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松:他的一生,是英雄的44年(图)

发布时间:2022-05-24 21:4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05 | 查看:2045次

张雪松,男,1974年6月出生,生前是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视频侦查支队一大队民警。他从警23年,侦办案件2500多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00多人。2018年10月23日18时,张雪松在抓捕一名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时,被凶狠的嫌犯用尖刀刺中,经抢救无效英勇牺牲,年仅44岁。2019年2月,张雪松入选“中国好人榜”。

张雪松追悼会。资料图片

  2018年10月27日上午9时,安徽省合肥市殡仪馆1号大厅内气氛异常沉重,张雪松送别仪式在举行。张雪松生前同事同学、亲友及社会各界人士上千人到场送别。“人民的好警察,一路走好”“忠魂不泯,浩气长存”,他们用亲手制作的挽联表达对英雄张雪松的崇敬与哀思。

张雪松追悼会。资料图片

  危急关头 他用身体迎向歹徒的尖刀

  2018年10月23日18时32分,合肥市区清溪路车流滚滚,在琥珀山庄附近路段,张雪松和同事正在对一名网上逃犯王某进行抓捕。嫌疑人手握一把尖刀沿着清溪路人行道向东疯狂逃窜,追捕中的张雪松奋不顾身一把将王某死死抱住。王某手持锋利的尖刀,凶残地向张雪松身上扎去。尖刀贯穿肺部,张雪松仍不放手,紧紧抱住王某,不让其逃脱。

张雪松正在抓捕逃犯。视频监控截图

  此时,战友朱正祥、闫首宇和闻讯赶来的辅警程明已赶到现场增援。王某仍挥舞着尖刀负隅顽抗,闫首宇用力紧紧握住其手腕,争夺王某手中的尖刀,手指瞬间被刀划破。四人合力将王某压在地上,王某丝毫没有放弃抵抗,双脚不断上踢,并张嘴撕咬……看到战友给犯罪嫌疑人王某戴上手铐,将其完全控制住以后,拼尽最后一点力气的张雪松再也支撑不住了,瘫倒在地上,殷红的鲜血浸透了他白色的外套……

  英雄离去 忍痛追忆他的一生……

  1995年,21岁的张雪松从安徽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合肥市公安局东市分局(今瑶海分局)巡警大队见习,一年后,转任该分局刑警大队办事员。此后的16年间,张雪松一直是一名冲在一线打击犯罪的刑警,抓捕、审讯犯罪嫌疑人是他的日常工作,他也乐在其中。  

  但凡有抓捕行动,冲在第一个的永远是他,凭着敢打敢拼的劲头、耿直的性格,张雪松很快被同事赐了个生猛的外号:“大砍刀”。

  同事武俊清楚地记得,在一次抓捕行动中,张雪松一马当先,冲得太猛,竟然没有发现横在前面的玻璃门,直接撞碎玻璃就冲了进去,把大家惊得目瞪口呆。

张雪松生前的办公桌。资料图片

  走进合肥市公安局视频侦查支队办公楼,五楼靠马路的一间办公室里有张办公桌,桌子上放着很多本已经被翻得陈旧破损的法律等书籍,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标注。这是张雪松的办公桌。一有时间,他便会认真阅读这些书。

  除了工作,张雪松平时的爱好就是学习。爱看书的习惯,张雪松早在上学时期就已养成。无论是在刑侦岗位,还是在法制岗位,张雪松爱学习、肯钻研在同事中都是出了名的,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刑侦、法律业务书籍。因为日常工作闲暇时间少,即便是去食堂吃饭的路上这点滴的时间,他都不肯浪费,还要拿着书边走边看。

  他生前的同事喻涛回忆起当年在刑警队跟张雪松一起共事的时光:“有好多次,我们早上来上班时,看到雪松躺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睡着了,脚还泡在洗脚盆里,水已经冰凉,书掉在地上。他是洗脚时看书睡着了,就这样睡了一夜。”

张雪松生前工作照。资料图片 

  2010年,张雪松被选调到视频侦查支队工作。由于他经验丰富、办案严谨,被安排至法制大队从事案件审查工作。但出于对法律知识的渴求和对业务的钻研,他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他的办公桌上依然摆满了翻得卷角蜕皮的新版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书籍,一本《法律汇编》被翻到破得不能再破,他对其中的内容也熟悉得无以复加。

  在张雪松随身携带的白布袋子里,也装着各类法律文书。在繁忙的卷宗审查工作之余,他通读熟背各类法律条文,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每当同事办案遇到不熟悉的法律条款时,张雪松张口就能说出哪一页、哪一条、哪一款,从没出过错。凭着这股刻苦钻研的劲头,张雪松很快成为单位的办案能手。2013年至2015年,张雪松在全市公安机关法律知识竞赛中,连续三年取得第一名,他还代表市公安局在全市法律知识竞赛中取得个人第二名。

