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植物大熊猫”崖柏野外回归记(4图)

发布时间:2022-11-06 16:41 | 来源:新华网 2022 11/05 18:57:06 | 查看:639次

  新华社重庆11月5日电 题:“植物大熊猫”崖柏野外回归记

  新华社记者李晓婷、陶冶

  晨光初启,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崖柏拯救繁育研究基地内却早已热闹起来,三辆货车运载近万株崖柏幼苗一辆接一辆驶入重庆市开州区雪宝山的林海中。

  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崖柏拯救繁育研究基地的人工扦插大棚。新华社记者李晓婷 摄

  从今年11月开始,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崖柏的12万株人工扦插幼苗将陆续回归野外,这是扦插繁殖的崖柏幼苗首次大规模集体回归野外。

  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综合科科长黄吉兰在冷风中裹紧外套。车子驶入雪宝山,摇摇晃晃地向上攀登,小小的皮卡车内塞满物资,记者与保护区工作人员们挤作一团,听黄吉兰讲起“植物大熊猫”崖柏的故事。

  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裸子植物,崖柏在白垩纪曾繁盛一时,却因人类活动破坏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1999年崖柏被重新发现。目前,全世界野生成年崖柏不足1万株,仅在重庆市城口县、开州区等地山区分布。

  回归野外的人工扦插崖柏幼苗。新华社记者李晓婷 摄

  “野生崖柏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间,树龄均偏大,自然结实能力低下,种子也难以落到地面,人工扦插繁殖成为目前最主要的繁殖手段。”黄吉兰说。近年来,受气候、树龄结构等因素影响,野生崖柏仅在2012年出现过一次群体结实,这10年来再也没能结实。

  车子在公路边停下,一行人沿不足60厘米宽的小道往林子深处走去,一片坡地呈现在大家眼前。

  12万株崖柏回归野外,合适的回归地点至关重要。“崖柏喜旱耐寒,要找到适合幼苗回归的野外环境并不容易。”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杨泉告诉记者,此次回归选取保护区及周边6个区域,回归面积达3000余亩。

  黄吉兰脚踩登山鞋,手脚并用爬上斜坡。“斜坡能更好地将雨水排出,更符合崖柏的原生环境。”黄吉兰小心翼翼将崖柏幼苗埋入已经挖好的基底中,再翻土、压实,一株20厘米高的幼苗便在这里“安家”。

  黄吉兰在查看崖柏幼苗情况。新华社记者李晓婷 摄

  掰开叶片揉碎,好似青苹果的香气绽出。据介绍,崖柏有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特点,其抗逆性优于大部分植物,且崖柏特有的香味物质具有安神作用。

  “这些幼苗是去年3月扦插繁殖而成,在基地里观察了一年时间,它的根系已经非常饱满,须根也很发达,能够正常吸收养分。”黄吉兰拿起一株幼苗说。

  “自1999年发现崖柏至今,我已经和崖柏一起‘工作’了20多年。”黄吉兰打开手机,给刚种上的崖柏幼苗拍了一张照片。从野生崖柏调查到崖柏人工繁育,黄吉兰从未缺席。

  人工扦插的幼苗取自野外回归崖柏新枝上的嫩苗,扦插工作不比野外调查轻松。2020年,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开启崖柏的扦插繁育工作。

  黄吉兰和同事正在进行野外调查。(受访者供图)

  “所有嫩苗一早从山上取下,当天就得移栽至基地的培养基质中,否则嫩苗就会坏死。”崖柏扦插期,黄吉兰和同事们往往要通宵栽苗。“大家都睁不开眼时便坐在一起唱一首歌,歌唱完,就精神了。”山乡里晚风瑟瑟,常常传出黄吉兰和同事们的歌声。仅几周时间,他们便完成了数十万株崖柏幼苗的扦插工作。

  “一棵树的生长少则十年,多则百年,对濒危植物的保护需要静下心、沉住气。”杨泉说,植物保护短期内可能看不见效果,却对当地生态环境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杨泉指着远处的山崖眺望,“那里有一颗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野生崖柏”。黄吉兰又说:“那边崖柏更多,都在悬崖上。”

  夜幕四合,车子才匆匆赶下山,几个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山腰处与我们道别,第二天他们要前往山林深处的野外回归点进行幼苗栽种。今年12月底,12万株扦插崖柏幼苗将全部回归野外。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