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0-24 08:00 | 来源:汉江传媒网 2008-7-3 20:27:38 | 查看:4752次
周毅获得襄樊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中国好人网责任编辑卢亚飞配图)
颁奖辞:他让我们想到最多的一个词是:德医双馨。他一次次把病人从死神手中夺回,精湛的医术,让国内同行称赞襄樊“风景独好”;他一次次拒绝高薪外聘,源于他浓浓的感恩情怀;他把拯救生命当作人生最大的幸福,“能者多劳”在他身上演绎成经典。
在全社会都感到“看病难”的今天,他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希望。
◎龚莉
宜昌市的一名7岁女孩出现剧烈头痛和呕吐,被诊断患有恶性脑肿瘤,必须尽快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
女孩随父母赶到北京,找到全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李德泽教授,然而手术要等一周以后。
“你们不是从湖北来的吗?事不宜迟,赶紧去找襄樊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周毅主任吧!”看完磁共振片后李教授果断建议。
“我要走进生命禁区,攻克脑瘤难关,救治被病痛折磨的人们”
2002年1月13日下午,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周毅的办公室响起。“周大夫,现在只有你能救我女儿了……”话还没说完,电话那端已是泣不成声。
患者是宜昌市的一名7岁的女孩,此前出现剧烈的头痛和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恶性脑肿瘤。女孩父母赶到北京,找到全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李德泽教授。
“这是右小脑半球的巨大恶性肿瘤,必须尽快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不过,在我们医院手术要等到一周之后。”听完李教授的话,女孩的父母几近绝望。
“你们不是从湖北来的吗?事不宜迟,赶紧回去找襄樊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周毅主任吧!”看完磁共振片后李教授果断建议。
了解这一切后,周毅对着电话那头泣不成声的患者父母说:“你们来吧,我们马上做好一切准备,技术上可以保证。”短短的几句话给了患者全家莫大的安慰和希望。
15日,周毅和助手们连夜为小女孩施行了手术。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获得成功。
当看到女儿脸上重展笑容时,孩子的父母感动得热泪盈眶。“真没想到,襄樊的大夫医术这么好。”孩子的父亲紧紧握着周毅的手不停地道谢。
周毅,这个地市级医院的外科医生,凭着什么在全国知名教授心目中“挂上号”了?
1986年,周毅刚到神经外科时,神经外科只有15张病床,收治的病人也多是外伤,偶有脑肿瘤患者,手术也只能请上级医院的教授来完成。不少襄樊的脑瘤患者选择了上北京、下武汉、远赴上海的艰难求医之路。
“我要走进生命禁区,攻克脑瘤难关”决定改变这一现状的周毅开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苦钻神经外科的理论。从1986年到1990年,整整4年时间,他几乎没休过一个节假日,没享受一个星期天。
1990年,周毅前往我国神经外科的权威医院———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在这里,他得以和国际神经外科泰斗同台手术,学到了世界最前沿的神经外科技术。
大脑内细如发丝的神经和血管纵横交错,颅内手术往往险象环生,哪怕只有0.1毫米的误差就会导致整个手术的失败。为了练就在显微镜下手持操作刀柄而纹丝不动的基本功,周毅在数百只老鼠尾巴细如发丝的血管上进行了上千次的动脉血管吻合技术训练。
“每年到我们天坛医院进修的医生上千,可湖北襄樊的周毅却让我记忆深刻,我从没见过哪个来进修的医生一天到晚待在病房里,真是不容易!”北京天坛医院的教授深深地被周毅那种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感动。
回到襄樊后,周毅的技术很快有了用武之地。1991年,周毅独立完成了我市的第一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
那是一位78岁的老人,送到医院时已深度昏迷、呼吸微弱,患者的瞳孔已有散大的倾向。不手术,病人必死无疑,但进行手术摘除也极具风险。
面对患者家属绝望的眼神,周毅向自己也向同事发出命令:“走,上手术台,我们自己干!”
