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4 11:13 | 来源:中工网 2022-04-04 07:19:00 | 查看:674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娜
清明节前夕,记者采访了两位近距离接触死亡的普通劳动者,一位是安宁疗护中心的医生,另一位是殡仪馆里的入殓师。职业虽不相同,但他们都是“摆渡”生命的人——守护生命“最后一程”,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他们在特殊的岗位上敬业坚守,也在一次次“摆渡”生命的旅程中看到了自己的职业价值。
——编者
红色的剪纸贴花装饰着墙壁、门窗,一幅“笑口常开”的书法作品被悬挂在护士站最中心的位置……在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医学科(安宁疗护中心),这个距离死亡最近的科室,几乎所有的陈设都与死亡话题无关。
“在生命的末期,最大限度减轻患者和亲属的痛苦,是姑息关怀的意义所在。”今年55岁的蒋建军是该科室的管理负责人,也是最早一批加入到院姑息关怀团队的医生。尽管20多年过去了,他依旧记得第一位主管的接受姑息治疗的病人,他职业生涯的轨迹也是从那时改变的。
蒋建军在看望病房里的一位患者。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娜 摄
职业生涯的拐点
那是一位身患妇科肿瘤的晚期病人,入院时已神志不清,病痛折磨下极度暴躁,经常撕扯救护设备。蒋建军按照姑息治疗方案,通过医疗措施用药物减轻患者病痛,同时对患者辅以心理方面的慰藉。
令他感到欣喜的是,当身心痛苦都得到相当程度缓解后,患者的存活时间竟然远远超过妇科肿瘤医生预测的1个月,最后在痛苦症状得到较好控制的情况下存活了近两年。其间,患者虽然因病情反复,多次入院,但在出院后也度过了一段温馨的家庭时光。
“坐着轮椅到菜市场,和商家讨价还价,我都几乎忘记了她还是病人……”最后一次返回医院,患者的爱人这样向蒋建军感慨。
后来,患者在临终关怀病房安然离世。
也正是这样一次经历,让蒋建军坚定了转型专注姑息医学临床方向,成为医院里的第二位安宁疗护中心的医生。
从1名医生、两张床位起步,萌芽于老年病科的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医学科(安宁疗护中心),历经27年的成长,目前已成长为一支包括15名医生,28名护士、社工和专职司机的医疗团队,依托病房、社区、家居三级联动,每年为超过1500名患者提供姑息关怀服务。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如果不可能让病情发生逆转,那就尽一切努力‘缓解生命末期严重健康相关痛苦,改善生命有限患者生存质量’。”蒋建军对姑息医学的理念有着深刻认同,在老年医学科期间,他专注于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治疗,这类疾病缓解的周期以年为单位计算,也因此接触了太多经年受病痛折磨却无从选择的患者,尤其是癌性疼痛。
“救死扶伤是有现实困境的,大多时候医生面临疾病,只能给出控制症状的方案,所以我希望用另外一种医学形式,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蒋建军说。
当然,这并不容易。进入姑息医学科的患者,都是处于生命末期的病人。病痛的折磨让病人痛苦万分、呼吸困难、躁动不安,医护人员要不断监测、及时处理,安抚家属,和患者家属讨论、制定决策。
“我们照顾这样一个病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要更大,相当于照顾四五个普通患者的工作量,诊疗方案随时都在变化。”蒋建军说。
“一切都还好,就是盼着你们来呢!”87岁的任老先生躺在病床上,两只手颤巍巍地抱在一起,向蒋建军和他的同事们打招呼。查房时,蒋建军和同事们会温柔地握住每一位患者的手,轻声询问他们当天的身体情况,顺便聊聊家常。
任老是川剧世家,抗癌时间已久,他早已坦然面对生死,只愿“走得体面”。当肝癌晚期的医学诊断书下达后,家人把他转到了安宁疗护中心。
病房里,大袋的营养液滴答滴答地计算着时间,老伴和孙女安静地陪伴在身边。
生死两相安
“思念亲人时,一些患者家属会再回到这里看看。”蒋建军抬手指向办公室落地窗前的两盆绿植,那是一位3岁癌症患者的妈妈,在女儿去世半年后专门送给科室的。“她带来了很多盆景花,还专门去了孩子曾度过最后时光的临终病房……”
在姑息医学科,医护人员另一个重要的慰藉对象是患者家属。面对即将离去的亲人,他们同样备受煎熬。
上个月,叶华(化名)的爱人因胰腺癌在这里安详去世,她无法相信将与正值壮年的丈夫生死永隔,曾不止一次哭着求助医生,表示愿倾尽身家延长丈夫的生命。
“她不想放手,每天守着患者寸步不离。”蒋建军在一个平静的午后,与叶华进行了深入长谈。他告诉记者,心理抚慰往往要从患者家属开始,只有让家属先平稳情绪,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
“最好的告别就是生死两相安,这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方向。”蒋建军说。
“你觉得这里很压抑吗?”离开病房后,蒋建军轻声询问。见记者有些疑惑,他长舒一口气道:“医者仁心,更是人心,由于姑息医疗是教病人如何从容地与死神拥抱,我们这里留人很难,愿意从事这一领域的专科医护人员十分稀缺。”
“其实,用自己的医学技能,帮助个体实现生命末期最大限度的舒适和充分的尊严,同样是医者的责任和使命。”蒋建军希望有更多年轻的力量加入这支队伍。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