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百人斩”军刀:寻找南京大屠杀漏网疑凶(组图)

发布时间:2022-12-13 22:50 | 来源:中国军网 2017-12-12 13:12 | 查看:15065次

8月18日上午,一名男子闯入台湾“总统府”后门,持刀砍伤一名守卫“宪兵”。而他行凶的凶器竟是一把从台湾“军史馆”里偷来的日本军刀,这把军刀上刻有“南京之役杀107人”字样,在“军史馆”陈列时标注为“南京大屠杀军刀”。那么,这把军刀的主人究竟是谁,他真的在南京大屠杀时杀过107人吗?

南京大屠杀的血证

此次砍伤宪兵,并不是这把军刀在台湾首次“惹事”。1999年6月19日,一名就读景美女中的张姓女学生,被看管“军史馆”的台陆军二等兵郭庆和性侵并用此刀杀害。当年他被警方逮捕时,表示会犯下此案,是被武士刀的冤魂所指使。台湾坊间传言“军史馆”共有两把武士刀,到了晚上,其中一把会发出青光,另一把则会传出哀嚎声与脚步声,当年有说法称郭姓嫌疑人就是因被刀上的冤魂附身,才会闯下大祸,但台湾警方并未采纳。这次这把刀第二次伤人,又为其蒙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台湾“军史馆”藏的这把日军军刀。

要了解这把刀的来历,首先要从这把刀是怎么来到台湾“军史馆”说起。这把日本军刀是日军的九四式军刀,这种军刀于昭和9年(1934年)定型列装日本陆军,全刀长67厘米,为日军军官标准佩刀。但是在“军史馆”展览的这把军刀并没有军官饰绪,所以仅凭外观不能判断这把刀的主人的军衔。这把刀的捐赠人是魏炳文将军的后人,魏炳文将军,毕业于黄埔一期,抗战时历任第28师参谋长、师长、46军参谋长、秦岭守备区司令,抗战胜利时任16军副军长。当时16军驻扎在河北定县,负责驻河北的日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受降,在接收独立混成第1旅团的军马时,日军上交了10把军刀。其中就有这把刻有“南京之役杀107人”字样的军刀。魏炳文收藏了这把军刀并辗转带到台湾。

然而,日本右翼分子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中国人,对台湾“军史馆”保存的这把“杀107人”的军刀,试图“否认”。他们声称,从佩环来看,“军史馆”保存的是一把九八式军刀,在1938年(皇纪2598年)才定型,而不可能参加1937年发生的南京大屠杀。但实际上,1938年5月,昭和天皇裕仁颁布了《昭和十三年皇室令第六号?勅令第三百九十二号》,宣布日军停止使用明治维新以来装备的西式礼装,同时废除军刀的第二佩环(军刀称“佩鐶”,而天皇佩刀称“佩環”以示尊贵)。这个“第二佩环”本身就是在穿着礼装的时候才安装的。平时日军军官佩戴的军刀,也都是只装一个佩环的。除了取消了这个本身就可拆卸的“第二佩环”,九八式军刀与九四式军刀没有任何区别。将这个“第二佩环”摘掉,九四式军刀也就成了九八式军刀。

《昭和十三年皇室令第六号·勅令第三百九十二号》中关于军刀的穿着要求。

摘掉第二佩环的九八式军刀,和九四式军刀没有任何区别。

台湾“军史馆”藏的百人斩军刀上的铭文。

日军确实有在自己武器上记录战绩的传统。所以在这把军刀的刀鎺上——鎺就是刀柄末端和护手盘连接处的金属部件,也称夹刃——刻上“南京の役杀107人”字样,显然就是军刀主人为了记录自己战绩而刻上去的。

根据“军史馆”的介绍,这把军刀的主人属于日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根据笔者所掌握的《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史》记载,独立混成第1旅团于1939年组建,由当时复员回国的第109师团剩余部队以及独立机关枪第4大队编组而成。组建完成后由金泽的第九师管区负责补充兵员。其基层兵员均由日本富山、金泽、敦贺等县的士兵组成,但是高级军官则来自日本各地。

《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史》书影

《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史》中关于该部组建时的记录。

有研究者根据该旅团和第9师团的补充兵员均来自金泽,推测这把刀的主人是来自第9师团的退伍老兵。然而,九四式军刀只配发给少尉以上的军官,也就是说这把刀的主人在1937年至少是一名日军少尉,不可能只是一名士兵。而独立混成第1旅团的军官又来自日本各地,这也为考证这把刀的主人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逃脱审判的百人斩疑凶

笔者查阅《终战时帝国陆军全现役将校职务名鉴》,得到了独立混成第1旅团在向第16军投降时的所有日军军官名单,又通过查阅《南京战史资料集》中所有参加南京战役的日军军官名册,终于锁定了唯一一位参加过南京大屠杀,且日本投降时在独立混成第1旅团任职的日军军官——马见塚八藏。

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步兵第23联队军官名册,马见塚八藏为第11中队长。

独立混成第1旅团独立步兵第72大队历任主官名册。

根据笔者考证,马见塚八藏为日本鹿儿岛县人,生卒年月不详。1937年南京大屠杀时为日军大尉,担任第6师团步兵第23联队第11中队长。1938年初调走,后任职务不详。1944年1月15日就任独立混成第1旅团独立步兵第72大队大队长,时任日军少佐。1945年9月于河北定县投降,随后就地警备等待国民党军队接收。1946年1月向第16军缴械,前往天津收容所,1946年5月回到日本鹿儿岛。

