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3 17:18 | 来源:三门峡文明网 2020-10-30 | 查看:3929次
“铁路架在半山腰,火车飞驰冲云霄”。在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和硖石乡区间的一道山谷间,横跨着陇海铁路上的八号桥,这也是我国铁道线上唯一一座以人名命名的铁路桥梁——“杨连弟桥”。
杨连弟出生于1919年,194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49年8月,陇海铁路八号桥被砸毁,为支援解放大西北前线,中央军委命令铁道兵团必须在3个月内修复完成,铁道兵杨连弟徒手单杆攀登上45米高的桥墩抢修大桥,勇立战功,被授予“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被评为铁道兵战斗英雄。后参加志愿军赴朝,1952年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时,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33岁。
10月26日,记者一行乘车行进在豫西小秦岭余脉,从山谷蜿蜒而上,来到位于山腰的洛阳工段杨连弟桥隧工区。“过去想要从桥下到工区,只有通过前面这条山道,这条山道一共189级台阶,仅能一人通过,坡陡在70度左右,当年守护桥的工友都是沿着这条山道背工具和米面上来。”杨连弟桥隧工区工长李玉斌介绍。
李玉斌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杨连弟桥的守护人。2000年李玉斌当兵复员后,被分配到南阳工务段镇平线路工区,成为一名铁路养路人。2008年,他主动申请来到洛阳工务段杨连弟桥隧工区工作。
一晃12年过去了,李玉斌时刻牢记使命,在工作中继承发扬杨连弟“登高精神”。养护桥梁,要定期对桥梁体的钢构架、托架进行除锈、油漆等,而要完成这些工作,就必须学会“荡秋千”,即蹲在悬在大桥外的一块狭长木板上工作,稍微一用力,木板便在半空中晃动。年轻的李玉斌总是冲在前面“荡秋千”,被工友们称为“秋千哥”。
“别看现在荡得自如,第一次‘荡秋千’也吓得不轻。开始时师傅不让干活,只让上架,上了‘秋千’腿就直哆嗦,更别说荡着‘秋千’干活了。后来‘荡秋千’次数多了,腿不哆嗦了,才能慢慢地正常作业。”李玉斌说。
而杨连弟桥地处峡谷风口,经常出现大风,特别是春运期间,大桥上的气温低至零下10摄氏度,穿越峡谷的风像刀子一样。李玉斌总是冲在前、干在先,带领工友们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任务。李玉斌还带领除雪打冰施工突击队,携带除冰工具,徒步检查洞壁和线路道床结冰情况,及时消除各类隧道设备病害。2019年4月,李玉斌带领的杨连弟桥隧工区获得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标兵班组”。
在杨连弟桥的西北侧,苍松翠柏间,矗立起一座“杨连弟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纪念碑的对面建立了杨连弟烈士纪念馆。李玉斌主动担任了杨连弟烈士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认真负责、坚守奉献,这是新时代杨连弟‘登高精神’的精髓。我们要继续传承弘扬杨连弟烈士的‘登高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守、拼搏,再立新功。”李玉斌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