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剑客:9月9日,我们更加想念毛主席!(组图)

发布时间:2022-09-09 22:29 | 来源:三剑客 2022-09-09 14:31 | 查看:9955次


文/剑客君 copyright©三剑客 公众号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在此感谢


今天一大早,剑客认真刷了刷网络和朋友圈,“英国女王去世”占了一大半,说实话,心里有些难受。

一个欠着我们的血债,家里还摆着抢来的宝贝,恶贯满盈的殖民者国家……各种大小媒体如丧考妣般纪念。

一个缔造者逝世46周年忌日,却鲜有提起!

但是,剑客知道,今天不能忘记!

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9月9日在很多人心中有特殊的情结、特殊的分量、特殊的牵挂。

1976年9月9日,世纪伟人毛主席逝世。46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人也进入了花甲之年,但无论时光如何流逝,这个名字——毛泽东,都会在历史的星空里熠熠闪光。无论记忆如何褪色,这一天——9月9日,都会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永志不忘。

剑客想试图通过一篇文章描述毛主席的伟大,却发现无论如何都显得苍白无力。

——因为,毛主席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出身农家却有旷世奇才,更在于他在青年时代便显露出兼济天下造福苍生的远大抱负;不仅在于他缔造了党和军队,更在于他治党治军中融入了毛泽东思想的巨大政治智慧;不仅在于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更在于他以卓越的智慧和能力,带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冲破黑暗建立新中国。

——因为,毛主席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带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更在于他始终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而不为各种艰难困苦所滞,并以其坚忍不拔的耐力、愈挫愈奋的毅力和绝处逢生的智力走出险境,并成就了一番伟业。有人说,毛泽东一生经历10次大的挫折,但他身上蕴含着有一种强大的意志力量,再大的压力也压不垮他。

——因为,毛主席的伟大,不仅在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惊天一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胸怀,显示了雄视千古的无畏气魄,更在于在中国现代史半个多世纪风云变幻的进程中,毛主席始终处于时代潮流的中心,中国革命的轨迹同他的个人经历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

所在,今天,剑客此文,仅从5个视角,探寻伟大的毛主席给我们平凡人的深刻启迪启示。今天,想他,念他,请为他转发!

1.起点很重要么?毛泽东是“输在起跑线”上的农家孩子!


毛泽东也是“90后”,只不过身在19世纪。

毛泽东在村里小学的时候,曾带三份饭。那时一起上学的同学,有些饭也吃不上,毛泽东就主动把自己的饭分给同学吃。回家后狂吃一通,他母亲觉得奇怪,就问,你上学带的饭也不少,怎么好像没吃一样。毛泽东悄悄告诉母亲说,有的同学没饭吃,分给同学吃了。毛泽东一生同情支持弱者,任何时候,他都站在贫苦大众一边。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他的这个习惯也是从童年时养成的。在私塾读书的前两年,他就从《三字经》读起,渐至《百家姓》《论语》《孟子》《诗经》等经典。毛泽东读书时特殊的习惯,那就是读书从不读出声音来。

17岁那年,他离开韶山外出求学,改写了一首气势非凡的诗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力透纸背的四行短诗,书写了人生启航之际的少年豪情,纵贯了伟人一生的信念追求。

而毛泽东精彩的童年,求学的少年,立志的青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让这位来自普通农家,“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实现了突围。这绝非时代所然,更非天分所致,而是他后天不断努力,以一颗远大的志向成就理想抱负。也许能够给更多家庭出身不好的人们更多的动力吧。


2.学历专业很重要么?毛泽东只不过是名中专生,没上过军校没留过学!


博士、硕士、本科?都不是,毛泽东只是一名中专生!这名学历一般的“90后”没有刻意镀金自己的学历,他能想到的只有两个字:求知!

所以,在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毛泽东学习非常刻苦,每天早晨提前起床,进行身体锻炼,朗读自习。他有时到后山的“君子亭”去看书,有时也有意识的到喧闹嘈杂的南门口去看书,专心致志,旁若无人。

上课时也专心学习,做好笔记,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看书看报,阅读了大量的世界名著和古代文学,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废寝忘食地学习。

提起毛泽东锻炼身体的事,就更让人佩服了。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体育之研究》,主张人要“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

他自己就有意强化身体的适应能力。比如“冷水浴”:用井水浇身;“日浴”:在阳光下晒身;“风浴”:站在开阔地界,让大风尽情地吹;“雨浴”:下雨天到外面行走,让雨淋个透。他还锻炼一天吃两顿饭甚至一顿饭;至于到湘江中去游泳,更是常有的事。

1936年,和斯诺谈话时,他谈起在一师的体育锻炼活动时感叹:“确实对我有不少的帮助,使我后来南征北战,受益不浅。” “泳”与“浴”不过是毛泽东强身健体,积累救国救民“本钱”的途径之一。

——不唯学历,首先要有成熟的学习理念和方法。“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构成了毛泽东比较稳定的学习生活理念。毛泽东也特别推崇徐特立先生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不只是读前人的书,而且要经过认真思考和消化。