张雪松生前获得的荣誉证书。资料图片 

  作为单位的法制员,张雪松审核修改的案件卷宗,语言规范、事实清楚、说理透彻,每本都堪称精品范本,尤其对疑难案件的定性、办理,他拿的主意,大家都信服。他还经常带着笔记本上门服务,为年轻民警讲解法律知识,解决法律上的“疑难杂症”。在张雪松的带动下,视频侦查支队的办案质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每年在市局法制工作绩效考核中都排名前列。因工作成绩突出,张雪松先后被评为全市公安机关“岗位标兵”和“严格公正执法之星”,2015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张雪松(前排右一)生前与同事的合影。资料图片

  2018年9月25日,张雪松正式转战一大队,又开始了熟悉的刑侦一线工作。审讯、关押、报捕、移送起诉,他发挥专长、冲锋在前;摸排、蹲点、守候、抓捕,他身体里好似运转着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张雪松参与抓捕的犯罪嫌疑人就多达26人。

张雪松在审讯中。资料图片

  2018年10月22日23时42分,在雪松倒下的前一天深夜,张雪松在朋友圈里留下这样一首诗:“秋风犯梧桐,朔意凌云霄。长啸意气满,利剑寒九州。廉颇尚未老,曹公临碣石。古调何须弹,新篇自在胸。”直抒了渴望再展新篇、再立新功的心声。

  走得匆匆 他把遗憾留给了家人
  张雪松出生于农村,家境贫寒,父母年迈体弱,他在家排行老大,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顶梁柱。当初,他省吃俭用,将省下的工资全部寄回家,帮着弟弟买房子、娶媳妇。每当父母焦急地问起他的婚姻大事时,他总是说:“我不着急,再等等,让小弟先结婚。”
  多年来,为了帮衬这个大家庭,张雪松一直省吃俭用,生活朴素。当听说儿子一件衣服穿了十几年,老母亲忍不住号啕大哭:“他每次打电话回家,还问我们钱够不够花。这么多年,他有多苦啊!”刑警,经常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但张雪松从来没和父母说起这些。“每次打电话,他都说很安全,让我们放心,哪知道他是在安慰我们。”老父亲张维志再也止不住眼眶里的泪水。

  公安工作任务繁重,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每次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张雪松总是愧疚地在电话中告知妻子:“对不起,晚上加班,不能回来吃饭了。”张雪松最爱跟同事说起自己的儿子。因工作原因,张雪松很难抽出时间陪儿子学习、玩耍。为弥补歉疚,只要没有任务,张雪松必定清晨5时就起床给儿子做早餐。张雪松说,看着儿子吃上自己做的早餐,听着儿子每天晨读英语,内心无比幸福。

张雪松生前温暖朴实的笑容。资料图片

  2018年10月23日傍晚五点多,张雪松像往常一样打电话给妻子王冬霞:“晚上要抓捕,顺利的话就回家吃饭。”没想到,王冬霞随后等到的竟是天塌下来的噩耗。两个多小时后,站在手术室外,她紧紧抓着手术室的门把手喃喃自语:“家里晚饭做好了,你倒是回来啊!”

  此时,张雪松年仅11岁的儿子站在急救室门口,他在焦急万分地等着父亲安全出来,他内心祈祷着那个每天给他做早饭的父亲,能够渡过难关。然而他等来的却是晴天霹雳,看着父亲渐渐冰冷的遗体,他咬着牙、噙着泪,却始终没让眼泪流出来……

  2018年10月24日凌晨5点,噩耗传至滁州市全椒县六镇镇六镇村。张雪松年迈的父母拦下一辆出租车向合肥奔来,走进医院,看到值守民警满面悲伤,一路强撑着的老母亲刘明珠,顿时整个人就瘫坐在地上。“天塌了!你怎么说走就走了,连最后一面都没见着啊!”张雪松年迈的父亲张维志——这位没有多少文化、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哽咽着说:“他就是干这个事的,我们家人要支持他,他不去做,别的同事也会一样去做……有这样的儿子,我感到光荣。”

  张雪松与父母相见的最后一面,还是在2018年春节。大年三十,张雪松带着妻儿回家过年,只在家待了两天,年初二就回到了合肥上班。

  说好的等闲下来,就回去看望老两口。老两口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家庭今生再也无法团圆……

(中国文明网综合滁州文明网、中国警察网报道 责任编辑 陶恒)

快评

  为了城市的安宁、为了正义的力量、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警徽的光芒,张雪松用自己的行动和付出,书写了一名人民警察对这一职业和万千百姓的爱与忠诚。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