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谁来保护网民的隐私?

发布时间:2010-11-05 00:14 |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0月21日 19:48:03 | 查看:1120次

  新华网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何宗渝 马姝瑞 付航)近日来,国内外关于网络隐私话题屡见报端。继腾讯和360关于网络隐私的纷争不断升级引发国内网民持续关注后,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也被曝泄露用户信息,“谷歌街景”也因在加拿大搜集个人信息再次陷入信任危机。

  接踵而至的网络隐私事件在引发广泛关注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都有谁侵犯了网民的隐私?该由谁来保护?网民何时才能脱下“皇帝的新衣”?

  企鹅与盾牌的纷争再次引发网络隐私担忧

  9月底,一场关于用户网络隐私的“口水战”骤然爆发,一方是以盾牌形象傲立于互联网安全领域的360公司,一方是以企鹅形象赢得数亿用户的即时通讯软件大亨腾讯公司。360公司总裁齐向东21日表示,360已经收到腾讯起诉的通知,“我们将反击腾讯公司。”

  两大互联网巨头的纷争逐步升级并诉诸法律,属于“神仙”打架,而作为“凡人”的网民更关心的则是自身的隐私安全。

  在合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王晶晶告诉记者,自己用QQ已经十来年了,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QQ都带来了不少便利。按照360的说法,QQ会在未告知的情况下扫描与聊天功能不相关的电脑文件,甚至还包括网银程序。“除了电脑里有大量文件,我还经常在网上购物,虽然腾讯公司说扫描不包括网银账户和密码,但这不能不让人担忧。”

  无独有偶,微软“进程监视工具”、Comodo防火墙、AVG等其他软件,也能监测到腾讯QQ和TM扫描用户文件的行为。

  而腾讯公司显然不认可360的说法。面对质疑,腾讯公司称扫描用户硬盘是为了保护QQ帐号安全,并以“QQ产品团队”的名义发布了措辞强硬的声明,称“‘360隐私保护器’的监测结果是对QQ用户的恐吓和误导”。在这一声明通过QQ弹窗新闻、QQ聊天窗口推送给全国数亿网民后,腾讯公司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向360公司提起诉讼。

对此,360公司除了表示将反击之外,还公布了腾讯网“捏造假新闻”和“恶意封杀360产品”的多项证据。齐向东表示:“隐私保护是每个人上网时的头等大事。无论‘360隐私保护器’触犯了哪些大公司的利益,我们都会将其作为重点项目持续做下去。”

  不只是360,国内另一杀毒软件公司金山安全公司11日也推出了“金山隐私保护器”,并声称“金山隐私保护器”不针对具体的某款软件,而是保护用户的隐私文件,并告知用户,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我们开发‘360隐私保护器’的目的是帮助不懂技术的用户监控电脑中软件的行为,用户可自定义‘个人隐私文件’,当这些文件被木马病毒或各种商业软件偷偷查看时,‘隐私保护器’会记录并向用户发出警报,近日又新增了帮用户‘清理隐私痕迹’的功能。”齐向东说,因为“360隐私保护器”简单、实用,虽然还在公测阶段,但目前用户已超过1亿。

  网民“在路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360和腾讯的纷争,我无法辨别孰是孰非,两家的产品都是我的常用软件,我只关心我的信息安全。”

  “遍野狼烟”织就“皇帝的新衣”

  正当360和腾讯的纷争打得如火如荼之时,19日,一篇包括数百位国内演艺界明星、主持人私人电话号码的帖子在国内许多网站上疯传。帖子的来源难以考证,但不排除可能是某位经纪人或娱乐记者的个人通讯录被木马控制后泄露到网上。

  据了解,木马等恶意程序一直是隐私信息泄露的罪魁祸首。根据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的信息,2009年中国境内被木马程序控制的主机IP数量达到26.2万个,被僵尸程序控制的主机IP数量为83.7万个。

  然而,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除了木马外,互联网企业搜集用户数据、分析用户上网习惯的行为也愈演愈烈,各种公开扫描用户隐私数据的软件也层出不穷。据外电报道,美国最大的50家网站在每个访问者的电脑上平均安装了64种追踪技术,而且通常都不给任何提示。

