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4 16:31 | 来源:极目新闻2022-03-03 20:35 | 查看:1670次
极目新闻记者 董淑健
通讯员 李梦瑶 胡鹏
每天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5点,人们总能在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丽文大道边的军嫂夜市摊上看到一家三口人,男的忙着炒菜,女的招呼客人,老人打下手。一年四季,只要天气许可就从不间断。
3日上午,浠水县清泉镇宪司坳社区党委书记王电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一家三口分别是社区居民李军、叶冬平夫妇和16年前从夜市摊前“捡”来的聋哑流浪老人叶党生。
下岗夫妻转型做夜市
3日上午10时许,记者走进宪司坳社区涵洞巷16号李军的家。
这是一栋三层小楼。下夜班后没睡几个小时,李军就赶着外出备货了,因为时间晚了就会错过性价比最高的食材,老人则在自己的房间睡觉。略显疲惫的叶冬平递烟倒茶拿零食招呼我们。
“这栋三层小楼是还建房吗?”
“不是,这是我们自己建的”,叶冬平不无自豪地说,“我刚嫁过来的时候,家里可以说一贫如洗,如今,靠我们的双手,一点一点地积累起了一份家业,也在原先祖宅的基础上建了这栋楼房。”
李军的家位于清泉镇宪司坳社区,是一栋三层小楼
叶冬平说,她于1972年出生在蕲春县,半岁大时父母离异,母亲便不知去向,现在连母亲长得什么样子都不记得了。12岁时父亲去世,她只身来到浠水县给堂哥家带伢,伢大一点时她长大成年了,应聘到环城商店灯具专柜,给温州老板打工,在此认识了在商店当采购、比自己大两岁的李军,两人经过三年多的恋爱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几年之后,因行业下滑商店关门,夫妻俩拿了一笔补助后双双下岗。
自己没读过几年书,李军也只有初中文化,两人便接受当地政府的建议,先做做小生意,后在家门口附近利用繁华的地理优势开夜市。
夜市摊前捡来残疾流浪老人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16年,但叶冬平说,她如今仍能清晰地记得又聋又哑的流浪老人第一次来到夜市摊前时的情景。
那天半夜时,摊前的客人都已回家了,一位穿得破破烂烂的老人递给她一捆柴火,柴火对做夜市的人来说是好东西,叶冬平高兴地收下柴火,然后给老人盛了一碗饭,一盘菜,老人狼吞虎咽地吃下去了,然后一句话没说就走了。
第二天半夜,人流稀少的时候,老人又来了,手里递过一捆柴火。他们俩想跟老人交流,这才发现老人又聋又哑。
很小就失去父母的叶冬平对老人家有一种天然的感情;父亲腿部残疾的李军,从小就知道要对残疾人多多照顾。他们俩于是趁老人家吃饭时仔细打量,发现眼前这位老人虽然又聋又哑,但人不傻,甚至还可以说比较聪明;虽然身上衣衫褴褛,但却干干净净;虽然是来讨饭吃的,却也知道给人提供一点帮助,而且还知道将柴火码得整整齐齐,用蛇皮袋捆扎好。于是,他们对老人有了好感。
老人也发现了这一点,遇到好人了这是,于是,他总是在夜晚来,刚开始时还只是隔三差五地来,慢慢地就不走了。
李军和叶冬平一商量,决定将老人带回自家暂住,给他洗洗澡换换衣服,并想方设法帮助老人找家。
上中学的独生女周末回家,看到老人后也很高兴,说像看见了自己的亲爷爷一样。
为老人找家多处奔走无果
老人家是谁?多大年纪了?从哪里来的?叫什么名字?
这些都一概不知。因为老人家不仅不会开口讲一句话,也不认得一个字。
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为了给老人找家人,夫妻俩跑遍东至英山、武穴,西到鄂州、黄石,北到团风、黄州,南到蕲春、阳新的数十个乡镇,然而一无所获,没人认得这位又聋又哑的老人。
他们只好将老人带到清泉镇派出所,民警给老人拍了照片,检测了DNA,将老人的信息发布到网上,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始终没有消息。
李军和叶冬平决定给老人检查完身体后,送到当地福利院。检查结果显示,老人家除了牙齿松动和部分脱落外,其他还算健康,于是将老人家送到福利院。
老人身体还算硬朗
谁知没过多久,一个夜晚,摊点前的客人都走光后,老人家又来到摊点前,手抱一捆柴火......
收留老人住单间,同吃同住同劳动
夫妻俩只好收留老人,给老人收拾出一个单间,他们三人像一家人那样夜晚干活,白天休整,同吃同住同劳动。
老人的单间
“老人家能干活吗?”
“能”,叶冬生说,像扫扫地,摘摘菜,摆摆碗碟,收收桌子这些不太需要力气、技术含量也不高的活他都可以做。
老人喜欢抽烟,李军每月给他买一到两条;老人曾经会喝一点小酒,这几年随着年龄增大,胃出了一点问题,如今已全戒了;老人喜欢藕粉,还喜欢吃一些甜零食,李华总会在他的房间里摆上一大堆。
老人家生病时,夫妻俩就会把他送到社区医院,吃药打针,轮流看护,直到痊愈。
夜市夫妻收留残疾老人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爱心人士给老人送温暖。
宪司坳社区党委书记王电说,每当社区干部加班宵夜时,总会给老人送点零钱,5元,10元,20元不等地送。
一位在当地开发房地产的老板宵夜时听说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当即包了千元红包送给老人。
春节前,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浠水人专门来到夜市摊,给老人送了300元的红包,还给李军叶冬生夫妻支了很多招,包括如何给老人办低保,如何申请国家有关补贴等,这让夫妻俩十分受用。
办身份证时取名“党生”
首先得给老人家办张身份证。但如何给老人家定义“身份”呢?
清泉镇派出所民警程耀说,给他办身份证那天,这是我们遇到的一道难题。
查阅了半天资料,又请示上级领导,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大家一致赞同浠水县公安局副局长陈勇的观点:老人家就跟叶冬生姓叶,年龄大约75岁,生日就是党的生日7月1日,名字有了,就叫叶党生吧。
清泉镇派出所民警程耀给老人办了身份证
3日晚7时,浠水城区夜幕降临,军嫂夜市正式开张。李军掌勺,叶冬生一边招呼客人,一边给李军当助手,叶党生老人搬个小板凳坐在一旁,笨手笨脚却也坚持不懈地在摘着青菜。
叶党生老人搬个小板凳坐在一旁,笨手笨脚地摘着青菜
记者利用炒菜的间隔问李军夜市的生意,李军说,军嫂夜市摊处在浠水县最繁华的位置,前几年生意曾经十分红火,眼下即使受疫情影响,每夜也能有几千块钱的毛收入,每月挣个几万块钱不成问题。
3日晚7时,浠水城区夜幕降临,军嫂夜市正式开张
“这年头只要人勤快,日子就不愁”,李军深有感触地说。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夜市夫妻收养流浪老人,取名“党生”》)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