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0-29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8-17 9:30:38 | 查看:3930次
经常有人追问常晓英做出感动唐山义举的动机,她回答的始终是同一句话:“我只想踏踏实实做点事。”
12年前,常晓英是开滦医院的一名护士,工作中发现一些截瘫患者就医非常不便,就萌生了尽己所能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想法,这一做就是12年。
康复村里的“村医”
第一次来到地震截瘫患者集中生活的康复村走访,常晓英就发现有近一半村民患有不同程度的褥疮,于是她自费买来远红外线烤灯和药品,挨个为村民治疗。因白内障双目失明的王秀珍大娘,褥疮溃烂到碗口那么大,掀开被子一股恶臭直呛鼻子。常晓英到她家护理,大娘难为情,说啥不让掀被子,常晓英说:“大娘,我是护士,不怕。”从此,常晓英每天为她清洗、涂药,用烤灯照射,一治就是大半年。截瘫村民由于长期卧床,经常使用导尿管导尿,更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需要膀胱造瘘和冲洗,常晓英坚持为他们冲洗膀胱,从不嫌脏怕累。久而久之,常晓英用熟练的护理技术和真诚的奉献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和欢迎,大家把她当成了“村医”。
由于行动不便,不少村民有病硬扛着,或者随便买点药吃,很少去医院检查。常晓英为方便村民就医,经常在早上上班前到康复村为需要检查的村民抽血、取尿。下班后,她又带着检查结果和买好的药回到康复村,叮嘱村民吃药,为村民打针输液,经常看守到半夜。需要患者本人到场检查的,从挂号、检查,到化验、取药,常晓英全程陪护。
村民有大病需要住院治疗,常晓英更是既当“天使”又做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去年底,村民孟凡义患了膀胱结石,常晓英马上为她联系开滦医院,入院第二天就安排了手术。那十几天,常晓英经常是白天上班,晚上陪床,中午休息时间还回家做饭带给孟凡义吃。“为了给我增加营养,她给我做的除了虾就是肉,真是时间、精力、物质多方面的付出啊。”孟凡义对常晓英的感激溢于言表。
她教会人们防病
截瘫村民由于下肢感觉障碍,有些疾病发现时已经很严重了,这使常晓英意识到,让村民了解疾病预防知识,少得病,才是从根本上帮他们。
于是,常晓英每到一户都针对村民不同的健康状况详细讲解防病知识。天气预报有大风降温,常晓英及时提醒村民减少外出,避免着凉感冒;发现哪个村民尿液异常,马上叮嘱他们吃药,以免感染加重;对于体质弱的村民,常晓英还适时为他们注射疫苗。现在村民的防病意识大大提高,家里都备有常用药和体温表、血压仪等基础医疗器械。村里的情况村长杨长禄最清楚,他说这几年村民患病明显比以前少了,这不仅减少了身体的痛苦和治疗上的不便,更提高了生活质量,甚至延长了他们的生命。
她帮患者重建生活信心
常晓英对康复村村民的爱心,不仅保障了他们的身体健康,还保障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感触最深的要数郑维芹了。
地震被砸截瘫那年,郑维芹只有二十多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并没有看到明显的效果,她一直非常消沉。1999年,郑维芹又患上了卵巢囊肿,这时她已感到心灰意冷:“命运对我咋这么不公平呢?”常晓英了解情况后,主动帮她在开滦医院联系手术,并嘱咐医护人员对她加倍照顾。考虑到郑维芹家经济并不宽裕,常晓英还联系院领导,为她减免了部分医疗费。住院期间,常晓英一有时间就往病房跑,陪郑维芹唠家常,帮助她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手术非常成功,郑维芹不仅获得了肢体的重生,更获得了心灵的重生。
然而2006年,郑维芹到了更年期,终日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想到自己的生命真的要走到了尽头。这时又是常晓英主动找到她,经常到家里来看她,陪她聊天开导她正确对待更年期,与她切磋琴艺帮她分散注意力。经过大半年的开导,郑维芹顺利度过了更年期。如今她见人就笑逐颜开,她说,是常晓英使她重建了生活的信心。
她不求任何回报
常晓英每次来村里都忙忙碌碌,走了东家到西家,除了为村民护理治疗,还帮村民做饭、洗衣,可每到大家吃饭的时候,她就悄悄地走了。
对于她的付出,康复村的村民们打内心里感激,却不知如何回报。有一次村民打电话到常晓英办公室找她,得知她家里老人过世,没有上班。村民们为她难过之余,纷纷自发“凑份子”,派代表把礼金送到了常晓英家。然而几天之后,常晓英又把钱送了回来。至今郑维芹说起这件事还感慨万千:“她知道大家的日子都不富裕,坚决不收大家的礼金。可这是我们的一片心意,跟她为我们的付出比起来,这点钱算啥呢?她是真正不求任何回报啊!”
12年寒来暑往,常晓英无私奉献了多少个工时,护理了多少次患病村民,没有人统计得出。她用12年默默付出感动了村民,也用12年的无声大爱感动了唐山。(本文图片来自环渤海新闻网)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