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上行医人 ——追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山西省吕梁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李廷俊

发布时间:2021-11-16 19:09 |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16日 03版 | 查看:1232次

【道德模范光明礼赞】

  蒙蒙细雨中,记者驱车行驶在吕梁山的小路上,两旁山峰耸立、沟壑纵横,不时经过的废弃窑洞,见证着这片土地曾经的贫瘠。

  1945年1月,全国道德模范李廷俊就出生在这里;2020年10月,他长眠于此。这位在乡村中成长起来的赤脚医生,一步步实践着自己“救更多的人”这个质朴想法。

  从医60余年,李廷俊为特困患者减免的药费、床位费以及资助的路费多达千万元,经他救治的30余万例患者,无一因缺钱而中断治疗。

  向山腰望去,一位村民背着竹篓穿行其间。恍惚间,那个整日翻山越岭,对中草药如痴如醉的李廷俊仿佛就在眼前。

“学医,可以救更多的人”

  李廷俊出生在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上庄村,生活十分清苦。小时候,他喜欢在广阔的田野上奔跑,喜欢观察地里成群的蚂蚱。彼时的他估计怎么也不会把蹦蹦跳跳的蚂蚱和暖胃助阳、健脾消食以及祛风止咳的良药联系到一起。

  7岁那年,村里成立了初级小学。开学前一天,李廷俊兴奋得一夜未眠,凌晨4点就赶到了学校门口,开始了勤奋刻苦的求学历程。不幸的是,李廷俊从10岁开始,爷爷、奶奶、大姐、二姐相继因病去世,他也因家庭原因不得不退学。离开学校的那一天,李廷俊失声痛哭。

  上学的希望没有了,对知识的渴望却更加强烈。与村里老医生石长华一次不寻常的谈话,让年少的李廷俊走上了艰苦而漫长的学医之路。一边下地干活,一边研读医书,捧起一本书能几夜不睡觉;一趟趟跑药铺,一样一样对形态、记属性、品味道;一年四季爬深山、钻老林,熟悉药材的生长环境、药性特点等。

  有一次,为了印证几味止血特效中药的效果,李廷俊就在自己身上试。他对着一块石头猛撞自己的膝盖,一次、两次都没有流血。第三次,他牙一咬、眼一闭,猛撞过去,“嘣”的一下,鲜血直流,疼得跌倒在地上。李廷俊让母亲把提前准备好的止血药拿了过来,没想到,药一敷好,血很快就止住了,第二天就结了痂,第三天痂就脱落了,长出了新肉。

  李廷俊不光研究药,还研究人。他把村里50岁以上的人在心里逐个梳理了一遍,发现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弯着腰走路。贫困、疾病、疼痛,把他们早早带入了老年。

  “学医,可以救亲人、乡亲,可以救更多的人。”小学四年级的文化水平,一贫如洗的家庭,没有师傅带……李廷俊的学医路,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

  18岁,成为武家庄镇上庄片联合医疗所的医生;28岁,当上吕梁市中阳县武家庄公社卫生院的正式医生……过硬的医术让年纪不大的李廷俊在十里八乡声名远扬,求医者络绎不绝。

  然而,李廷俊并未满足。36岁那年,他考入原山西医学院学习深造,其后拜国医大师路志正为师,领悟到“湿病学”的独到精髓。

“让来找我的病人,都能看得起病”

  1989年,李廷俊开起了自己的门诊部,随后给自己定下了三条不成文的规矩:就诊病人一律不收挂号费,贫困病人一律免收住院费,特殊贫困病人药费适当减免。这些规矩也延续到他后来创办的吕梁市中医药研究院和山西仁爱医院里。

  事实上,定下上述规矩的那一年,李廷俊的家庭经济情况并不宽裕,家里有7口人要吃饭穿衣。但为了行医救人,李廷俊义无反顾。就这样,在20平方米的房子里,靠着借来的5000元,李廷俊父子二人,张罗起门诊部的所有日常工作。

