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照金精神(图)

发布时间:2021-11-22 18:55 | 来源:中国军网 2021-10-25 06:34 | 查看:657次

红色星火映照金

■解放军报记者 闫 延 李 蕾 通讯员 蒲杰鸿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习近平

夕阳西下,霞光绚烂,陕西照金1933广场在青山映衬下格外雄伟壮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前,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3位革命先辈的雕塑巍然屹立,深情注视着这片他们曾经战斗的红色土地。

他们的眼神里,有对红星桥上那颗硕大五角红星的深情热爱,有对这片赤热大地上燃起的革命火苗的无限憧憬……

1932年初,红军陕甘边游击队来到照金,为这片历经兵患匪祸、压迫剥削而满目疮痍的土地,点燃了革命的火种,并在那个动荡飘摇、风雨如晦的年代发展壮大。

以星星之火,起燎原之势。深秋,记者循着历史的足迹,探寻在西北大地上,中国共产党人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

薛家寨海拔1600余米,绝壁如刀劈斧砍,易守难攻。薛家寨上没有寨,所谓“寨”只是山崖上几个天然形成的石洞。此地相传因唐末薛刚屯兵练武而得名,以雄险著称。

站在山脚仰望,目之所及尽是石峰之险峻。没有想到,这被古人“叹其险”的陡崖,竟是红军的栖身之所;更没有想到,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曾发生过气壮山河的殊死战斗。

1933年10月,薛家寨寒风凛冽,一片肃杀的气氛。游击队和红军留守人员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凭险扼守,鏖战数日。后来由于叛徒引路,敌人秘密爬上薛家寨,保卫战进入白热化。在激烈战斗中,把守在寨门的12名战士全部牺牲。

四号红军寨边上是千仞绝壁。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数名女游击队员宁死不屈。在子弹打光后,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她们纵身跳下悬崖,仅3人生还。

凭栏遥望,记者不禁沉思,面对艰苦环境、残酷围剿、枪林弹雨,红军将士何以能将生死置之度外,为党的事业流血牺牲直至最后一刻?

答案就在烈士的遗言中。

陕北共产党发起人、烈士李子洲在狱中受尽折磨。敌人问他“信仰什么主义?”他回答道:“信仰列宁主义。”烈士王泰吉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地说:“这头颅任你割断,这肉体任你踏践,一切听自然。”谢子长在入党时庄严宣誓:“我把一切都交给党了,我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呜咽的山风中,那一句句动人心魄的话语穿透时光,回响在记者耳畔。记者不禁思考,这里还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牺牲?

据不完全统计,为保卫陕甘边革命根据地,600余名在册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更多的无名烈士在鲜血染红战旗的那一刻,把名字留在这片红色土地上……

惨烈艰辛的革命历程,在讲解员郭宇飞满怀深情的描述中得以还原。郭宇飞是一名来自新疆军区某旅的编外讲解员,休假期间,陕西籍的他主动申请来到薛家寨革命旧址担任红色讲解员。郭宇飞告诉记者,他的前辈曾参加过保卫照金苏区的战斗,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不仅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更是他心中的精神高地。

“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点燃了西北革命的星火……”“一边挥泪掩埋好战友的遗体,一边扛起战友的枪继续前进……”在郭宇飞的带动下,许多陕西籍战友纷纷加入红色讲解员行列,向游客宣讲先烈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从陈家坡会议旧址、兔儿梁革命遗址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一幕幕真实鲜活的历史场景,让记者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谢子长在一场战斗中身负重伤,弥留之际,他惋惜地说:“就这样死了,我对不起老百姓,我给他们做的事太少了。”

刘志丹在远征前,给妻子留下一封明志信:“加入党,就要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刘志丹的外孙女婿说:“外公去世时,他的皮包里只有几支香烟和半截铅笔,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财物,但却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

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毛泽东同志曾题词,称赞习仲勋始终做到了“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从1930年起,习仲勋便积极开展兵运工作,建立营连党组织,为战争年代红色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做了许多探索性、开创性的工作。“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就是当时老一辈革命家的共同信念。

如今,在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师生们深情讲述革命先辈的事迹,让红色故事走进校园,让革命精神走进孩子们心中。“聆听革命英雄的故事,我更懂得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采访中,该校一名学生对记者说。

李妙斋烈士牺牲后,敌人把他的棺木挖了出来,附近村民在敌人离开后又偷偷上山,将烈士遗骸重新入殓下葬。

这背后折射的,是人民群众对红军的真挚感情。

照金纪念馆副馆长宋建斌介绍,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主持召开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时,因为当时参会的代表多数不识字,所以采取简单有效的“投豆得票”办法。代表们说:金豆豆,银豆豆,颗颗不能随便丢;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此举赢得广泛赞誉,当地群众说:“我们都愿意跟着共产党走。”

一次红军南下突围返回途中,冒险截获敌船。看到船上是敌人运送的面粉,红军就将好不容易得来的粮食分给贫苦群众。

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至今还在照金口口传诵。

在薛家寨革命旧址,记者看到了一个个残存的工事。一位红军后代介绍,他的长辈告诉他,当年为了帮红军建工事、修堡垒,群众自发拿肩扛、用背驮,将一篓篓黄土从远处挑过来,这就是“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生动写照。

斑驳的墙面,见证着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同甘共苦。记者耳边不禁回响起习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站在薛家寨望向远方,曾经被烈士鲜血浸染的黄土高原一派欣欣向荣景象。采访中,村民王大妈为记者唱起一段山歌:“子弟兵拉扯着咱踏进‘致富门’,乡亲们也要加把劲—嘿!跟着共产党奔好日子哩!”她告诉记者,武警陕西总队铜川支队持续帮扶村民,拿出了很多精准扶贫举措。有了党的好政策,有了军民团结亲如一家的好作风,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图片提供:张 立、吴英豪;图片合成:孙 晨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