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6 17:47 |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2-05-05 15:55:45 | 查看:638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王艾明
开箱、仪器架设、后视、第三点坐标校测量核无误、然后放样……日前,全球最大地下空间项目--中建三局光谷地下空间项目内,57岁的测量负责人杨建表情严肃,手扶全站仪测量放线。
临近夏季,正午12时许,室外气温已跃升至26度。基坑边的空地上,杨建已测量了整整一上午。“30度1分5秒,距离123.5米。”随着6C段底板砼面最后一条轴线放完、并核对所有坐标数据完全无误后,杨建这才长舒一口气。而此时,他的上衣已被汗水湿透。
初出茅庐 挑战国内外十余个电厂项目
这样的工作,杨建一做就是22年。而相当长的时间里,他执手的都是测量行业最难的类型——电厂。在测量行业,电厂囊括10大系统,所有(构)建筑物及预留孔洞、埋件、螺栓等需依赖测量根据三维坐标数据进行定位和控制,从原厂制作再到现场组装。特别是汽机螺栓、锅炉螺栓定位精度有的设计要求就达到0.5mm,所以电厂的建设施工,必须“严丝合缝”。
2003年,初出茅庐的杨建担任徐州华美电厂测量,面对一册册只有尺寸标注、没有坐标的蓝图,他用CAD画结构,算坐标,反推验算;2006年河南南阳电厂,重达数百吨的汽轮机台板从东方锅炉厂运入场后、安装时发现台板孔洞和现场螺栓尺寸不合,经过现场(制造方,设计方,施工方)三方一起查看图纸及计算,原来是制造方的失误,项目施工方所有螺栓定位精度都在设计要求1mm以内,项目领导大舒一口气;
在柬埔寨首座电厂——西港电厂,测量人员短缺,杨建便带几名华语学校的学生边学边练,40多度的高温下,杨建一待就是十多个小时,最终,项目控制网误差均在1毫米内,德国监理对他竖起大拇指……
内蒙古、甘肃、枣庄、温州、印度尼西亚等国内外十余个电厂项目的磨炼,也让杨建形成了慎之又慎的风格。
6年执著 3.6万根桩基测量无一误差
“做工程测量就是把设计图纸上的点,线放样到实地上来。X、Y、Z三位一体,保证精度很重要。”杨建告诉记者,在使用经纬仪测算的年代,角度和距离要靠手算。特别是现场放样距离,需要用钢尺拉加各种改正数,工作量巨大。
面对繁重的任务,他会自加工作量,计算复核各点位坐标和高程、不管加班到何时,第二天的测量数据必须正确算出来。如今,在光谷地下空间施工中,杨建依旧保持着这一习惯,不论是做导向测量还是水准测量、导线测量同一个点位,要求进行多测回、至少4次然后平差取平均值,力保每个数据的精度,水准测量必须进行往返闭合、达到测量规范要求。
此外,在桩基定位放样前,除了常规将桩基CAD设计图中提取坐标数据外,他还会将所有桩心坐标导入至DAT表格,再用CASS软件成图、再和设计图进行重合进行复核。双重“保险”下,在光谷地下空间近6年的施工空间里,项目3.6万根桩基测量无一例误差,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
“做测量的老同志,眼睛总有点“凸”,一天十多个小时盯着仪器目镜和表盘。”谈到工作日常,杨建笑着打趣道。2016年6月,光谷地下空间项目进场之初,一次清早,杨建带领测量队,每人扛着40多斤重的仪器和脚架,前往高新三路测量高程控制网。天气炎热,走了半个多小时的杨建中暑晕倒在路边,直到喝了几口水清醒后,又继续赶路、测量。“虽然风吹日晒,但看着项目从荒山野岭中慢慢成型,心里特别有成就感。”杨建说。
22年潜心钻研 甘做背后测量人
在弟子们心中,来自四川南充的师傅杨建和善健谈,但工作中,却要求严格,容不得一点儿含糊。
“他总告诉我们,做测量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需要耐性,更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项目测量工程师王园园回忆,作为“身经百战”的老一代测量人,杨师傅有着自己的“独门绝技”。
据了解,在测距实操中,每次放样测距都有差距困扰着年轻测量员。“放样也对,操作也标准,就是测不准。”面对年轻同志的疑惑,杨建现场踏勘,一眼就找出了原因——对中杆未校正、棱镜中与对中杆尖和地面待测点不在同一垂直线上,要先照准杆尖然后再照向棱镜水平角保持不变,这样才不形成误差。在杨建的指导下,测量员先瞄准对中杆下部,后对棱镜测量,保证了项目放样坐标的准确。
“测量是工程的灵魂,我愿脚踏大地、目看经纬一辈子,把蓝图变成摩天大厦、把天堑变通途。”谈到22年坚守一线的初心,杨建坦言,经手的测量工作越多,头脑里的弦总是越绷越紧,促使自己算了又算,核了又核,“对我来说,这已经是一种职业的本能、也是我人性本然。”杨建精干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