——不唯学历,更重学习与提高,让毛泽东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丰富而灵活,有了这种知识底子,才有了他后来把马克思主义灵活结合到中国革命实践的伟大壮举。

——不唯学历,还要注重学习态度。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无论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建设岁月,甚至在弥留之际,毛泽东都手不释卷。他“活到老、学到老”的读书学习精神,既让人敬仰,又催人奋进。

没有学过正规的军事学,没有在军校深造过,也没有“军校毕业证书”,但是毛泽东却有着旷世之才的军事才能。这是为什么呢?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发生、发展和胜利,以及建国后的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同党内“左”、右倾错误的斗争密切联系的,随着战争和斗争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战争和斗争的发展而发展。

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突破乌江,奇袭腊子口等一个个成功战例,足以说明,就作战指挥而言,正如萧华在其《长征组歌》里所说:“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3.挫折很可怕么?毛泽东一生经历无数挫折磨难,却从不自怨自艾!


毛泽东,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是如今我们常言道的“高富帅”,可以说,在成才和成大事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但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刻苦学习,不停地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忧国忧民,远离家乡,放弃最初当教员的梦想,不选择安逸的图书管理员工作,而是不避枪林弹雨,舍家为国,带领中国的劳苦大众进行革命,成功实现逆袭。

所以,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毛泽东自有他一流的逆境攻略,那就是弹性有度,绝地反击。不管怎样的政治生涯,他忍受着、化解着、腾挪着、运筹着、迎击着、接纳着八面来风,并以其铮铮傲骨巍然屹立着。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中央开始占据统治地位,毛泽东逐渐被排挤出核心决策层。在红军长征的初期,毛泽东也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但他并没有终日自怨自艾,而是在行军中积极思考着使党和红军摆脱当下困境的出路,始终积极争取着一切机会参与红军的工作。

毛泽东一向有个处理逆境的策略:可以忍但不可以让、可以退但不可以逃、可以僵持但不可以气馁。

毛泽东的一生,无论是求学还是革命,即使最艰难、最艰苦、最黑暗的时期,在面临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危急关口,他都能够自信豪迈,绝无消沉、绝无萎靡。这种强大的精神状态,为他的人生提供了无穷动力!


4.软弱妥协能行么?毛泽东不仅发出“落后就要挨打”伟大警示,还向世界宣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毛泽东所在的时代是怎样一个时代?

毛泽东生活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无数同胞被侵略者屠戮,无数个家庭分崩离析的动荡时代。

他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这实际上正是实事求是的辩证法真理。

真理往往最终是用鲜血洗出来而不仅仅是从书斋中读出来的。

1934年11月湘江之战失败后,红军主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过半,近2个人中就有1人牺牲。在经历失败的惨痛教训后,我们的党逐渐摆脱了对共产国际洋教条的迷信,从中国本土寻找力量,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思想。

近代中国积弱积贫,由于没有强大的国防,成了任人撕咬的肥肉,要使新中国成为谁也啃不动的硬核桃,真正站得住、不受人欺负,就要有尖端武器。

毛泽东在1958年6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

后来,新中国正是有了“两弹一星”,我们才能不受别人的“核威慑”,中国人的腰杆子才是硬的!

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大国重器,除了原子弹,还有核潜艇。

当初苏联向中国提出建立“联合舰队”意图控制中国海军时,毛泽东就曾愤怒地对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说:“连半个指头都不行!

他气呼呼地对这个当时最重要的盟友说:“要是这样,你们把中国所有海岸线都拿去好了,我们总要有自己的舰队。”毛泽东事后愤愤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于国而言,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只有国家强大了,军队强大了,我们才能屹立世界东方;于个人而言,每个人只有更加奋发有为,更加努力,才能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这是一种霸气,也是一种强硬。

抗美援朝打出的赫赫威名让美国人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到越南战争时,虽然美帝虎视眈眈,但是中国政府再次对美国发出“美国地面部队不得越过北纬17度线”警告后,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汲取了朝鲜战争的教训,为了不给中国军事干涉以借口,严令美国地面部队不准越过北纬17度线,采取“南打北炸”的方针,只在越南南方采取地面军事行动。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霸气与强硬,有力地遏制了美帝的霸道、妄为与肆意。


5.毛泽东一生坦荡无私:他心里装着整个国家和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那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泽东同志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毛泽东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

这些物品不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收拾的,他们甚至看都没有看到过。

从毛岸英牺牲到毛主席逝世隔了26年,毛主席是在怎样的悲痛和寂寞中把儿子的这些衣物珍藏在身边的?

历史总是有太多令人心碎的巧合。当毛泽东悄悄藏起对儿子的思念时,他不知道的是几十年前,他的妻子杨开慧,也把对丈夫的牵挂,藏在了老家房子的砖缝里。

在毛泽东1927年告别妻子之后,由于书信不通,独自抚养3个孩子的杨开慧,把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写成文字:“……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

1959年,毛泽东终于回到故乡。在失去了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的故乡,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篇《到韶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9月9日,让我们懂他、想念他、为他转!发!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