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骞、曾宪九、林巧稚、诸福棠……一批世界级医学大家从这所学校走出(图)

发布时间:2021-12-29 19:50 | 来源:瞭望 2021-12-27 15:07:06 | 查看:746次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

➤一是悲悯。不仅对眼前照护的病人深存同情和关爱,也对更广泛的人群乃至人类心存关怀和责任,这样的恻隐助人之心,是学医从医的动力根源

➤二是专注。学医、从医必须心无旁骛地尽智能、体能之所及,全身心地投入到照护患者和医学卫生健康事业中

➤三是自省。医学是一种最不容错的学科。医学容不得自作聪明,医者不可自以为是。无论是做临床、做研究,还是与人打交道时,都要深存慎独、自省之心,善于检省自身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董瑞丰 徐鹏航

  百年协和,见证了现代医学在中国大地的扎根与昌盛。

  北京,东单三条九号。摩登高楼环绕下,一组红柱灰墙绿瓦的中式建筑闹中取静。1921年在此落成的协和医学院,始终是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治学的沃土。

  这里,是中国现代生命科学、科学医学、护理学、公共卫生等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这里,中国首开八年制医学教育,建立严格的教学与淘汰制,中国高等护理教育体系、住院医师培养体系、公共卫生教育和实践制度等逐一创立成型……

  1935年至1937年,中华医学会成立第一批12个专科学会,在创始专科学会会长中,有9人来自协和。1955年,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中,协和占医学界的三分之二。

  新中国成立后,协和的学生不仅在医院见习、实习,还必须去防治结合的社区卫生所、防疫站,进行常见病预防、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实践。

  百年间,协和人从未懈怠对人类健康的坚守: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使中国消灭了小儿麻痹症;开展防治和研究工作,使我国全面控制、基本消灭麻风病;创建中国医学细胞遗传学科,开展中国人疾病基因研究……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协和医学院在病原确证、动物模型、治病机制、传播途径、疫苗研发、政策建议等方面产出多项硬核成果,彰显了医学科技领域排头兵的作用。

  当前,国际上医学教育变革之风正劲,现代医学教育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医学教育往何处走?协和医学院义不容辞肩负起改革引领者的担当。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说:“过去100年间,协和带动了以科学医学为特征的现代医学在中华大地的开花结果,为中国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文明带来很大的进步。站在新百年的起点,协和除了在科学技术上要继续领先,更要进一步在思想、理念、体系建设上,为中国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百年协和:当“以天下为己任”

  《瞭望》:一众科学明星谱,一部医学创新启示录。协和医学院100年间可谓群星璀璨,涌现出众多医学大家,你认为这其中呈现了一条怎样的求真探索、勇攀高峰之路?

  王辰:百年来,协和医学院引领和推动了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人曰:“一部协和史,半部中国现代医学史。”

  百年协和,风雨春秋,积淀厚重。协和医学院将科学医学引入中国,绘就了中国现代医学的一条主线。中国现代医学史上众多标志性的人物和事件,都与协和医学院相关。

  100年间,协和医学院涌现了一批医学领域的世界级大家,培养了中国大部分临床、护理和公共卫生学科的宗师。例如内科学家张孝骞、外科学家曾宪九、妇产学家林巧稚、儿科学家诸福棠、护理学家聂毓婵、卫生学家陈志潜等等,都是其所在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不仅如此,协和医学院还汇聚了一批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始祖级”学者。比如中国现代生理学的主要奠基人林可胜,中国现代生物化学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吴宪,首先揭示麻黄碱药理作用的陈克恢,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元勋顾方舟,以及北京猿人的正式命名者、解剖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步达生,等等。

  可以说,协和医学院是中国科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这些大家的带动下,100年间,协和医学院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和文化,其中以下三种心性被引为校风:

  一是悲悯。不仅对眼前照护的病人深存同情和关爱,也对更广泛的人群乃至人类心存关怀和责任,这样的恻隐助人之心,是学医从医的动力根源。

  二是专注。学医、从医必须心无旁骛地尽智能、体能之所及,全身心地投入到照护患者和医学卫生健康事业中。

  三是自省。医学是一种最不容错的学科。医学容不得自作聪明,医者不可自以为是。无论是做临床、做研究,还是与人打交道时,都要深存慎独、自省之心,善于检省自身。

  《瞭望》:精神和文化无形,却最是绵长稳固,决定着一个机构和学校能否历久弥新。你认为协和医学院形成了怎样独特的品格和气质?

  王辰:我们试着凝炼协和精神,共有4条:尊科学济人道,寓高贵于朴实,以天下为己任,助众生求福祉。

  尊科学济人道——尽管有多种医学模式,但现代医学的核心与主流是科学医学。协和医学院的校训尊科学济人道,点出了学校的立意与宗旨,即尊重科学、依靠科学、遵循科学、发展科学,以科学作为实现人道目的的基础与路径。强调科学,是协和医学院一个重要特点。

  寓高贵于朴实——协和人将思想和精神的高贵体现于朴实的行为中。不求奢华,不“花枝招展”,不“忸怩作态”,不吹嘘奉迎,不沽名钓誉,不欺世盗名。治学严肃,著文谨慎,救人出实力。以朴实的态度和行为塑造高贵的人格,成就高贵的人生。

  以天下为己任——协和医学院一百年来产生了众多医界巨擘,为国家乃至世界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协和人应有“以天下为己任”“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士子之心和家国情怀。协和人应当知道,只有成国家之事,才能就自己之大成。

  助众生求福祉——这是最终目标。众生的福祉不是医生能全部给予的,但是医生能从科学技术的角度、从维护生命健康的角度给予帮助,照护人类和众生万物。

  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是普济天下的博大情怀与对人类的责任担当。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是协和学子必须秉承的观念和行动。担天下之责任者才能得天下之尊敬。中国当如此,协和当如此。

  医学教育:应是最高层级的教育

  《瞭望》:坚持医学精英教育,协和在医学教育模式上有哪些特色和创新?

