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正学:事业有成返乡当农民 他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组图)

发布时间:2022-05-23 09:5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11 | 查看:1393次

陶正学,苗族,1965年10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六盘水市普古乡娘娘山联村党委书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多年来,他带领普古乡舍烹村及相邻8个行政村的老百姓发展致富,把曾经边、远、穷的舍烹村建成了“全国文明村镇”。

根据陶正学事迹创作的漫画 

  舍烹村是六盘水盘县最边远的村落。少时,陶正学就立志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1981年,陶正学高中毕业就步入社会,当了卡车司机。在刚当上卡车司机的时候,每到周末,陶正学都会把车开去50公里外的淤泥乡,免费送村里孩子上学。

  1985年,他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买到一辆载重4吨的解放牌东风卡车,做起了运煤生意。
  1987年,他开始接触小矿石,1990年,赚到人生中第一个100万。

  创业的道路并不平坦,1993年到1995年间,陶正学从事矿石开采受重挫。投资失败,资金崩盘,他欠下一百多万元外债。但是,每年他都会回村过年,当节日的烟火划破长空,散落开来,红红绿绿倒映在乡亲们脸上,陶正学的心中,也期盼着大家的日子像烟花一样绚丽多彩。

  商海打拼,历经风雨见彩虹。2001年后,陶正学的事业终于有了起色。当事业小有所成后,他每次回村,碰到谁家有困难,都会掏钱救急。逢年过节,他还会带上礼品和红包,去慰问村里贫困的村民和60岁以上的老人。“谁没个困难的时候,乡里乡亲的,都是应该的。”陶正学说道。

  然而,自己富有了,乡亲们生活一直没有改变,陶正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这些年来,陶正学先后资助淤泥小学和舍烹小学30多万元建设校园,资助十多名贫困在校大学生继续完成学业。为支持舍烹村的新农村建设,他出资1000多万元,扩建村委活动室和村民住房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可是乡亲们还缺乏在家门口发财致富的门路,这成了陶正学的一块心病。

  2012年5月,陶正学怀着一颗“帮富、领富、带富”的赤子心,带着资金和发展理念回到家乡,成立盘州市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算以产业发展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合作社成立的头三年,资金筹措是实现开发的关键所在。陶正学将县城的酒店等固定资产抵押给银行,共计投入了4.2亿元个人资产到项目的建设当中,如此“倾家荡产”的垫支、借支,让他倾刻间从亿万富翁变成了亿万“负翁”,但他内心始终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走出贫困。 

  陶正学放眼国际,立志将娘娘山打造成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观光园。他将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对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六车河峡谷景区进行开发;建了2万亩优质刺梨园、5000亩蓝莓科技、农业科技、红豆杉示范园……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

  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打破了常规,创新的“联村党委”机制应运而生。2013年7月,以舍烹村为核心,联合周边7个村党支部和银湖合作社党支部,采取“1+8”模式共建普古娘娘山联村党委,陶正学任党委书记。

  几年下来,娘娘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初喂猪、踩肥、种苞谷的农民,如今成了“农业产业工人”。每天早上7点半,他们扛着锄头、铁锨,准时坐上合作社的大巴车,统一用餐后,分赴草莓园、刺梨园、日常清洁等岗位。每天中午两个小时休息时间,每月可领1500到4000元不等工资。

  如今的娘娘山下,生态农业示范园、人工湖、休闲广场、酒店、漂亮民居等构成的温泉休闲小镇,与娘娘山自然景观、现代农业示范园交相辉映,村庄和道路间不断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远在深山的舍烹人,在陶正学及其创业扶贫团队的带领下,创造了大山奇迹。

  “故乡的水土和父老乡亲养育了我,我一个人富了不叫富,乡亲们共同过上幸福日子这才是真正的富。”这是陶正学始终坚持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陶正学言行一致、信守承诺,致富不忘家乡,修路、修学校等,帮助贫困家庭解难,带领乡亲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贵州文明网供稿 漫画作者 袁明钰 责任编辑 陶恒)

快评

  知天命之年,他已事业有成,却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回到家乡,领着乡亲们建设家园,改变了家乡面貌,靠的是责任与担当。他把一个共产党员的形象树立在人们心里,他的故事感动了山里山外,他的经历也成为当地的一个“传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