手术比预想的要复杂得多:脑水肿、与脑动脉瘤严重粘连的脑组织、细如发丝的血管、纵横交错的细小神经……一系列险情出现在周毅面前。周毅和他的同事用了整整6个小时,最终将患者的脑动脉瘤完整切除。由于压迫脑组织时间太长,患者全身症状极差,术后仍然有漫长的危险期。周毅就在病人的床边整整守候了三天三夜。
术后第6天,老人终于苏醒了过来。看到老人慢慢康复起来,他的家人对周毅感激万分:“谢谢您!对我们来说,您就是在世华佗……”
北京天坛医院的教授听说周毅独立完成这例高难度的手术后,立即打来电话祝贺:“周毅,你真不简单,你为基层医院的神经外科树立了榜样。
“群众把生命交给我,只有将心比心、以诚相待,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
2005年4月,周毅在市区一家医院为一位患者会诊时发现,患者蛛网膜下腔大量出血,造影时还发现有乙肝,需要立即手术。可这家医院手术条件并不成熟,于是周毅当即决定将这名患者转到市中心医院手术。
担架刚抬下救护车,患者呼吸突然停止。
“人脑缺氧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深知这一点的周毅顾不得患者有乙肝了,开始口对口给患者做人工呼吸。
“周医生,病人有乙肝啊!”一位护士冲上前阻止周毅,却被周毅用手挡在了一边。
在周毅的紧急救护下,几分钟后,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经过紧张的抢救,患者终于清醒过来。
“没有您这样的好医生,我们的亲人今天可能已经走了……”目睹这一切的患者家属深深地被周毅的举动感动了。
常言道:医者父母心。在周毅看来,对医生而言仅有高超的医术或仅有高尚的医德都是远远不够的,病人需要的是两者兼备的医生。
这些年,周毅救治的病人无数,当他们获得第二次生命后,他们的家人均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红包、请吃、旅游、土特产品……
对这些,周毅总是委婉的谢绝,对实在推辞不掉的红包,他会悄悄地存入病人的住院费中。
周毅不但从不接受病人的“红包”,还绞尽脑汁为病人省医药费。他严格规定科室的医生,能不检查的项目,决不给病人检查,能用便宜的国产药,就坚决不用昂贵的进口药。
一次,一位农村患者因为无能力续交住院费用被停药。很少生气的周毅知道后大发雷霆,呵斥到:“无论如何也不能停病人的药啊!哪怕是给他一袋盐水。”
颅内手术往往需要一笔不小的医疗费用,面对众多弱势群体患者,周毅尽可能为他们制订更加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负担。
“是襄樊哺育了我,是医院培养了我,我的根在襄樊!”
十几年来,周毅创造了令省内外同行叹服的一个又一个奇迹:由他主刀施行的脑肿瘤、脑血管病等显微手术达1200余例,并成功切除了“生命禁区”———脑干的肿瘤,其术后病人存活率在98%以上,优于国内外平均水平;他率先在省内同级医院中,开展了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64例的手术死亡率为零,创国际最好纪录;他开展的经蝶窦切除垂体腺癌、超选译介入治疗急性失明、术中电生理监测癫痫灶定位术等项目,填补了本市乃至全省的空白;他创用的自体血治疗顽固性脑脊液漏,改进的预1~2测方蛛网膜下腔穿刺术等新方法,在国内均未见报道。
逐渐在医学界拥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周毅,开始被不少南方医院看中。他们以年薪50万、甚至更高的待遇热诚相聘,但都被周毅一一婉拒。
周毅坦言:“50万的确是个极富魅力的数字,作为常人,我也需要钱。但是,是襄樊市中心医院培养了我,使我从一个年轻的医生,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我的根在襄樊,这是任何数额的金钱都无法换来的。”
“襄樊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是在周主任的带领下,才走到了今天。也正是这种不舍,让周主任放弃高薪,扎根襄樊。”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郭萍激动地说。
的确如此,如今的襄樊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已从一个仅能应付外伤急诊的小科室发展成为以显微神经外科为代表,涉及脑深部、脑干肿瘤及脑血管疾病和神经外科血管内放射介入治疗的重点科室,现有病床42张,医护人员27名,年手术量居全省地市级医院第一,也是省内同级医院中惟一能独立开展颅内动脉瘤等高难度手术的科室。
“面对家人,我深感内疚!为了病人,我无怨无悔!”
“不管头一天工作到多晚,每天早上7时30分,周毅会准时去病房,风雨无阻。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来,他每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病房,忙于手术、查房、外出会诊、抢救病人,每年春节的除夕之夜,他常常是和他的病人一同聆听新年的钟声……”说到这儿时,周毅的妻子翟秀清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她甚至情愿自己也成为丈夫的一个病人,这样就可以天天得到丈夫的关爱。
“因为工作,我没有时间陪伴妻子,对儿子的教育更是无暇顾及……对他们,我感到深深的愧疚!”谈起这些时,周毅眼中同样充满着泪花。
“他实在是放不下他的那些病人啊!”知夫者莫如妻。翟秀清告诉记者,多年来周毅一直保留着一个习惯:自行车后始终绑着一个打气筒---这是他害怕车子爆胎影响手术而专门配备的。由于经常手术,很多次回家时家属院已是大门紧锁,为了不影响门卫休息,已到知天命之年的周毅常常深夜翻越两米多高的铁栅栏。
七年前冬季的一天,周毅接到老家来的电话说母亲病危,催他速回。而当时病房里一个危重病人正在需要他指挥抢救。一边是最疼爱自己的母亲,一边是素不相识的病人,面对这两难的选择,周毅毫不犹豫地委托妻子前往老家照料。第二天下午当他抢救完病人赶到老家时,看到的是母亲的遗容……
对于这一切,周毅的妻子翟秀清没有丝毫埋怨。她说:“在我心中,周毅是一个称职的医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丈夫,是一个慈祥的父亲。他永远是我和儿子的榜样!”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