  开诊不久,李廷俊接待了一位肾衰竭患者的家属。因病情太过严重,患者无法来诊所看病,他便上门送医。治疗3个月后,患者病情大为好转。这位村里有名的老病号病情的恢复,一下子让李廷俊的诊所红了起来,每天来看病的人排起了长队。

  李廷俊心里十分明白,来找他看病的人基本上都是因为看不起病,想着能省些钱的人。当来自农村的病人,双手颤抖地打开衣兜上的别针,小心翼翼地揭开一层又一层的包布,把东拼西凑的皱巴巴的零钱捧到他跟前时,李廷俊心里很难受。

  “让来找我的病人,都能看得起病。”李廷俊的决心更加坚定。不仅如此,李廷俊还经常尽己所能关心病人。每逢过年,李廷俊都会邀请住院的病人到家里吃年夜饭。

  由于李廷俊医术精湛,前来就诊的人数不断增多,医院规模也随之扩大。2001年,“吕梁市中医药研究院”投入使用,当初那个20平方米的小门诊发展成为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大医院。

  2019年3月,为了鼓励钻研中医的学生,李廷俊向山西中医药大学捐赠200万元,用于设立“李廷俊仁爱奖学金”。

  “我真是身体不行了,不然我也去前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公好义的李廷俊专门跑到吕梁市红十字会向一线医护人员捐款10万元。

  “做人就应该做善事。”李廷俊的大儿子李平说,“父亲并不是赚钱多了才去捐款,父亲就是这样,对自己和家人很节俭,对病人和需要帮助的人却十分慷慨。”无论走到哪里,简单的短袖衫、发白的黑布鞋,永远是李廷俊的标配。

“将之前开出的经方验方整理成书,留给后人”

  用有限的生命,治好更多的病人;将之前开出的经方验方整理成书,留给后人。为了完成这两个心愿,2020年开始,75岁的李廷俊加快了自己的脚步:奔波于太原和吕梁之间,守护在医院和病人身边。然而,他还是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2020年10月15日,准备出发去太原整理医理医案的李廷俊,突感心脏不适,后因治疗无效去世。

  “要赶紧把经方验方整理出来。”李廷俊的三儿子李振平回忆说,这是父亲在离世前几个月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如今,李振平接过了父亲的衣钵,成为吕梁市中医药研究院的顶梁柱。小儿子李子平成了山西仁爱医院的院长,主要负责管理工作。“虽然父亲自己没能实现心愿,但是有我们在,父亲可以安息了。”李振平说。

  自打李振平学医的第一天起,李廷俊就对他说:“只要医书放在你的眼前,你身旁站的就不是你的父亲,而是你的师傅。”

  “背汤头,讲药理、药性,训练我们望、闻、问、切的基本功。”李振平从小便跟随父亲学习中医,阅读中医名著。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李振平不仅学到了父亲的医术,更学到了父亲的医德。

  在李振平的通讯录里,有一万五千多个患者电话,除了出门诊、钻研医术外,用短信、微信免费为患者诊断和开处方,亲自到药房抓药打包邮寄,都是他要忙活的事情。

  距离吕梁市200多公里的太原市,山西仁爱医院的王小勤也是李廷俊的得意门生。“目前,我们已经把师傅生前留下来的经方验方分成了6个病种,整理成文字13万字左右。”王小勤说,师傅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把从医60多年看过的病例,整理成书留给后人。

  2002年,王小勤身患严重的心脏病,李廷俊帮忙支付了昂贵的医药费,把他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作为一名医生,师傅教会了我如何当一名好医生;作为一名患者,我从师傅身上学到了如何对待病人。”王小勤说。

  仁在前,术在后。这是李廷俊用一生教导子女、徒弟的道理。虽然李廷俊带着遗憾突然离世,但这场医德医术的接力仍在延续。

  (本报记者 杨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