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与安全相关的“画卷”,笔笔皆是人民(组图)

发布时间:2022-04-19 21:4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4月19日 04 版 | 查看:1272次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在这样的判断下,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书记进一步阐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一个全新的判断成为新时代的年轻人理解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起点。新时代的国家安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保卫国家不受侵略”,也不只是跟情报人员相关,而是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事实上,一幅更加广阔和全面的国家安全图景由此产生,有了顶层的设计,法律框架逐渐清晰,百姓认知、学校教育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国家安全的内涵随时代变迁而丰富

  作为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专业第一批毕业生,殷鹏目前任教于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她在初一年级开设“大安全与情报战”的选修课,探索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个“高深”话题普及给青少年。

  刚站上讲台时,她发现,很多青少年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是单薄的,这几乎是和平年代才会出现的情况。

  在她的导师、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刘跃进的记忆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安全”是非常直观的。这位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学者说,那时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国际不安定形势一触即发。

  “那个年代安全大于发展。”刘跃进说,不过,改革开放后,发展一度被看得重于安全;但如今,我们周边的安全形势压力越来越大,应该把安全提升到和发展同样的地位。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曹玮介绍,有统计数据表明,大国崛起的过程往往伴随着风险和挑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越是持续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越是向前发展,我们国家安全所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曹玮说。

  面向新时代的新要求,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工作顶层设计的画卷逐次展开,一系列统筹国家安全关系的提法显示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广阔而清晰的脉络。

  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国家安全体系集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信息、生态、资源、核安全等于一体,是一个开放的战略思想体系。

  刘跃进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数字化的纵深发展,网络安全及包含的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等,都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框架下被进一步阐释、落实。

  在学者看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牢靠安全保障,也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强保障。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完善立法开始

  “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都与国家安全有关。”殷鹏这样对学生说。

  从一些真实案例可以透视身边的国家安全潜在风险。2020年2月中旬,一名职校学生在网络交友软件中结识境外人员,并多次按照该境外人员的要求非法提供国家秘密;2021年3月,一个餐厅老板在配合国家安全机关调查过程中,在明确被告知应保守国家秘密的前提下,先后两次故意对外泄露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开展工作的情况……

  面对繁纷复杂的安全话题,我国也在不断织牢国家安全的法律体系。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7月1日国家安全法正式实施。

  这部法律明确,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或者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法学院教授毕雁英说,国家安全法大大拓展了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为建立健全各领域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提供了总纲,借助法治的途径来充分发挥其维护国家安全的功能,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之后,又有多部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专门法律出台。毕雁英说,近年来,重大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和生物技术误用等传统和非传统的生物安全威胁凸显,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给世界的生物安全带来严峻考验。

  2021年4月15日,生物安全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的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统领性的法律,提高了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标志着我国生物安全进入了依法治理的新阶段。”毕雁英说。

  近年来,国家情报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等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毕雁英说,国家安全的法治短板逐渐被补齐,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为国家安全机关和全社会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遵循。

  毕雁英表示,我国坚持拓展国家安全法治治理的维度,打破了传统安全观的界限,使国家安全法律成为规范国家所有领域所有方面所有层级国家安全关系的法律,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法律框架的清晰意味着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

  坚定国家安全自信

  殷鹏曾问过学生,如果身边出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该拨打什么电话,孩子们说要打110,几乎没人知道应该拨打12339,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

  一学期的课程之后,学生对国家安全有了初步认知。包含青少年教育在内,如何将“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口号转变成“国家安全,人人尽责”的实践,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命题。

  在毕雁英看来,对青少年而言,要认真学习和遵守国家安全法律制度,有意识有能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教授戚凯拿最近常听到的一条新闻举例:德国的老百姓最近在忙着买木材和铸铁的炉子。由于天然气危机,他们已经不得不投向用原始的办法,为下一个冬季的取暖做准备。

  “这就是能源安全问题。”戚凯说,“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都是建立在国家拥有目前来说非常稳定和高效的能源安全的供应消费和分配的基础上。”

  在能源安全领域,所有的责任都由政府和企业来承担吗?在戚凯看来并非如此。“每个人少用一点能源,少一点碳排放,实际上会减少供应端的压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可以用个人的行动来践行、建设国家能源安全的。”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少年更应该坚定国家安全自信。”曹玮说,这份自信来自我国的制度优势,来自我国超强综合国力带来的规模优势,来自持续稳定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给予的发展优势,以及中国以新的安全和理念适应经济、外交和安全环境变化的机遇优势。

  既要大处着眼,也要付诸行动。在殷鹏看来,维护国家安全,应当知行合一,从现在做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共同筑牢国家安全意识。

  一些可喜的变化正在发生着。有一天,殷鹏的学生指着书本里的巴西龟对她说,老师,不把它放进河流里,也是维护我们国家的安全。在一个孩子眼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样的意识及其指导下的行动就是最好的开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 尹希宁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