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8 22:1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0/07 | 查看:490次
折翼的大雁,没有了有力的翅膀,如何在浩瀚的天空中展翅翱翔?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长城村就有这样一个励志故事,1965年出生的郑明水,先天性脊柱三级残疾,身高只有一米三,初中文化,但她不仅自己走出了困境,还成为了村里致富的“领头雁”。
四处碰壁,娇小柔弱却不甘服输
初见郑明水,是在她的自家的芦笋大棚里,小小的个子穿梭在比她高出许多的芦笋秸杆中,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小女人,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成为职业农民,钻研芦笋种植技术,带动了一批残疾人踏上了自信、致富之路。
说起她身上这种“不服输”的精神,离不开她的成长经历。
郑明水近照。
郑明水是土生土长的长城村人,先天性脊柱残疾让她身高只有一米三都不到,因为这种“特殊”,童年的她曾不断遭受了小朋友们的异样眼光,几乎没人愿意和她一起作伴,小小的她就懂得“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在小学,她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经常参加各种数学竞赛,但却因为各种原因止步于初中毕业,无缘参加中专考试。
这对于郑明水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看着年事已高的父母依旧每日操劳,来不及伤心的她决定挑起家庭的重担,步入社会。那一年她才18岁,在找工作的路上也是四处碰壁。
后来,她索性在家务农,放过牛、养过羊、喂过猪、饲养过鸡鸭等,不甘于满足现状的她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四处借钱凑了500元在村上经营了一家小卖部,4年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样患有肢体三级残疾的张伍子,也就是现在的丈夫,两人一起开始了平淡而温馨的生活。
苦心钻研,从一无所知到种植能手
“外面的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转眼到了2002年,不甘于生活现状的郑明水几经周折,成功地进入长兴悦达塑业有限公司从事塑料生产工作,有了新的同事新的伙伴,她心知工作来之不易,家里一直经营的小卖部交由丈夫一人打理,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十年之久,为自己增长了不少的阅历,拓宽了眼界。
但郑明水并不“安于现状”。“我想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想闯出一点名堂。”郑明水说。
一个机遇不期而至。2012年,郑明水所在的长城村里开始了芦笋种植,还专门成立了合作社为笋农提供技术指导、生产、销售等。“48岁还不晚,但是不拼一把真的没机会了。”郑明水对自己说,她毅然决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开始回村创业种植芦笋。
郑明水在家打包采摘的芦笋。
对于芦笋这个新鲜事物,在当时很多人都没吃过,甚至都没听过,更别提种了。郑明水开始学习芦笋种植技术,每天起早贪黑待在芦笋大棚里,仔细地研究着自己种的芦笋。当遇到问题时,她第一时间去合作社找技术指导员,请教关于芦笋种植的问题。不分白天黑夜,一心想着如何将自己的芦笋种得越来越好,如何在产量和质量上寻求突破。
那段时间里,身高不足1米3的郑明水天天穿梭在自家的芦笋大棚里,终于使自己的芦笋产量、质量都高于其他笋农,也获得了可喜的收益。
尝到甜头,身残志坚不忘奉献
几年下来,随着经验的积累,加上长城村对芦笋产业的大力支持,郑明水经营的芦笋事业越来越好,随着自己能力的增强,她对身边残疾人的关心也越来越多。
在这个平等的世界里,郑明水深知,残疾人生活相比正常人困难得多,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爱,身为残疾人的她深有所感。当得知同村的残疾人朱正根家庭有困难,又是低保户,家里又有孩子在读书,郑明水经常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没事去他们家里聊聊天,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
久而久之,郑明水就像一个知心大姐,周边的残疾人朋友就喜欢找她倾诉心声,也会有许多残疾人希望通过她介绍一些工作。热心的郑明水当然二话不说答应了,她先是去之前工作过的厂里找到厂长,向他表达了这些残疾人迫切希望能工作挣钱的心愿。可随着厂里的发展以及这些残疾人的残疾程度,无法从事相应工作,为他们找工作的事情非常困难。
郑明水在大棚内收割芦笋。
郑明水依然不放弃,走访长兴周边其他的工厂,详细地向对方说明情况,希望得到合适的工作,可事与愿违,帮助其他残疾人找工作的事情久久无法兑现。
“既然我可以种植芦笋,为什么其他残疾人不行呢?”一次次“碰壁”让她在心中不断反问自己。2018年初,郑明水成立了长城村残疾人扶贫基地,面积达50余亩,投资50余万元,专门从事芦笋种植,吸纳了同村及周边的11位残疾人参与基地劳动。
在他们这个“大家庭”里,郑明水早就想好了分工,耳聋的就负责治虫打药水、脊柱残疾的就负责拔芦笋、腿脚不好的就负责包芦笋等等。合理的分工,让这11位残疾人都能参与到基地的劳动之中,大家相互合作、互帮互助,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看着大家都能得到满意的工作,每天的生活过得充实,郑明水的心里感到特别高兴。
共渡难关,齐心协力共同奔富
郑明水常说,长城村残疾人扶贫基地是一个“大家庭”,她要当好这个“家长”管好这个“家”。在这个家里,大家互相取暖,在这个家里,大家要互相帮助,在这个家里,大家要一起奔向小康生活。
然而2019年,也就是长城村残疾人扶贫基地成立的第二年,这个“大家庭”受到了重创:那一年“利奇马”超强台风席卷而来,郑明水的芦笋基地受灾严重,造成其大棚大面积破损、坍塌,受损数量达40个,直接经济损失达30余万元。看着眼前破损不堪的大棚,面对如此惨重的损失,要完成大棚修缮需要一大笔资金,是继续修缮还是放弃,郑明水犹豫了。
第二天一早,11位残疾人朋友如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基地劳动,有的在破损的大棚里整理东倒西歪的芦笋,有的在收拾基地里吹落的大棚薄膜,有的在未损坏的大棚里照常地采摘新鲜的芦笋。每个人都用行动支持和鼓励着她,看着每个残疾朋友为生活而努力的样子,一向坚强的郑明水流泪了,心想如果就此放弃了大棚,这11位残疾朋友该何去何从,又要让他们过回以前那种没有收入的生活吗?
她擦干了眼泪,下定决心修缮大棚,要将这份事业继续干下去,这不仅是她一个人的事业,还是其他11位饱受生活摧残的残疾人的希望。她通过村委会帮助,向上级申请补助以及向银行贷款等凑够了资金解决了实际困难,将40个破损大棚全部修缮完成。
“众人拾柴火焰高,感谢大家的齐心协力,更感谢社会各界的帮助。”渡过了这次难关,郑明水的残疾人扶贫基地恢复了以往的面貌,每个人各司其职,继续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这11位残疾人目前根据不同的工种每年都能增收8000元到20000元不等,生活相比从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他们凭借自己的双手改善了生活,获得了心灵上的慰藉。
2019年,郑明水被长兴县残联授予“2019年度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实至名归。
从经营小卖部起家到创业种植芦笋,再到在长城村创立残疾人扶贫基地,身残志坚的郑明水,一步一个脚印,用行动奏响了命运的强音。正如她所说,“身体上的残疾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一颗向上的心,要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
小小的身躯传递着大大的能量,展望未来,郑明水更是信心满怀,用真心用真情对待每一位人,残疾人同样能闯出一片天,齐心协力,相信她们这个“大家庭”会越来越好。
(供稿:长兴县文明办 作者:长兴县和平镇人民政府 宋英杰 责任编辑 陶恒)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