 加拿大个人隐私局官员19日就指责了“谷歌街景”,在合成街景图像过程中通过无线网络搜集个人信息,内容包括电子邮箱、用户名和密码等,甚至连个人就医状况信息也包括在内。

  美国《华尔街日报》18日也报道了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的许多流行应用程序存在隐私漏洞,这些应用程序将用户及其友人的身份证号码发送给了数十家广告和互联网跟踪公司。这些ID号码可用于查找用户的真实姓名及其他公开信息,并有可能被捆绑于用户在这些应用程序的活动中。

  美国国会议员爱德华·马基和乔·巴顿致函Facebook称,“这一系列对消费者隐私权的侵犯是令人担忧的原因之一”,并要求Facebook在27日前提供更多应用程序处理用户信息的详细资料以调查其侵犯隐私行为。德国食品、农业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部长伊尔塞·艾格纳和司法部长扎比娜·洛伊拉特霍伊塞尔·施纳伦贝格尔也批评Facebook缺乏对互联网用户隐私尊重并在数据管理方面欠缺考虑。

  而在国内互联网领域,隐私泄露的状况则更为严重,可谓是“遍野狼烟”。互联网公司大都使用了cookies技术,进行诸如保存浏览记录、在网页上保存密码、针对不同用户进行广告投放等行为;某些招聘网站不经应聘人允许,将应聘人个人资料随意转售情况泛滥成灾;网上也出现专门出售个人信息的网站,提供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各种个人信息,出售的价格也极其低廉,1000条的售价仅为100元,无数网民都因此深受广告骚扰和各种欺诈、敲诈的危害。

  计世网总经理欧阳斌认为,不仅仅是即时通讯工具涉及隐私,在网民选择各种客户端或是应用的时候,都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窃取和贩卖用户隐私的事件无处不在,网民时时刻刻都穿着‘皇帝的新衣’。除非不用,否则只有走运或不走运,中国网民没有话语权。”

  保护网络隐私该如何践行?

  对于数量庞大而又不懂技术、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的普通网民来说,该由谁来保护他们的隐私?又该如何保护他们的隐私不受侵犯呢?

  曾组织“惠普质量门”维权的公益律师联盟17日宣布,已经有500余名网民在其协助下,就“QQ软件暗中扫描用户硬盘、涉嫌侵犯用户隐私权”集体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腾讯公司公开道歉并索赔9920.1元。这将是国内首起互联网用户保护隐私的大规模维权事件。

  通过诉诸法律无疑是一种途径,但让弱势的网民独立去面对“遍野狼烟”,如果没有完备的法律保障和监督机制,恐难奏效。

  据了解,目前我国互联网管理相关的法规包括《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多年从事网络隐私权研究的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梅绍祖说,关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散落在刑法等法律法规中,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关于保护网络隐私的法律规范,立法相对还欠缺。

  公益律师联盟首席律师、北京卓智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主任姚克枫认为,在互联网上有效保护个人隐私权,首先要大力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这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一定的距离。

  例如,美国和欧盟不仅建立了互有差异的法律体系,而且在电子商务上所涉及的个人信息使用上,达成了《美国-欧盟信息安全港》协议,这也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较为完善的跨区域隐私权保护法规。

  然而,由于法律建设通常是滞后于社会实践,因此必须要建立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来制约互联网企业。姚克枫认为,要解决网民隐私保护问题,一方面要推动现有法律法规的完善,但另一方面,行业内公司之间的互相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

  “就像这次360和腾讯的纷争,不管360曝光腾讯QQ‘窥私’行为是否涉嫌违反了不正当竞争法,但这个‘隐私保护器’无疑让普通用户有了可以监测第三方软件行为的工具,这对任何企图在用户电脑中干坏事的软件厂商来说,将是一种威慑。”姚克枫说,“从这个意义上讲,360与腾讯的纷争无论是谁输谁赢,对推动社会更加关注隐私权保护,无疑是有益的。”

  姚克枫的观点也得到了经济学家、法律专家马光远的认同。他表示,现有的绝大多数用户隐私条例是由企业单方面制订的,没有真正体现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对用户来说是不平等的条款。隐私保护需要行业和用户的共同监督,网民起诉腾讯也好、腾讯和360互诉也罢,希望这些成为隐私保护机制走向完善的开始。

  “不怕360和QQ吵架,怕的是经常一起喝茶。”马光远说。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