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6 18:07 |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2020年04月26日 10:25 | 查看:1516次
全面阻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众多的“逆行者”们履职尽责、无私奉献乃至舍生忘死,他们用初心守护群众安康,把忠诚镌刻于山川大地,书写了一篇篇令人动容的优秀答卷。
在防疫工作中以身殉职的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镇沙力根嘎查村医包长命,便是其中的一位。2020年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三,村医包长命在疫情防控的路上因公殉职,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0岁。2020年3月,包长命同志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追授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被兴安盟委追授为“兴安楷模”荣誉称号。
一、疫情当前,他时刻应战,用生命铸就亮色。近年来,科右前旗察尔森镇沙力根嘎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关怀下,从一个落后贫困的嘎查村,逐渐向小康生活迈进。全嘎查下辖4个自然屯,5个小队,共有518户1739口人,全嘎查村民在党的阳光雨露的沐浴下,过着幸福平静的生活。而村医包长命就是土生土长的沙力根嘎查人,一家几代人生活在这里,从来没有离开过。包长命从1997年担任沙力根嘎查卫生室医生以来,在他23年行医的路上不分昼夜、风雨无阻的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足迹遍布了嘎查的每一个角落。
可就在2020年1月27日这一天,察尔森镇沙力根嘎查传来噩耗,村医包长命倒在了防控疫情一线不幸离世。在他生命停止的最后一刻,他还行走在疫情防控的路上,为老百姓进行体温监测。在严峻的疫情面前,村医包长命离世的消息备受关注,沙力根嘎查弥漫着悲恸之情,大街小巷一片寂静,村民无不悲痛惋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科右前旗认真落实自治区启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程序,严格按照兴安盟委要求部署,切实履行好疫情防控责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国家危难时刻,村医包长命总是挺身而出。其实他的举动,在嘎查村民的眼中,是最寻常不过的了。在2003年全国非典战役中,他就主动参与过防控工作,这一次,他更是毫不犹豫,一直行走在疫情的最前沿。
今年1月22日,也就是腊月二十八。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科右前旗卫健委紧急防控部署,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培训后,要求所有村医第一时间分赴各自嘎查村进行入户登记、排查返乡人员的身体状况。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后,包长命心急如焚,时间紧、任务重,他立刻返回沙力根嘎查开展工作。此时此刻,他感受到了自己的重大责任。作为嘎查唯一一名村医,人民的信任、领导的嘱托、国家的期待都在他的脑海里不断翻滚。人命关天,防护为主,虽然他天生肢体残疾,身体远不及常人健壮,但他毫不示弱,不搞“特殊化”,凭借20多年的从医经验和对村里每家每户基本情况的了如指掌,主动放弃春节休息,不惧个人安危,勇敢冲在防“疫”战场,承担起全嘎查30多名返乡人员的排查和健康检测工作。
一身白大褂、一只口罩、一副手套,就是包长命的全部“防护”装备。他每天在疫情排查的工作中紧张的忙碌着,除了测体温和定时观察外,还为居家隔离人员发放口罩、消毒用品,耐心讲解注意事项,逐户普及防疫防控知识,面对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他没有丝毫怨言。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包长命坚守着疫情检测的第一道关卡,他心里明白,这就是作为一名医生的使命,他没有理由退缩,村民的生命、国家的利益才是第一位,他不顾个人安危,逆向而行,默默地为防控疫情工作奉献着一名医生应有的忠诚和担当。
