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8 10:1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12 | 查看:351次
徐德华,男,1946年9月出生,安徽省宣城市人,郎溪县幸福乡退休干部。2019年3月,徐德华入选“中国好人榜”。
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飞鲤镇塘埂村北埂头的马灯堂里,70多岁的老党员徐德华正拿着新采购的小马灯头饰细细掂量。
“去年定做的头饰重了一些,小孩子戴在头上跑一天灯太累,今年我们把头饰制作轻一些,孩子们跑起来舒服多了。”徐德华和村里的理事们,除了对前一年的道具服装进行检查和修补,还要对小马灯的剧本进行整理和创作。
自2006年退休后,徐德华以极大的热情东奔西走,为非遗传承保护和家乡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践行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徐德华耐心教导准备跑小马灯的小朋友手拿黄旗的手法跟位置。图片来源:宣城文明网
手抄传唱 重整幸福人灯
原郎溪县幸福乡是徐德华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这里有一种叫“车连轿灯”的幸福人灯,是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大禹治水成功而组织的民俗展演。幸福人灯起源于唐宋,兴旺于明清。但是上世纪80年代后,幸福人灯的表演逐渐消失,传承也成了很大的问题。
把一个源于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消失了二十多年的民俗项目重新发掘出来谈何容易。徐德华不辞辛苦找到了仅存的两位幸福人灯老艺人,请他们做指导老师,开始组织演出队伍。“幸福人灯以唱词为主,不但要求身体好,还要嗓子好,需要一定的天赋。”找好了老师,接着就是找演员,徐德华在原幸福乡的老街上支起一张桌子,开始“招兵买马”。听说徐书记要找人演出,短短几天就有30多人报名参加。虽然人数够了,但是让徐德华头疼的问题也接踵而来。
“幸福人灯比较复杂,包括小生、花旦和丑角等诸多角色,而且它的曲子也是用当地的方言来发音,很多村民学不会。”徐德华发现一些村民学了一个多星期,一支完整的曲子都唱不出来。十多天的时间,原本3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了10来人。于是,徐德华找来纸和笔,让老艺人先唱给自己听,然后将唱词一篇篇记录下来,再抄到黑板上,让村民们看着黑板学唱词。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大家终于学会了幸福人灯的30多首曲目。
2013年春节,消失了20多年的幸福人灯再次出现在村民的眼前。当年5月,幸福人灯入选郎溪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又成功入选市级非遗。
老骥伏枥 重现飞鲤小马灯
幸福人灯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徐德华本可以好好歇着了,但是他老家北埂头的村民又找上门来,希望他可以帮忙恢复当地的北埂头小马灯。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北埂头小马灯正在逐渐凋敝,自1985年最后一次玩灯后,已几十年没有再演出过。儿时记忆中的热闹,却从未离开过村民的脑海。
“小马灯”表演现场。图片来源:宣城文明网
村“两委”邀请徐德华参加了村民大会,村民们一致同意发掘恢复北埂头小马灯。三位村民组长和几位退休教师一起自发成立了小马灯协会。在经费上,徐德华带头捐款,村民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纷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了更好地恢复小马灯,徐德华把家从郎溪县城搬回到阔别17年的北埂头村。他找来村里当年跑过灯的村民当教练,在村里选拔跑马灯的孩子,绘制马灯阵势图,到外地寻找、定制表演所需要的服装道具。为了节省经费,徐德华每次到县城办事,都是步行50分钟到东夏,再转公交车到城区。
2018年暑假期间,徐德华每天早上六点半就带着孩子们排练,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村里的很多孩子都住在县城,每天早晨家长一大早送过来练,九点钟排练结束了再接回去。还有已经定居在无锡的孩子专门跑回来学。”徐德华说,村民们的支持让他感动不已,也干劲十足。当年除夕,北埂头小马灯在消失多年之后,再次拉开了表演的大幕。
“我们的小马灯队伍跑了40个自然村和村民组,表演了几百场,还有江苏那边的村民都专程过来看。”回忆起2019年春节期间小马灯队伍的精彩表现,徐德华露出了微笑。2018年11月,飞鲤小马灯被列为郎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市级非遗。
徐德华给“小马灯”演员化妆。图片来源:宣城文明网
砥砺前行 建设美丽家乡
眼下,除了和理事会成员们一起组织孩子们进行小马灯训练,徐德华又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飞鲤镇整合自然村整治、一事一议、文旅建设补助等项目资金共40万元,拟对北埂头自然村的人居环境进行一次全面的整治提升。北埂头作为一个圩区村,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难度不小,需要协调的问题很多,而这个任务又交到了徐德华身上。
“整治人居环境、整治自然村、一事一议项目,都是为了把我们自己的村庄建设得更好。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财力,我们村民自己更应当义不容辞。”徐德华和北埂头小马灯理事会,共同挑起了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的职责。他们针对村民组现状,与镇村干部一起拿出整治方案,一旦涉及到谁家的树木要移走、谁家的地皮要占用、谁家的草堆要换址、谁家的残垣断壁要拆除等问题时,就一户一户上门做工作,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目前,村内14个卫生厕所改造拆旧建新、一条主环路和3条支路的选址放线已经完成,30盏路灯选址也已经确定。而徐德华和理事会成员们,依然奔波在人居环境整治的路上。
对于徐德华来说,无论是发掘保护民俗传承,还是投身美好乡村建设,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他总是说:“文化的保护在于传承,这是家乡的魂,要做到以文化人,不把魂魄留住怎么行;家乡形象靠美丽的人居环境,要做到笑脸迎人,不搞干净怎么行。当我们把家家房前屋后整干净了,把人人道德情操提高了,家乡自然而然就幸福和谐了。”
(中国文明网综合安徽日报报道 责任编辑 陶恒)
快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