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0 19:23 | 来源:安徽文明网 2021-11-23 11:32 | 查看:2207次
白首不离,人间自有真情在
1973年,十九岁的周宜斌经人介绍,与本村十六岁的姑娘范德芳订了婚,四年后二十岁的范德芳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慢性病,难以根治。当周宜斌的父母征求他对这门婚姻的意见时,忠厚老实的周宜斌当即表态,德芳8岁父亲就去世了,兄弟姐妹多,是个苦孩子,我现在抛弃她,良心上过不去。1978年周宜斌把病中的范德芳从娘家背进了家门。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婚后看着妻子的病情渐渐加重,周宜斌心急如焚。他一边安慰被疾病折磨的妻子,一边与父母张罗着借钱。1979年6月从未出过远门的他,背着妻子几经辗转来到了南京中医医院,医生告诉他这种病没有办法根治,只有靠长期吃药、打吊针缓解病情。三垄村在无为大堤外,人多地少,周宜斌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为了积攒给妻子看病吃药的钱,他恨不得二十四小时睡在承包地里干农活,尽管几十年节衣缩食没有买过什么像样的衣服,没有吃过好的饭菜,但多年来妻子看病就医家里还是欠下了一屁股债。随着妻子因病情加重,双手严重变形,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八十年代初,周宜斌听说种大棚蔬菜能多挣钱,他又一次厚着脸皮到处借钱,搭建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他一边学一边实践,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烧水、洗衣、做早饭,料理好妻儿,五点准时下地干活,往往是一边端着饭碗吃饭一边往地里走。为了卖个好价钱,也为了节省运费,经常半夜里骑着自行车捆绑着蔬菜,往返15公里外的县城蔬果批发市场销售自产的新鲜蔬菜。蔬菜卖完后,有时候在市场内的油条摊点徘徊,眼馋着油汪汪的油条,但一想到卧床不起的妻子,也只是咽口唾沫而已。由于缺少运动,加之常年吃药引起的副作用,妻子又患上了气管病,心脏病和严重的糖尿病,身体更加弱不禁风。每天晚上从地里回来,不管多晚多累,他都会给妻子用热水擦拭身体,安慰妻子一定要坚强的生活下去。去年7月妻子的腿部开始腐烂,他将妻子紧急送往皖医弋矶山医院,确诊为高血糖引起的并发症血糖病足溃疡,后转东部战区空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住院26天,妻子经历了剖腿、剖脚掌、锯脚趾和植皮手术,备受煎熬,他时刻陪伴在左右,悉心地安慰照料。瘦小的周宜斌几十年如一日为了妻子、为了家庭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父爱如山,坚信明天会更好
屋漏偏遭连夜雨。1983年春天活泼可爱的儿子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这对于已经不堪重负的周宜斌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救子心切的他背着儿子先后到芜湖、合肥和安庆等大医院四处求医。在安庆第一人民医院一看就是四年,每年去一次,一次就要住院40多天。他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去安庆,住院的儿子要人陪护,家中卧病在床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又要人照料,两头牵挂,两头不放心。当时只好让年迈的母亲一个人在医院陪孙子,而他在在家一边打理承包地一边照顾妻子。40多天后祖孙从安庆回来时,望着年迈母亲满头银丝,从没有被生活压垮的他,再也忍不住了,抱着母亲嚎啕大哭,以释放压在肩上的巨大压力。
他自己也记不清楚这么多年多少次了带着儿子到处看病就医,满头的乌发都急白了。1987年他背着7岁的儿子一路风尘来到了上海新华儿童医院,医生看着既可爱又可怜的孩子,无奈地告诉他说,没有办法治了。他仍不死心,背着儿子又找到了上海铁路医院,他跪着央求医生,一定要想想办法救救儿子,但医生摇着头告诉他无能为力,在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后,他背着可怜的儿子回了家。一条信念就此在他的心中深深扎下根来,今生今世,只要自己不死,就一定陪护儿子到永远。父爱如山,四十多年来他恰似一颗参天大树,在炎炎的烈日下为儿子撑起一片荫凉。
面对这个饱受磨难的家庭,镇政府和村委会对他十分关爱,将其家庭列入低保对象,保证其不愁吃不愁穿,医疗费也基本得到解决。镇村干部还常常上门走访慰问,带去物质上的关怀,更给予精神上的慰藉,使他们全家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如今的周宜斌已是两鬓斑白的67岁老人了,从青年、壮年到老年对妻子白首不相离,四十多年如一日地照顾,用最为朴素的方式,诠释了对爱人的忠贞和责任;即使被岁月压驼了脊梁,仍就推着一辆轮椅,兑现对儿子我养你的庄重承诺。(记者 倪进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