,几名非洲妇女在屋里忙碌,有的搅拌木薯面粉,有的加工恩戈叶,有的往灶里添柴火,她们制作的正是“马尼奥克”。

刚果(布)总统萨苏赠习近平的油画《勤劳的一家》。(图源:网络)

在刚果(布),“马尼奥克”是招待贵客的主要食物。萨苏总统送画蕴含着温情的寓意:习近平是尊贵的客人,中国是真正的朋友。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农业发展滞后,刚果(布)民众食物结构单一,全国90%人口的日常主食是木薯。但当地种植技术不高,木薯产量一直提不上去,吃饭成了刚果(布)的大难题。

2011年4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首批专家来到刚果(布)贡贝,开始为期3年的技术示范工作。在新建成的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7名中国专家“白手起家”,手把手地教当地农民如何科学种植木薯和其他作物品种。

不到两年,许多刚果(布)农民掌握了木薯种植、收获、贮藏等技术,示范中心大棚里也长出了小青菜、黄秋葵、甜玉米、彩色椒等几十种果蔬。中国专家还成功示范种植了“华南5号”木薯,每公顷产量达51吨,是当地品种产量的5.6倍,为消除饥饿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在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培训当地学员。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来自刚果(布)的帮助,中国人民也记在心间。

2013年3月,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把刚果(布)定为其中一站。这是中刚建交49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到访。在刚果共和国议会发表演讲时,习近平提到一件事——

“2010年4月,中国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后,刚果政府慷慨解囊,向灾区捐建了一所小学,萨苏总统亲自将其命名为‘中刚友谊小学’。现在,灾区的孩子们有了宽敞的新校舍,他们可以安静读书学习,在运动场上奔跑欢笑。”

当时,中方考虑到捐建成本较高,建议刚方仅捐建一座教学楼或图书馆。萨苏却说:“不,刚果要捐建的是一所小学,一所完整的小学,不管造价多高,刚果都会承担。”习近平动情地说:“我们两国人民在患难与共和真诚互助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2013年3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布拉柴维尔刚果共和国议会大厦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除了食物、校舍,中刚的兄弟情谊还铺就了一条致富路。

2016年3月1日,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正式通车。这条交通要道由中国建设者耗时8年建成,穿过马永贝原始森林,连接起沿线上百个村落。

萨苏总统出席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通车仪式并剪彩。(图源:网络)

以往,从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往大西洋边的出海口黑角运货,开车得花1周时间;现在,1号公路将两地车程缩短至6小时,刚果(布)90%以上重要物资、矿产、森林资源的进出口均通过这条公路运输。沿线也自发形成了不少小市场,周边居民有了更多增收机会。

“中国是真心实意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萨苏感叹。为表达对中国建设者的敬意,在公路经过的刚果(布)第三大城市多利吉,当地人立起了一座“劈山者”雕塑。

图为由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修建的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在首都布拉柴维尔郊区的部分路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2016年,萨苏应习近平邀请访华,开启第14次中国之行。两国元首决定,将中刚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时,中国已经是刚果(布)重要的贸易伙伴、工程承包方和投资来源国;中国援建了气势磅礴的布拉柴维尔体育场,助力刚果(布)成功举办第11届非洲运动会、实现了期盼已久的“非运梦”;中国医生多次开展义诊,为当地人免费送医送药……

“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习近平阐述的中国对非合作理念,在刚果(布)已化作丰富的菜篮、畅行的公路、宏伟的建筑,也化作当地人谈起中国时的欢快笑容。

文/霁月、锐聆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