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6 10:55 | 来源:江西文明网 2020-05-22 17:31 | 查看:378次
李火根,男,现年69岁,江西省德兴市万村乡墩上村人。
不是亲戚,也没有血缘关系。从15岁到65岁,从父亲到儿子,李火根父子接力照顾智障的“幼子”李古桂已经整整50年,演绎出一段至真至善的人间大爱。记者走进地处大山深处的德兴市万村乡墩上村,走进这段半个世纪的未了情。
“把幼子留下吧”
时光倒回。1952年正月,李火根的父亲李先水在外乡见到了刚刚离婚不久的李古桂的母亲,见其相貌人品均还不错,便将其带回介绍给同村青年李章半,也就是李古桂的父亲。第二年,李古桂来到人世间。
“听父亲说,幼子生下来的时候是正常的,两三岁的时候,持续发高烧,得了脑膜炎,脑袋就不行了。”李火根说,在他的记忆里,李古桂的童年几乎没有朋友,甚至经常受到小伙伴的欺负。
1968年,李章半喝农药自尽了,李古桂的母亲从此一病不起。同母异父的姐姐在多次探望后,决定将母亲接回老家。
“妹子,把幼子留下吧,有我吃的,就有他一口吃的。”李火根说,父亲一直觉得,因为他的撮合才让幼子来到这个世界,他对幼子的抚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终于在临出门前,李先水劝幼子同母异父的姐姐把其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五十年。
“幼子就是我的亲弟弟”
李火根的父母亲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在那个靠劳力挣“工分”的年代,幼子的到来,对这个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幼子能听懂,但表达不清楚,也没有什么力气,只能做做放牛、锄草等基本的农活,挣两三个工分。”李火根回忆说,从李古桂进家门到单干之前的那十来年,是家里最苦的时候,一家人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便如此,父亲也从来没有动过要把李古桂赶回去的念头。
1982年的一天,年迈的父亲把已经分家另起炉灶的李火根叫了回来,表示自己年纪大了,希望他能接过照顾李古桂的担子。“幼子就是我的弟弟,我一定会照顾好他。”
幼子放牛时被牛角捅伤,在床上一躺就是半个多月;幼子在屋后的山上砍柴,自己把脚砍伤了,一刀花了李火根半年的收入;幼子喜欢喝酒,李火根就隔三差五买些酒水回来;妻子病逝后,年过七旬的李火根就自己动手给幼子洗衣服……
没有血缘,但却早已融入血液。
“一直赡养叔叔到百年”
“幼子,夏天气温高,蜂箱不要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可以加空箱、搭凉棚,也可以把蜂箱搬到树荫底下,记住没有?”晚饭前,李火根带着幼子在后院里剥青豆,看着沿墙脚摆放的蜂箱,忍不住把中午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教幼子养蜂挣钱,李火根十多年前就想过,只是每每看到幼子在蜂箱前的惊恐状,他又放弃了。那个时候,自己正值壮年,能挣钱养活幼子。但是,现在不一样,老伴已走了四年,自己也终将老去,幼子的晚年怎么办?
今年初,驻村第一书记汪淑华找到李火根,说是准备给他再添置一些蜂箱,希望他能教幼子养蜂,帮助幼子“造血”脱贫,为幼子的晚年储备些积蓄。李火根想都没想,立马就答应了。
分箱、除虫、割蜜……李火根把自己掌握的养蜂技术反反复复说给幼子听,一遍又一遍演示给幼子看。他不知道幼子能听懂几句、掌握多少,但他相信,这是他有生之年能为幼子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您放心,如果您先走了,我们会接过您的担子,一直赡养叔叔到百年。”晚饭刚结束的时候,女婿付昌幼来了,看出了李火根的担心,三言两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晚霞斜射进客厅,同是古铜色如刀刻的脸上,一个笑了,另一个却流泪了。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