  王辰:历史上,协和医学院做了许多开风气之先的事情。比如,建院伊始就在中国最早开创了八年制医学教育模式,2018年又肇启我国“4+4”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再开中国医学教育先河。

  “4+4”学制,第一个“4”指4年通识性的本科教育,第二个“4”指4年医学院医学专业教育。在本科教育阶段,学生们可以分布在各学校学习各自专业,同时修完医学预科课程并通过医学院入学考试之后,再接受4年医学专业培养,毕业时可以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瞭望》:那么现在我国的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已是百花齐放。协和这朵花,如何才能展现强大的生命力?

  王辰:协和在医学界不是一个普通的学校,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行院校一体化体制。校乃院之肇始、之文脉。院乃校之依托、之创新泉源。院校担负着国家和民族的使命,如何在新百年中不辱使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协和师生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瞭望》:你一再强调医学的多学科性,为什么医学生要具备多学科背景?如何使多学科的基因融入医学界?

  王辰:医学以自然科学与技术,社会科学与方法,人文学科与文化为基础,通过健康促进和针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等方法来达到健康目的。

  医学的手段也是多元的,既有科学的、技术的,也有社会的、人文的手段,绝不仅仅是我们所惯常采用的生命科技手段。

  我有深刻的感触,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一大短板,就是从高中生里直接录取的医学生,基本上是按照生物医学的模式来培养的。在此模式下,学生们较缺乏理工、社会、人文、管理等多学科的素养,这与国际上已经成为主流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去甚远。

  客观上,我们也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一所医学院上求其“多学”,而医学又需要医学界具有多学科性。因此,按照“4+4”医学教育模式,从各大学统揽已经接受过各个专业背景的优秀本科生进入医学院,是实现“三纳”目标,即纳多学科背景者学医从医、纳爱医者学医从医、纳天下贤才学医从医的最佳选择。这是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试验田,也是协和医学院必须担负的历史使命。

  追求“上医”境界:群医学理念助推人民健康效益最大化

  《瞭望》:协和医学院2020年将公共卫生学院更名为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你也在多个场合推广“群医学”理念。群医学是什么?

  王辰:首先我们简要厘清医学、卫生、健康三个概念——医学是原理与基础,卫生是行动与过程,健康是目的与结果。

  我们再看医学的体系分类。按照不同的关注点和侧重,医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临床医学,侧重于精细化地照护个体健康,作为个体卫生的医学基础,达到个体健康的目的;另一类就叫群医学,群医学是运用、融合当代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技术和学术,动员现实可及的资源,从健康促进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等方面,统筹个体卫生行为与群体卫生行动,作为公共卫生的医学基础,推动健康公平,实现人群整体与长远健康效益最大化的一门医学学科。

  长期以来,我们对医学生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的意识、观念和行为培养较弱,医学界注重个体,而对群体健康利益的关注不够;又将预防医学从临床医学、群医学中割裂出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之道,是树立群医学观念,彻底改变过去狭义的医和孤立的防的观念与做法,在教育与医学卫生工作中体现健康促进与针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一体的思想与作为。一个具体的需要改变的医学教育问题是,医学院中不宜再分设临床医学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而应统一设为进行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专业,从根本上弥合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之间的裂痕,真正促进医和防融合一体。

  《瞭望》:群医学将为中国医学和卫生事业发展带来哪些推动?

  王辰:人民健康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经济政治问题。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医学的知识、技术和学术,如何转化成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大处方。即医学的原理,如何转化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照护从个体到群体的综合社会行动,进而取得群体乃至人类健康效益最大化的结果。协和医学院从创建之初,就是要培养医学家、护理学家、卫生学家、社会卫生管理专家,这就是推行从医学向卫生、健康转化的人才设计。

  未来,相信群医学的兴起会深刻改变现代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的整体面貌:一是促进医务人员观念和行为转变,使之从注重个体到关注群体健康;二是从临床医学界仅关注诊治,预防医学界仅关注预防控制,到均实行全方位连续性健康照护,包括健康促进和疾病之防诊控治康;三是更有力地动员社会资源,并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其应用效益最大化;四是促进医学界与社会各界的协同,形成照护健康的合力;五是促进人类与环境友好。实践群医学结果是实现人群整体与长远健康效益最大化。应当意识到,发展群医学或是使中国医学能够领先世界的一个重要机遇。

  在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过程中,医学界必须倡行对人的全面全程照护,并要积极与社会各界充分协同融合。古来有训:“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就是我们追求的上医境界。未来医学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秉持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协同社会各界力量,使公共卫生事业的承担者由小众而大众,构建起强大的现代公共卫生体系。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