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年捐资助学的农妇毕腊英(2图)

发布时间:2010-11-11 00:12 | 来源:新华网山西频道 2010年10月28日 08:24:36 | 查看:1509次

助人为乐模范毕腊英(中国好人网责任编辑卢亚飞配图)

  毕腊英秉承父志,继续养猪资助贫困学生。焦宇 摄(中国好人网责任编辑卢亚飞配图)

  一个极其普通的农妇感动了高平人,他们称她是“爱心妈妈”“高平好人”。

  她,几十年如一日,靠一担担、一勺勺磨粉喂猪积攒下的血汗钱,倾心资助教育事业。24年来,累计捐资30多万元,资助和奖励贫困学生、三好学生800余名,奖励优秀教师达650余人。

  她,就是山西省八届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并获得全国“扶贫贡献奖”“五好文明家庭”奖、“双学双比”女能手和山西省首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十大女杰”“三八红旗手”“十大公益功臣”“献爱心大使”等众多殊荣的毕腊英同志,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村民。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毕腊英的家,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略显空荡的客厅里,一套褪了色的组合柜,上面摆着一台21英寸的电视机。

  落座不久,门外走进一位中年妇女,头发上沾着些玉米须,古铜色的脸庞上挂着淳朴的微笑。随行的同志告诉记者,这就是毕腊英。

  爱的启蒙——“父亲走了,我还在,这个传统不能丢。”

  毕生才是毕腊英的父亲,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劳动模范。说起父亲,毕腊英有着无限的崇敬。她说:“父亲是我的楷模,我的爱心启蒙源自父亲。”

  有这样一件事情,至今令毕腊英记忆犹新。1986年,晋城鲁村有一个叫王会云的同学,在县一中上学,因家里筹不够钱,想退学。得知情况后,毕生才第二天骑车把准备买电视机的2000元钱送到了王会云的家。

  对父亲的做法,毕腊英很不理解,毕生才却和颜悦色地说:“钱得用在刀刃上,咱让王会云上大学,将来成了祖国的栋梁之才,那多值啊!”

  随后,毕生才又和山西省经济管理学院达成意向,每年资助5名贫困大学生读书,首批5年共25个。

  1992年2月21日,对于腊英一家来说是个“黑色”的日子,毕生才刚参加完高平市劳模大会,就骑上自行车到邻村的亲戚家商量抚养孤儿事宜,返程途中被汽车撞伤,不幸遇难。

  毕生才走了,25个大学生怎么办?他给女儿腊英出了一道难题,也把她推向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爱的升华——“咱是共产党员,不要老想自己的事,心里要始终装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1992年5月26日,带着父亲生前的全部积蓄9000元和自己的1.1万元,腊英来到太原,与山西省经济管理学院磋商,设立了“毕生才奖励基金会”,当年9月,又在高平市教育局设立了“毕腊英教育奖励基金会”,每年把全家辛勤劳动所得的5000元作为奖励基金。1993年4月1日,她又把父亲遇难的事故补偿费1万元捐献给伯方村小学,设立了“毕腊英教育基金奖励会”。1997年春节刚过,在高平市妇联扶贫助学的活动中,腊英又资助8名失学儿童读书,每人每年300元。在高平市妇联护苗成才活动中,腊英又捐助10名失学儿童。

  2001年9月,她在原宅基地上建起了“腊英幼儿园”。她规定,毎个孩子毎月只收10元学费,对家庭特殊困难的孩子要全部免收学费。几年来,她创办的幼儿园入托人数已达100余人,幼儿园每月只有500元收入,而3位教师的工资每月就得1200元。差额部分都由腊英支付。

  爱的付出——“苦点累点不算啥,只要孩子能上学,咱心里就舒坦。”

  30多万元,不是一个小的数字。毕腊英是富翁?周围的群众说:“其实,她们家仅仅是个小规模养殖户。”

  毕腊英家靠磨粉养猪,经营着一座百头养猪场。她和丈夫每天起早贪黑地侍弄着心中的 “摇钱树”。

  有人给她算过一笔账:仅拌食喂猪这一项,按100头猪计算,每顿吃食60担,1天3顿就是180多担,一担浆食40勺,从磨坊的大缸里一勺勺舀进桶里得7200勺,再从桶里舀到猪槽里又是7200勺,加起来一天要舀1.44万勺。

  难怪有人说:“腊英的钱是一勺一勺舀出来的!她捐的不是钱,是血汗,是一颗滚烫的心!”

  的确,养猪不但辛苦,弄不好还会赔钱。有一年,猪价暴跌,赔了2000多元。那年没钱买煤,腊英就随着乡亲们到公路上扫煤渣。

  有的人看到腊英也去扫煤渣,讥笑、挖苦随之而来:“有钱供别人家孩子读书,却没钱买煤,真是笑话!”那一年,她真的硬撑过来了,许诺的助学资金全部到位。

  采访时,腊英有个心愿,想建一座存栏500头的养猪场。她说:“到那时,会有更多的钱,会让更多的孩子上得起学。” (记者方永利 通讯员宋和平)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