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斯比特夫妇:中国教育缺乏创造力(图)

发布时间:2010-11-13 00:12 | 来源:北晨网-北京晨报 2010-10-22 | 查看:1408次

  被称为“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专家”的约翰·奈斯比特及其夫人多丽丝·奈斯比特目前正忙于他们的新书——《梅琳:我的中国》的宣传。此次多丽丝·奈斯比特将目光瞄准中美两国的青年,试图通过两国青年的目光来实现更多的沟通。日前,奈斯比特夫妇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不管是中国青年,还是美国青年,他们对于彼此的认识显然还不够,还有很多误会,他们需要有人来回答他们的困惑,建立更加畅通的了解渠道。”

  研究中国多年,奈斯比特夫妇认为中国青年在教育上还有很多缺陷,这种缺陷是教育本身的问题,需要社会和学校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改变。

  中美之间存在误解

  在新书《梅琳:我的中国》中,两个分别来自中国和美国的表姐妹聚到一起,她们之间因为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的差异,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交锋。多丽丝·奈斯比特说:“中国的年轻人对西方并不了解,很多人觉得在电视上、网络上看到了西方,其实不然,来自网络电视的信息往往只是一个方面,而且很多是流于表面,并不能真正让人了解到西方社会人们的生活。而西方的年轻人对中国的了解可能更多的是误解,我接触的很多年轻人,认为中国是一个穷困、没有自由的社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俩研究中国很多年,我先生有14年,我也有10年了。其实中国人享受的自由远远要大于西方人历史上同期时代的自由,特别是经济上的自由,现在的90后,他们生来就享有非常大的经济自由,这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丰富有关。我认为经济自由在某种程度上要重要于其他的自由,因为,吃饱穿暖,永远都是任何人所重视的第一要素。”

  历史文化难逾越

  多丽丝表示,就青年本身来说,中美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造成互不理解的原因,主要是沟通渠道的不畅通,而生活环境不同所造成的观念差异,其实是可以沟通的,她说:“中国的年轻人生长在这样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环境里,在人际关系方面有一种天然的界限,比如说师生之间,长辈晚辈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界限是很难逾越的。而西方的年轻人则很少在乎这些东西。这是文化所造成的,但这并不是东西方青年之间沟通的壁垒。实际上,就青年本身来说,他们最重要的需求都是一样的,比如说就业、成家等,他们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谋划一条出路,并且为此承担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中国青年身上更明显,因为他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身上寄托着两家人全部的希望”。

  中国青年不能独当一面

  约翰·奈斯比特做过多年教育工作,多丽丝·奈斯比特也一直关注教育问题,对于中国的教育,他们认为问题还很多。

  多丽丝·奈斯比特说:“中国的学生太多考试,太多死记硬背。整体教育缺乏创造力,教出来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很难独当一面。我在很多国际大公司里发现,中国青年进入公司后往往会很顺从,但不能做决断,每到需要他们决断的时候,他们总是瞻前顾后,害怕犯错误。许多大公司炒掉中国员工,大多因为他们不能承担责任,不能独当一面。我想这是教育的问题。在中国,教师们把所有的学生都用一种方法培养,一旦发现某个学生与众不同,首先想到的不是这个学生有特别的才华,而是会觉得这个学生可能出了问题。这和西方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

  大学之间需要竞争

  约翰·奈斯比特认为,这可能和中国的学校缺乏竞争有关,特别是在大学里。他说:“美国有4500所大学,其中40%是私立大学。美国的大学体制和别的国家不太一样,大学之间的竞争非常厉害,这种竞争使得大学不得不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以吸引学生,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中国的大学也有竞争,但却不是这种良性的竞争,而是学生之间的竞争,是大学在挑学生,而不是学生在挑大学。因此很难让学校把精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因此,加强学校之间的竞争,是中国产生世界性大学的前提条件。我们看清华、北大输送了很多留学生出国,但这并不是世界性的,世界性的大学,必须要吸引国际上的学生,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参与到西方的教育体系中去,现在还不行”。

  打破城乡壁垒

  十多年来,奈斯比特夫妇有一半时间生活在中国,他们认为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依然很明显,这是未来最需要重视的。

  多丽丝·奈斯比特说:“如果生活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和生活在西方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在二线城市,不发达地区,又和西方差别很大。中国的城乡之间仍旧有强大的壁垒,在西方,农民可以随意迁居,中国现在理论上也可以,但问题是农民迁徙的生存成本太高。” 约翰·奈斯比特认为:“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但中国人认为还是发展中国家,我觉得其实两者都有。这种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别,应该是未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青年问题,城市的青年和农村的青年在教育、生活上都有巨大的差距,倘若不能打破城乡壁垒,那么他们在长大以后,这种差距还将变大。”

  晨报:你们在中国生活这么多年,最喜欢中国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多丽丝:最喜欢中国的人,让人郁闷的是,现在这么冷了,还没有暖气。

  晨报:有没有想过到中国定居?

  多丽丝:我有14个孙子孙女,分别在欧洲和美国生活,想要定居中国,孩子们是个大问题,所以会很困难。

  约翰:其实这10多年来,我们有一半的时间在中国,其他一般在世界各地跑,和定居也差不多了。

  晨报:两位在中国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学中文呢?

  多丽丝:中文太难了,中国人是善于发明的民族,我期望有一天中国人能发明一种仪器,一用就自动会中文了(笑)。

  晨报:你们研究中国,写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书,你们的孩子对中国是什么态度?

  多丽丝:我的女儿对中国比较了解,去年还来中国住了一段时间,但是她的孩子太小,不能长住。

  约翰:我们每次回去,孙子都问:有没有从中国带来礼物?他们很喜欢中国礼物。有一个孙子现在在学中文,结果动不动就跟着中文老师玩儿,不回家了。(晨报记者 周怀宗)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