目前因为参与南京大屠杀被追究责任的日军百人斩刽子手有三个,分别是第16师团的向井敏明、野田毅和第6师团的田中军吉,其中向井敏明杀了106人,野田毅杀了105人,田中军吉更是杀了300人之多。然而这位马见塚八藏杀了107人,并将杀人记录刻在自己的军刀之上,却逃脱了审判,战后一直逍遥法外,在鹿儿岛得以终老。  

军国主义青年的马见塚八藏

虽然笔者尚未考证出马见塚八藏的生卒年月和完整履历,而且笔者目前的考证只是根据参加过南京大屠杀且日本投降时在独立混成第1旅团的日军军官,并不能百分百确定马见塚八藏即为这把军刀的主人。这把百人斩军刀砍杀过上百人,已经八十余年过去还能伤人,说明极有可能是一把日本家传的武士刀,刀条外装九四式刀拵。而日本的武士刀在刀条靠近刀柄内均有刀款识和铭文,记载铸刀匠人和铸刀年月,笔者在此希望台湾方面有学者能打开这把刀的刀柄,公布刀款识,则可真正锁定军刀主人,追缉这位漏网的百人斩凶手。

虽然不能确认马见塚八藏是百人斩真凶,但是笔者通过查阅《二二六事件研究资料》等文献可以勾勒出这位疑凶的人生轨迹。1935年,马见塚八藏即为步兵第23联队小队长,深受北一辉等人的军国主义思想熏陶。同年4月,他在第23联队的青年军官杂志《青云》上发表了题为《实施昭和维新与青年军官之奋起》的文章,文中大肆鼓吹军国主义,提出“现阶段日本青年军官的首要任务就是实施昭和维新,彻底把日本改造成为一个军国主义国家,日军所有青年军官理应迅速奋起,加入昭和维新的大军之中”。

虽然没能参加二二六兵变,但是马见塚八藏一贯是“昭和维新”的鼓吹者。

1936年2月26日,以一群青年军官为首的日军部队突然发动叛乱,刺杀了时任日本财政大臣高桥是清等日本政府要员。这些青年军官高喊“昭和维新”,意图彻底肃清政府内的元老,让军队全面接管日本政府。这次叛乱事件被称为“二二六事件”,事件爆发后虽然裕仁天皇下令镇压了这次叛乱,并下令严惩叛乱者,但是日本军部此后还是逐步把持了日本政府。很显然,这位“昭和青年”马见塚八藏参加了“二二六事件”的密谋,但是由于步兵第23联队驻日本北九州,他在1936年2月26日并没能参加在东京的一系列叛乱事件。他事后肯定受到了一系列牵连,马见塚八藏1937年晋升大尉军衔,但是到了1945年还只是升了一级到少佐,和他同期的日军军官大多已经官至大佐。这也是当年参加“二二六事件”的日军青年军官在军中地位一直不高的体现。

可以想象,这位一贯以“昭和维新男儿”自居,却因为皇道派失势,而在军中屡遭打压的日军中队长,在1937年8月随第6师团侵略中国时,内心对于中国是一种怎样的仇恨。然而就在他刚刚投入侵略战场不久,就遭到了中国民党军队队的激烈抵抗。

1937年8月底,卫立煌率部驰援南口战场,指挥第14军在北平西郊突破日军阵地,一度威胁日军在北平的指挥部。步兵第23联队刚刚踏上中国的土地,就被派往门头沟、千军台附近同第14军展开激战。此次战斗日军第23联队损失惨重,付出了战死177人,战伤371人的代价,而马见塚八藏也在此次战斗中负伤,被送到第六师团野战医院休养。

11月初,第6师团从华北转战华东,在杭州湾登陆。不久后马见塚八藏伤愈归队,率部参加了南京战役,在12月12日的南京攻城战中,在雨花台、中华门附近同中国守军激烈战斗,突入南京城后又担任南京城西南城区的扫荡。

可以想见,这位出征前就是满脑子军国主义思想的青年,刚刚踏上中国土地就被中国民党军队队击伤,在病院里躺了两个多月才恢复的军官。在攻入南京城后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作出肆意屠杀中国人民,并在刀上刻下“南京の役杀107人”的暴行也并非不可想象。

南京沦陷后,日军第6师团在南京城内举行慰灵祭。

1938年马见塚八藏调离第6师团,随后几年的任职情况和经历不详。然而日本投降之时,日军高级军官必须上缴军刀,已经成为大队长的马见塚八藏也肯定上缴了自己的军刀,然而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一片混乱,并没有来追究这把百人斩军刀是否属于他,就这样,一位百人斩的恶魔平安回到日本。

今年正值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祭。这位在南京杀了107名中国人的恶魔虽然逃脱了战后军事法庭的审判,而且长期不为人知,说明目前我们已知的南京大屠杀百人斩凶手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逃脱审判。然而天日昭昭,笔者此文已经划定了疑凶,若有人能寻找到这位马见塚八藏的下落或通过这把军刀的刀款识来锁定凶手,亦可告慰八十年前南京的三十万冤魂。

参考文献

[1] 富山聯隊史刊行会编:《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史》富山:非卖品,1986年。

[2] 松原庆治编:《终战时帝国陆军全现役将校职务名鉴》东京:战志刊行会,1985年。

[3] 都城歩兵第二十三联队战记编纂委员会:《都城步兵第二十三联队战记》都城:非卖品,1978年。

[4] 第六师团战史编纂班:《第六师团转战实话》第六师团战史编纂班,1940年。

[5] 下野一霍著:《南京作战之真相:熊本第六师团战记》东京:东京情报社,1965年。

[6] 偕行社编:《南京战史资料集》东京:偕行社,1989年。

[7] 松本清张, 藤井康荣编:《二二六事件研究资料》东京:文艺春秋,1993年。

来源:“历史硝烟”微信公众号作者:吴京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