村民张智国是1月13日从武汉返乡的,乡亲们都对疫情充满恐惧,不敢跟他接触。包长命了解情况后,立刻上门找他谈话,给他测量体温,安排他按照规定隔离,还经常上门问他有没有发热或者身体不适。张智国说:“包大夫来我家的最后一次是大年初二中午12点,先给我量体温,然后检查身体,看我一切正常,他十分高兴。初二是跟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他却坚持在疫情的最前线,以身作责。之后我听到了他去世的消息后真的很难过。”
村民陈孟和几度哽咽地说:“这怎么可能,昨天还在我家给我打点滴,他最近实在是太累了,好几天都没休息好了,他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直到现在,村民都无法接受包长命去世的事实,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还是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似乎有病拨打他的电话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但电话的那头再也听不到包长命熟悉的声音了,也再也没有那句“等着我,我马上到”……
23年来,包长命风里雨里,白天夜间为百姓送医送药,他默默坚守在大山深处,用自己孱弱的身躯守护着一代又一代全村人的健康。就在包长命离世前,他还亲自到本村村民陈孟和的家里,为村民打点滴,当然这瓶点滴也成了他生前下的最后一剂诊断。包长命走了,留下了他智障的妻子,未满学业的儿子,还有他72岁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更有沙力根嘎查1739人,518户村民的无比悲痛和牵挂。
二、行医路上,他无私奉献,为群众倾情付出。1997年,年仅27岁的包长命从兴安盟蒙医学校毕业后回到沙力根嘎查,这个生养他的地方,开始了长达23年的行医路,村民都亲切地称他为“长大夫”。刚当村医的两年里,包长命没有交通工具,他每天驼背弯腰背着一个沉重的医药箱往返于沙力根嘎查4个自然屯,5个艾里之间,每天行程多达20公里,村民生病他一刻都不曾耽误,无论刮风下雨、冰雪寒天、烈日炎炎,还是深更半夜,只要一个电话他随叫随到,因为他自身就是一个残疾人,他不想更多的人被病痛折磨。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为了方便就医,更换了一台二手自行车,两台二手摩托车、两台二手小汽车,这些交通工具见证了他的行医路,每天奔波,每台车的更替都是因为磨损严重、摔坏了,不得不换。
据村民谢春江介绍,大概在10年前,雨天路滑,谢春江骑摩托车摔倒了,摔得膝盖、手背的血直往下流,疼得直叫,当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外面还下着雨,道路泥泞不堪,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长大夫”,包长命来的时候连雨具都没有带,浇得浑身都湿透了,只背了一个跟他身材并不匹配的医药箱,步履蹒跚的走进屋,他来后顾不得多说,连忙为谢春江消毒、包扎伤口,处理完毕后,两天为他换一次药。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包长命住在沙力根2艾里,距离5艾里3公里路程,一路都是山坡路,路况极为不好,有一段路还没有路灯,遇到下雨天,什么交通工具也用不了,走路得1个多小时,有一次他到5艾里包玉清家看病,说好11点到却没到,包玉清忙打电话催问才知道,雨天路滑,包长命摔倒了,“你别着急,我自己慢慢起来,马上到。”电话那头包长命无助的话语夹杂着雨声听着并不清晰。当包长命到达包玉清家的时候身上都是泥,唯独那个药箱被保护得好好的。在23年里,包长命不知道多少次在泥泞的路上滑倒,又不知道多少次艰难的爬起来,克服一切困难来到患者身边,治疗好患者的病痛就是对他最好的“安慰”。
赵德格吉日呼儿子刚出生就患有过敏性哮喘,2、3天犯一次病,一犯病就喘不过气来,赵德格吉日呼就会给“长大夫”打电话,有时候1、2点,有时候3、4点,这样的情况持续了20年,在这20年里他已经不记得给包长命打过多少次电话了,唯一记得是只要打电话给包长命,他立刻会来,没有迟疑过,因为赵德格吉日呼是贫困户,家里条件不好,包长命从来没跟他要过一分钱,都是自掏腰包免费治疗,每次都打2、3个点滴,当赵德格吉日呼要给包长命钱时,他都说下次一起算吧,下次一起算吧,就这样一年一年的就过去了。现在赵德格吉日呼的儿子已经痊愈了,有2、3年没再犯病了,可是这个孩子永远也不能报答这个“救命恩人”了。
包宝柱患有肺病,这些年经常感冒,不得劲了就给包长命打电话,包长命随叫随到,诊疗费给就收,不给他从来不要。行医23年,受过包长命“恩惠”的人太多太多了,包长命看病从来都是给就要,不给他也不会主动要,而且只收成本,他就是这样一位“活菩萨”。
