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11 16:49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1月11日 01 版 | 查看:733次
铁窗内,35岁的吴某常常想:如果有一个完整的家,自己或许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2016年,他因参与一起刑事案件入狱,办案民警细心地发现,其幼年可能有过被拐卖的经历。这条模糊的线索,一直被民警记在心里,并连续追踪多年。
不久前,天津警方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找到了他的亲生父母,并把他们接到天津来与儿子相认。跨越28年,一家人终于相聚。
“这么多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再见儿子一面。”28年后的相见,是在天津市的监狱会见大厅里。那是一场特殊的认亲仪式,一家人相拥而泣,久久不愿分开。
近日在天津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百姓票选活动中,天津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打拐民警组成的“团圆”行动团队,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新时代公安民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真挚情感,展现了“用警徽照亮回家路”的决心和执着,赢得百姓评审团一致好评,获得现场票选第一名。
“盯住积案不放手,案件一日不破,专案组一天不撤”,天津公安机关始终对拐卖犯罪秉持零容忍态度。2021年,天津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宗旨,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推进失踪被拐儿童与家属团圆,相继破获拐卖案件36起,抓获嫌疑人49名,解救被拐妇女28名、被拐儿童86名,帮助81个失散家庭实现团圆梦。这些亲人大多失散多年,最长分别了58年。
吴某没想到能有机会与亲生父母团聚。2016年夏天,天津公安机关在侦办一起刑事案件时,对嫌疑人吴某进行耐心劝导,了解到他从小被收养,成年后离“家”步入社会,结交了一些社会闲散人员,误入歧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民警观察到,对前途的迷茫、对亲情的渴望,让吴某心神不定、情绪反常。办案民警告诉他,会努力帮他寻找亲生父母,这句承诺令从小缺少关爱的吴某十分感动。
民警将他的血样信息反复比对,随后,辅警孙毅和同事多次远赴其户籍地福建省泉州市开展实地调查工作。民警一次次走访当地群众,发现他的户籍地早已拆迁,“我们就通过属地派出所查找老街坊的现住址,有福州、厦门、泉州……”每次出差调查都要花上一周左右的时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老邻居提供了关键信息:1993年,当时六七岁的吴某操着贵州口音,被“奶奶”抱回家。获得这仅有的线索后,民警将查找工作重点放在了贵州,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警方不间断地开展调查走访和核查对比工作。2021年7月初,好消息终于传来,吴某的亲生父母找到了。
见到吴某后,父亲含泪叮嘱儿子:“一定要认真改造,别辜负民警同志对我们的恩情,我们会等着接你回家。”
“尽全力让每一个失散家庭团圆,这是我们打拐民警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天津市公安局和平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陈博看来,从当年的“打拐”行动到“团圆”行动,“这个名称的转变,就是从侦查破案向为民服务转变,考验工作能力,更考验民警的毅力”。
不久,天津市公安局红桥分局同样传来好消息,林某与失散32年的亲生父母相见。今年3月,红桥分局民警在工作中了解到福建籍男子林某是抱养来的孩子,但他关于如何来到林家的记忆已模糊。经过大量工作,民警确认林某很可能是湖南陈姓夫妇丢失32年之久的儿子。
当年1岁5个月的儿子如今已到而立之年,一家人在认亲现场失声痛哭。公安红桥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孙磊说,案子跨越的时间越长,案情就会越周折,“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工作的努力和执着”。
天津市公安机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力以赴破积案、抓嫌犯、查找失踪被拐儿童,推动“团圆”行动向纵深开展,让更多失散家庭早日团圆。
“只要还有一个家庭没有团圆,我们反拐、打拐的脚步就永不停歇。”孙毅坚定地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