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9 11:2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09 | 查看:1084次
作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金水河镇金水河村隔界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外事界务员,普玉忠十几年如一日地行走在中越边境巡边之路。在坚守国门、疫情防控以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普玉忠用一心为党为民的信念和踏实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2021年9月,普玉忠入选“中国好人榜”
“我从没想过会得这些荣誉,我做这些事情时也没有想过回报。”今年9月,56岁的普玉忠荣登“中国好人榜”,在谈及获得荣誉的感想时他朴实地说到。今年9月,他还获得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两项沉甸甸的荣誉。早在1988年7月,年仅24岁、担任民兵班长的普玉忠就立下了二等功;1990年11月,他又被中共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评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支前先进个人”。
受访者供图
作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金水河镇金水河村隔界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外事界务员,普玉忠十几年如一日地行走在中越边境巡边之路。在坚守国门、疫情防控以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普玉忠用一心为党为民的信念和踏实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守住边境线就是守住祖国,党员就要冲在前面”
隔界村位于中越边境,与越南隔河相望,国土面积仅有6.33平方公里,边境线却长达7公里。与越南村寨隔着的小河趟着便可以渡过,隔界村疫情防控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隔界村至今持续保持无人越界、无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佳绩,离不开普玉忠的努力和他对全村党员同志、群众的带领。
2020年春节前夕,在刚办完岳母丧事的第二天,普玉忠的儿子遭遇车祸不幸离世。一周之内接连发生两场变故,普玉忠一家的年也没有过成。但与此同时,全国疫情防控的号角已然吹响。由于接壤越南,加上很多在外地打工的人返乡,隔界村的人员流动较大,疫情防控工作刻不容缓。“当时心里是很痛苦,但我不能因为自己家出事就不干了。疫情危险来了,我必须扛起事来。”普玉忠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道,“我是共产党员,我必须牵头做好工作,也必须冲在前面。”
于是,强忍着失子悲痛的普玉忠料理好儿子的丧事后,马不停蹄地投入了疫情防控的战线中,带领全村党员日夜坚持战斗在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在普玉忠的组织下,村里推选出了60余名由党员和群众共同组成的疫情防控工作组成员。工作组被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党员担任小组长,带领群众24小时不间断轮流值守,守住村子进出路口设立的卡点同时,也加强对边境线的巡逻,严防“三非人员”进入隔界村,全面防范堵塞境外疫情。
“不仅是疫情防控期间,日常的巡边工作对于维护边境安全来说也至关重要。”今年是普玉忠作为外事界务员守边巡边的第14个年头,从2007年开始,普玉忠就担负着60号至63号界碑段约13公里的守护使命。在两年前通路以前,巡边只能依靠徒步行走,来回要花费四五个小时。这条巡边的路,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靠着摸索才能走的小道。蚊虫叮咬、荆棘密布都是常态,若是遇到山体垮塌或是泥石流便会无路可走,只得重新摸索。普玉忠平均每月全线巡查1次,每次来回26公里,完成检查界碑、为界碑涂上红漆、检查南列河(中越边境河流)沿河情况等工作。虽然辛苦,但在他眼里,这是作为一名边民的责任,也是作为一名党员所肩负的使命。现在,普玉忠每个月都会骑上摩托车,继续行驶在守边巡边的道路上。
“脱贫不能等,遇到困难就想办法干”
现在的隔界村橡胶环绕、香蕉成片,杉木、甘蔗、木薯、黑姜等经济作物茂盛长青,村民生活日趋富裕。但在几年前,隔界村远不是这样的景象。
1979年,由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原因,紧邻中越边境的隔界村因安全需要经历了一次搬迁。但其所在的区域种植条件有限,村落本身也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加之发展底子薄弱,人们生活一穷二白。1996年被群众选为村民小组组长的普玉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时起他就开始探索异地搬迁这一解决方案,决心带领村民改变生活贫困的境况。动员村民搬迁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面对不理解的村民,普玉忠始终秉持着“一户也不能落下”的原则,挨家挨户地耐心劝说,跑前跑后地协调对接,直到2003年,终于完成了全村易地搬迁。
“脱贫要解决,但不能依赖‘等靠要’。关键是要自己干,用自己的劳动脱贫致富。”普玉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搬迁后,他通过考察、走访、检测,探索适合当地种植的经济作物,最终锁定了西贡蕉。为避免群众产生损失,他带领几位党员同志率先在自家田地种植试验,成功后再进行全村推广。一开始对种植香蕉抱有怀疑态度的村民看到普玉忠试验成功后,纷纷种植,村民的人均纯收入提高了,日子也变得更好了。
然而从2013年开始,当地黄叶病开始蔓延,普玉忠明白香蕉是不能再种植了。要在一片“生病”的土地上找到适合的作物,普玉忠又一次奔走在路上。“人没有不遇到困难的,但办法也是人想出来的。想到就去干,有困难就接着干。”通过多方考察,他一边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新的作物进行示范,一边协调种植公司的专业人员到村培训,苦口婆心地劝说村民尝试转型。如今隔界村木薯、黑姜等作物的种植已逐渐形成规模,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全村实现脱贫。与此同时,普玉忠还动员村民利用村里每12天举行一次的“赶集天”做起小生意,多元化的收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从2007年担任外事界务员、2012年起担任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至今,普玉忠一直坚守在村里日常工作和巡边守边任务的一线。在被问及累不累时,普玉忠笑着说:“累是累,但是人民群众每次都选我、信任我,我不能对不起人民群众的这份信任。”
“不为别的,党和人民需要那我就去干。”普玉忠的回答铿锵有力,他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尽管平凡,但这份平凡的力量却交上了一份不平凡的答卷。“现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很严峻,守边工作还得加强。”普玉忠继续踏上了巡边的道路。
(特邀报道:光明网 记者:刘奕枫 责编:郭雯)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