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27 14:37 |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7日 04版 | 查看:512次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暖暖地照进一间刺绣传习所里,在当地被誉为“绣娘”的李巧亮正一脸幸福地忙碌着……
虎年将至,李巧亮不仅为自己的手工艺品刚刚参加过国际展而喜悦,还为当下手工艺品萌萌虎的订单不断、供不应求而忙碌。这些天,她正和家人忙活着赶制布老虎。
“这些货,咱不仅要按时交,还要保证质量,决不能有一点瑕疵……”李巧亮对身边的人说。
今年59岁的李巧亮,家住河南省宝丰县春风路西家属院,自幼跟着奶奶和姑姑学习刺绣,后在服装厂、机绣厂、地毯厂工作,是宝丰县非遗项目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几十年来,她一有空,就拿出针线筐,绣荷花、绣金鱼、绣小鸟……绣出的花虫草鱼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深受大家喜爱。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会刺绣的人变少了,学刺绣的人也变少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面临着挑战。下岗后的李巧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直梦想着建一个家庭刺绣传习所,为大家传授技艺,但因手头不宽绰,一直没有实现。
2020年,当地政府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出资16000元,帮她整修了墙壁和地板,安装了灯具,购置了货架、桌椅等配套设施,在她家建起了一个30平方米的刺绣传习所,支持她在家传授技艺。后来,政府还将她聘为县里的公益课堂教师,每月给她2000元的材料和生活补助费,让她定时到公益课堂授课,到学校为大家传授刺绣技艺。有了生活保障和教学场地,李巧亮每天快乐地忙碌着,浑身仿佛有用不完的劲儿。
然而,事情的发展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一开始,到公益课堂和传习所的学员很多。但是时间长了,李巧亮发现一些老学员改了行,新学员明显减少。究其原因,很多人反映,通常一个成手,在材料齐备的情况下,纳一双鞋垫儿、做一双虎头鞋,需要三至四天,但做成后,在县区高价能卖四五十元钱,在郑州也只不过六七十元钱……市场销售效益不佳,成为传统手工艺传承发扬光大的障碍。李巧亮认识到,若想把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就必须让大家学成技艺后,能增加收益,这才是把传统工艺发展下去的根本。
李巧亮就这个问题与来访的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主任申红霞进行了交流。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该中心便积极组织带领她和其他非遗手工艺项目传承人参加省市内外举行的“百年百艺 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匠人匠心 非遗大集”等展览活动,并带她出外考察学习。
说来也巧,2021年10月,国际手工艺品展在韩国举行,李巧亮的作品萌萌虎(布老虎)和五毒金蟾被推介选中展出;2021年11月1日,李巧亮的作品又在河南郑州西亚斯学院国际文化节绽放异彩。高价定制的客商也接踵而来。她把订单分给老学员,把订单情况分享给新学员,公益课堂和传习所又热闹起来了。这一连串喜讯对李巧亮产生了极大的精神鼓舞,也增强了她进一步把传统手工艺传承好的信心。
“做梦也没想到,做了大半辈子的刺绣,俺的作品现在竟然走出了国门,参加了国际展,真是太幸运了!”李巧亮说。
最近一段时间,李巧亮经过考察,发现网店上销售一双虎头鞋能够卖三百多元。于是,她把自己开网店的想法告诉了到她家走访的申红霞。这些天,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正在帮她筹措网店的事宜。下一步,李巧亮打算利用网店,把产品销到国外,增加学员的收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也让世界人民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郭明远)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