“不管什么时候啥时候有事啥时候到,吱声就去,什么时候都不说累,这个事坚持完事以后,前面是卫生所,到那把调查、体检的拿回来蹲在屋里就写,写实在累了,仰着呆一会,呆一会完了还写,这个孩子特别好,他没有了实际我们心里都挺不好受的,不寻思还行,一寻思这个孩子太白瞎了。”村民郭光仁说。
距卫生室不足百米的后院就是包长命家的幸福互助院,屋内窗户旁边的桌子上整齐摆放着居民健康档案,编号已经编到了1267户,档案盒上有不同颜色的彩色胶条,他用紫色、蓝色、绿色、红色分别代表老年人、高血压、精神病、糖尿病,各种疾病一目了然,表格内圆润秀丽的笔体记录着症状、用药情况、下次随访日期等内容。
在包长命生前接诊过无数病人的诊断室内,再也看不到他忙碌的身影。一张接诊桌上,摆放着沙力根嘎查武汉返乡人员居家隔离家庭消毒记录表和体温记录表,日期定格在大年初二。现在,包长命已经不在了,卫生室内显得格外冷清,毫无一丝生气,让人不寒而栗。
三、家人面前,他舍小家顾大家,遗憾万千。包长命走了,沙力根嘎查原本拥挤繁忙的卫生室,如今异常安静。一件白大褂,一如既往地挂在那里只是没有机会再穿上。诊疗桌上,诊疗记录和两支笔成为人们永远的记忆。处置室内,整洁的床铺上悄然无声,只有他17岁的儿子包建军在翻看着父亲手机里的相片,泪流满面。
儿子包建军在父亲曾经学习的兴安盟蒙医学校读书,一个月伙食费600元,每次包建军说给700就够了,包长命都会给他800元,包长命家并不富裕,从小到大,他都不曾委屈过儿子,儿子要啥只要是合理要求他都会满足,自己却省吃俭用,在包建军的印象中父亲没有为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他穿得都是别人给的旧衣服。每隔一段时间放假,包建军回家,父亲总会给他做鱼、肉等好吃的,平时父亲总是青菜、土豆、豆腐对付吃一口。
父亲去世后,儿子包建军时常在村卫生室内驻足徘徊,似乎在感受父亲生前的气息,寻找着父亲每天忙碌的身影。据包建军回忆,父亲生前说过最多的话就是“希望我好好学医,长大找个稳定的工作,成家立业。”他反复地念叨着:“如果爸爸还在多好啊,但是爸爸离开了,我们可怎么办?”想到这,包建军已经哭得泣不成声。是啊,这个三口之家基本上靠父亲包长命的收入艰难维持生活,父亲的离世,对包建军来讲简直是晴天霹雳,父亲离开的这些天,他整个人都变了,变得郁郁寡欢,除了唉声叹气就是以泪洗面。自从包长命去世后,妻子关高娃经常自言自语,倚在门外发呆,坐在门口望眼欲穿,似乎在等待那永远也不能回来的丈夫,她原本不好的精神状态现在更是雪上加霜。看着母亲,看着这个不再完整的家,17岁的包建军在兴安盟蒙医学校蒙医蒙药专业读高一,他以弱小的身躯扛起了这个家,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还有不到一个月我就开学了,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母亲,留她一个人怎么生活啊?我要好好学习,让自己强大起来,照顾好母亲,也要继承父亲的衣钵,像他一样当一名好大夫。”
包长命的弟弟包爱平说,母亲因为哥哥的去世哭得几经昏厥,不能提起,一提就控制不住悲伤的情绪。在母亲的记忆里,包长命每天都特别忙,有时候看病来到母亲居住的5艾里,进屋一会功夫就接好几个看病咨询的电话,有时母亲跟他说着话,他已经睡着了,母亲看着他并不健康的身体却要承受比健康人还多的压力和负担心疼不已。
23年的行医路上,包长命怀揣的永远是群众的健康,而对自己家人的陪伴却少之又少。他的弟弟包爱平几次眼含热泪回忆说,哥哥在生命弥留的最后一刻始终合不上眼,或许他有太多对老百姓的牵挂,又或许有对家人的无比愧疚吧,也许在他最后生命一刻想得最多的就是这些。
连日来,包长命不幸离世的消息在科右前旗大地不胫而走,许多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纷纷为这位白医战士而扼腕叹惜,而沙力根嘎查全体村民更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医生而痛哭流泪,纷纷以不同的形式悼念这位身残志坚、可亲可敬、医术精湛的好医生。近日,包长命被追授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及“内蒙好人”、“兴安楷模”称号的消息在科右前旗口口相传。
23年的村医生涯,包长命永别了亲人、群众,他没有留下丰功伟绩、豪言壮语,但让人看到的,是一位肩上有责、心中有爱、眼中有民、脚上有泥的好医生。他在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遭受威胁的危难时刻,用自己鲜活的生命诠释了当代医者情怀。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