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3 19:5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02 | 查看:720次
王文超,男,1977年1月出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王文超携妻女回国,加入合肥科学院(别称“科学岛”),负责抗肿瘤新药研发过程中药物筛选体系的设计和建设。经过6年多的努力,他开创性地构建了属于中国的用于药物活性评估的细胞库,目前该细胞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12月,王文超入选“中国好人榜”。
“海龟”赤子扎根科研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说起安徽合肥科学岛的“哈佛八剑客”,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而他们中有一对科研伉俪王文超和张欣。
1996年,王文超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01年,王文超和张欣从北大医学部本科毕业后,也随着这一波“出国潮”双双飞往美国深造。对王文超和张欣来说,随着两个孩子在美国相继出生,他们基本上就没打算回国了。选择回国,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王文超和大女儿游玩 图片来源:合肥文明网
“在实验室做科研,回到家养孩子。”王文超回忆,他们和当地许多华人留学生一样,到了周末,会带孩子去上芭蕾课、中文课,会去波士顿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查尔斯河旁边还有孩子们经常喂鸽子的地方,“对孩子来说,波士顿就是天堂。”但这些来自中国的哈佛博士后们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可谓“好山好水好寂寞”。
2012年,同住在一个楼道的同事刘青松提议王文超夫妻俩回到位于合肥的科学岛。此时的科学岛上强磁场大科学装置建立不久,是一片未开发的“沃土”。
“国外的实验室相对成熟,不可能让我们天马行空地做一些实验,回来我们有更大的自由度,为什么不回来呢?”王文超曾这样反问自己。
几天后,夫妻俩在父母的不解中毅然回国,并通过中科院“引进杰出技术人才”项目,加入由刘青松研究员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药物学团队,负责抗肿瘤新药研发过程中药物筛选体系的设计和建设。
合肥科学岛的“八剑客”合影(从左至右):王文超、张欣、张钠、王俊峰、刘青松、刘静、林文楚、任涛。图片来源:合肥文明网
除了王文超夫妻之外,王俊峰、刘青松、刘静、任涛、张钠、林文楚六位从哈佛医学院回国的博士后也相继在科学岛安心扎根科研、以创新报效祖国。他们被岛上的人亲切地称为“八剑客”。
科学岛上筑起科研梦
回国加入药物学团队后,摆在王文超面前的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就是国内药物研发中药物筛选评价体系的匮乏。很久以来,在国际新药研发领域,对药物活性的检测体系,尤其是细胞水平的检测体系,一直为国外几家大型生物公司所垄断。
王文超(左一)和他的同事。图片来源:合肥在线
来到科学岛,为了加速药物开发的进程,王文超觉得有必要构建属于中国的细胞文库。2013年末,药物筛选细胞库的建设工作已经一年时间,构建的十余株细胞已经能够初步满足团队的检测要求。
但是放眼团队和国内新药发展的未来,药物检测体系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文超果断决定,进一步扩大细胞系的规模,将靶点扩展到团队目前药物研发方向之外,构建全面覆盖的药物检测体系,并对国内所有的药物研发机构开放。这样不仅能加速我们的肿瘤药物研究进度,也能填补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所有与制药相关的单位,包括科研院所、大小型的药厂,都能受益。
经过近六年的努力,王文超辅助团队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高通量高内涵的药物学研究平台,配置了全部临床正在使用和检测的药物库,以及300余种不同组织来源的人类肿瘤细胞系文库,并且自主设计构建了近180种针对激酶靶点的等基因全细胞筛选文库,为国内多家药物研发机构提供高质量的药物评估服务二百余次,在国际高水平科研杂志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申请国内外新药专利二十余项,并有一项国家一类创新靶向药物成功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目前我们课题组为国家的靶向新药研制构建了用于药物活性评估的细胞库,该细胞库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为国内各个药物研发机构提供药物检测服务超过二百次。”王文超告诉记者,并且在此平台上,诞生了我们课题组第一个针对白血病的国家一类靶向新药临床试验批件。
在短短的六年时间内,王文超从零开始,和团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癌症激酶细胞库,将研究成果直接产业化。现在,他们的首个抗癌新药也已经开始申请临床试验。
在王文超的工作电脑桌面上,写着“尊重科学,敬畏制度,提高效率,关爱生命”,这是药物学团队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座右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精准的药物活性评价技术,打造世界领先的综合性靶向药物筛选平台,是王文超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
(中国文明网综合合肥在线、合肥文明网报道 责任编辑 陶恒)
快评
他的“中国梦”在科学岛上,你的“中国梦”在哪里呢?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