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德: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图)

发布时间:2010-12-03 08:21 | 来源: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2010-10-20 11:14 | 查看:2355次

马海德(中国好人网配图)

  抗日战争时期,国际友人来华支援中国抗战,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抗战胜利后,有的国际友人由于思乡心切或工作的需要,离开了中国;有的国际友人割舍不了对这块土地上的深情,自愿留在了中国,加入了中国国籍。美国医生马海德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且有幸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医治社会病的医生

  1910年9月26日,马海德出生在美国纽约州水牛城一个阿拉伯移民家庭。他原名乔治·海德姆,后在中国改名为马海德。1933年夏,凭着良好的学习成绩,乔治荣获医学博士学位。

  在求学时期,乔治结识了一位中国留学生,从他那里了解到古老的东方悠久灿烂的文化,同时也了解到中国是一个贫困落后、任由西方宰割的国度。在那里,悠久的文明与落后并存,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乔治对中国充满着好奇,强烈的治病救人理想促使他决心到中国去行医。当时,他正在研究东方热带病,而中国是最好的研究地点。1933年11月,他毅然飘洋过海,孑然一身,来到中国这个陌生的土地上。

  在上海,他结识了一批国际友人,如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新西兰人路易·艾黎等,而且还结识了被中国人尊称为“国母”的宋庆龄。

  1936年初,乔治应邀来到宋庆龄家。宋庆龄告诉他一个梦寐以求的消息,中共中央准备邀请一位外国医生和一位外国记者去边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在宋庆龄的安排下,怀揣半张五英镑的钞票,奔向延安。

  6月初,乔治先到达南京,然后乘车北上,再转道西安,目的在于迷惑国民党特务的跟踪。在西安,乔治与手持另外半张五英镑的中共地下党员董健吾接上头。在董的安排下,乔治与同胞斯诺闯过重重封锁线,离开西安,辗转来到陕北红军驻地——安塞。

  年轻的卫生部顾问

  初到陕北,马海德对偏僻落后的黄土高坡非常陌生。然而被毛泽东同志接见后,他为毛泽东等人的乐观精神所感动,立即穿上红军的服装,实际调查根据地情况。

  他虽然是外国人,但他不把自己看作是外人,而是把自己当作红军中的一员。为了便于结识群众,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马海德。这样一改,既保留了原美国姓,又增加了边区回族同胞姓氏常见的“马”字。这是他决心献身中国革命事业的一个重大行动。

  马海德与斯诺在边区采访了4个多月。当斯诺完成采访任务离开边区时,马海德却说:“我决定留在陕北工作,要为中国革命事业作一些贡献。”

  马海德参加红军的请求,得到毛泽东的赞许,并委任他为卫生部顾问。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担任八路军卫生部顾问。26岁的洋博士能够留在陕北边区,并被委以重任,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对他的信任和寄予重托。

  马海德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光荣地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他也受到鲁艺艺术学院一位叫周苏菲的年轻女学生的青睐,并在1940年3月,两人结为终身伴侣,从此,苏菲便成为他的同志和亲密帮手。

  领导人的保健医生

  马海德抗战时期除了担任卫生部顾问这一重要职务外,更重要的是保证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身体健康。他深知这一工作的重大意义,竭尽全力去完成这一任务。

  毛泽东主席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养成了夜里办公,白天休息的习惯。马海德从医学角度,帮助毛泽东调整好生物钟,保证他完成对全国抗战的指导工作。马海德有时拉毛泽东主席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魄。当他发现主席有轻微风湿性关节炎后,就陪主席散步,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

  马海德当时还有一位重点医疗保护对象,就是当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王稼祥在长期艰苦的革命环境中,积劳成疾,患有多种疾病。马海德对症下药,体贴细微。每当王稼祥稍有不舒服的感觉,马海德就日夜守在他的身边,直到病情痊愈后才离开。

  周恩来总理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在骑马时,不慎跌落马下,摔断了右臂,马海德立即组织当时在延安的印度医疗队的巴苏华、柯棣华等著名医生对周总理进行会诊,当他们发现周总理的臂骨愈合很不理想,右臂肌肉出现萎缩时,感到万分内疚。但是马海德并没有从困难中退缩下来,仍然抱着极负责任的态度,想尽办法帮助周总理度过难关,直到中共中央决定送周总理去苏联治疗时为止。

  延安当时是中国抗战的指导中心,汇集了中共中央的领导同志,如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等。大部分从前线到延安汇报工作或开会的领导同志,都接受过马海德医生的检查或治疗。他认为:“这些同志都是用自己的生命在为中国人民争取未来的幸福生活,我们必须保证他们的健康。”保证中央领导同志的身体健康,是马海德在抗战时期的一大贡献。

  最幸运的国际友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海德并没有离开中国,而是继续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一进北京城,提出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他已经模糊了国别,已经把自己看作新中国的一个分子,他要投入于新中国的建设中去。他这种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赢得了中国政府的尊重。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了他的请求,马海德有幸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马海德非常激动,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他协助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性病和控制麻风病领域,并取得重大成果。60年代中国政府宣布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性病在中国已经基本灭绝。这与他积极从事性病研究和治疗是分不开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虽然受到“四人帮”的迫害,但他仍然坚持治病救人的理想。“文化大革命”之后,他集中精力从事麻风病的研究和治疗,为中国治疗麻风病开出较好的良方。

  1988年,当他强忍着病痛,坚持工作时,终因体力不支病倒,10月3日与世长辞。马海德的一生,闪烁着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灿烂光辉。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