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国家公祭日:凝视深渊的张纯如 以生命记录南京大屠杀(3图)

发布时间:2021-12-15 20:51 | 来源:映象网 2021-12-13 20:03 | 查看:4355次

映象网讯(记者 李昌)今天(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上午,映象网记者连线了美国云端“南京祭”2021活动的参与者,旅居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的河南退休历史教师陈安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她向记者讲述了向世界揭露了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女斗士张纯如的故事。

“退休前,每每讲课讲到南京大屠杀,都是一种煎熬。而有一位女记者,却勇敢的选择凝视深渊,她就是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的作者张纯如。”

陈安吉介绍,张纯如祖籍江苏淮安,祖父张铁军曾是国军抗日将领,后调任南京。日寇侵华南京被攻陷时,张铁军全家坐上了最后一班逃离南京的船,而身后,几十万无法逃离的南京百姓惨遭屠杀——这成了张铁军全家心中永远的痛。

受家庭影响,“南京大屠杀”变成一个问号,藏在张纯如心里。她曾去社区以及学校的图书馆寻找资料,结果却一无所获。

26 岁时,张纯如参加了美国库比蒂诺市举办的“南京大屠杀纪念图片展”,现场展出的图片,让她看到了“人间炼狱”。而最让张纯如无法忍受的图片,是一个中国人跪在地上,头被砍掉还没掉落在地上的一瞬间……

心痛和震惊之余,身为记者的张纯如决定写一本书,揭露“南京大屠杀”那段被人为抹掉的惨烈历史。

于是,张纯如着手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和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完成了初步资料准备,又前往北京、上海、杭州进行为期 6 周的深入调查。她还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直被忽视的南京大屠杀亲历者约翰·拉贝和美国传教士魏特琳的日记。

1995年夏天,张纯如来到南京,亲自走访了十余位幸存者。她凝视着幸存者的双眼,倾听并记录下他们的故事。一路风尘仆仆,但一刻都未曾停歇。

1997年,在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面世。这本书向世界揭露了南京大屠杀暴行,让许多普通西方读者了解到人类历史上这黑暗一页。

据悉,书籍一经出版,就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连续 3 个月被《纽约时报》评为最佳畅销书,并且再版了 15 次,印量高达 50 万册。在它的影响下,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摄制组都前往南京,希望用影像的方式重现当年那段历史。其中,好莱坞导演比尔·古登塔格拍摄的纪录片《南京》上映后,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正所谓“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在记录南京大屠杀受难者经历时,张纯如每一次写作都不得不直面残忍的人性,太多沉重的事实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的内心开始变得极度敏感。张纯如曾表示,她的内心承受了巨大的伤痛,“因为(暴行)真的动摇了我关于‘人性本善’的基本信念。”

在写作过程中,面对日军的暴行,张纯如甚至产生了不良身体反应:“很多次,我开始痉挛性地颤抖,根本停不下来,好一阵子都停不下来。后来我注意到我开始脱发,在梳头发的时候都会有大片的头发脱落。”

而《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的出版,也给张纯如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出版后,她收到了很多恶毒的恐吓信和电话,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她只能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家人的信息。

不仅如此,在如山的罪证面前,日本右翼民族主义分子竟然对书中描述的暴行持否认态度。某日本右翼作家甚至称:“我们没有在南京实施大屠杀,那些完全是中国人伪造出来的。”这些言论对张纯如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2004年,正在撰写第四本书的张纯如陷入重度抑郁症,最终选择结束自己36岁的生命。

“张纯如是一位勇敢的女斗士,敢于直面黑暗的人性和战争的残暴,把一段几乎被西方遗忘的历史重新揭开。”陈安吉介绍说,美国当地时间12月11日,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女士也参加了“南京祭”活动,她在南京祭上发声,表示张纯如写《南京大屠杀》一书,是想告示整个世界,我们要努力地发掘历史的真相、主持正义、维护真理,就是希望这种惨案不要再发生,希望日本能够真诚地向中国人民道歉。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