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石屏麻风院到山石坪村(图)

发布时间:2021-10-31 11:25 | 来源:中工网 2021-10-30 07:50:17 | 查看:615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

  “洱源县曾经是麻风高流行地区,现在已经消除了麻风病的危害,山石坪村的村民战胜了麻风病,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还记得30多年前第一次到山石屏麻风院的情形,当时那里只有简陋的土坯房,100多名麻风病患者生存在脏乱不堪的环境中,不少患者嘴歪眼斜、肢体残缺。

  “不把你们治好我不走”

  今年64岁的李桂科,来到与世隔绝的麻风院工作时只有23岁。山石屏麻风院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远离县城,没有公路和桥梁,更不通水电。当时,麻风院方圆5公里没有人烟,一条黑潓江构成了天然的隔离区,也使得这里与外部世界难以相通,院里也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只有一名同样患有麻风病的赤脚医生护理着麻风病人。

  李桂科是隔离区里第一位麻风病防治医生。当时,他给一位60多岁的老人检查身体,发现老人小腿出现大面积溃烂。当天,他和同事完成治疗任务,乘渡船离开时,麻风病患者们集体到江边送别,眼巴巴地看着渡船离去,久久不愿离开。看着麻风病人的无助眼神,李桂科从此下定决心,留下来,治好他们的病,“不把你们治好,我是不会走的。”

  从县城搬到了镇上,24小时随叫随到,这样的日子并不是一天两天、十天半个月,而是经年累月,在最初的10年里,李桂科几乎所有时间都留在了大山里,以麻风院为家。经过不懈努力,到1990年,山石屏麻风院的100多名麻风病患者都痊愈了,然而,一个新的问题摆在眼前,这个与世隔绝的麻风院,以及这里的痊愈患者,如何回归社会?

  “李医生,你不管我们还有谁管我们呢?外面个个都怕我们,话都不跟我们说。”事实上,经过几十年的与世隔绝,麻风病康复人员,或早已无家可归,或是有家不能归,大山深处与世隔绝的山石屏,就是他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而让他们能够走出山石屏,让山石屏外面的人接纳他们,任重道远。

  走进来,走出去

  1990年的中秋节,对于山石屏人来说,是一个悲伤的日子。回疗养院的渡船在汹涌的黑潓江中失事,6名康复者罹难。原本团圆的日子,蒙上一层阴霾,李桂科下定决心,一定要建一条能让大家走出去的路。经过多方奔走,1995年6月,通往山石屏的人行索道建成了。

  为了消除康复者对外部世界的恐惧,李桂科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年轻时患病搬入大山的康复者们,其中许多人年事已高,李桂科帮他们理发、修指甲、清理溃疡,为每位老人过生日,照顾他们的起居生活。到了节庆日子,山石屏人逢节必过,营造亲如一家的氛围。有的康复者去世了,从寿衣到棺木,再到安葬和祭扫,李桂科都亲力亲为,看到这一切,健在的老人对未来也有了盼望。

  看看洱海,喝喝茶,这是常人轻易就能过上的生活,但对于与世隔绝数十年的麻风病康复者来说并非易事。李桂科联系旅行团、志愿者、社团组织等,到村里开展活动,还带着村民去城市旅游。山石屏康复者的下一代需要上学,李桂科从县城找来课本,办起了学校。

  2014年,山石屏疗养院更名为山石坪村,正式成为炼铁乡茄叶村委会的一个村民小组,彻底摘掉了“麻风村”的帽子,康复者中发展了党员,村里还有了党支部。现在,山石屏村的学生们,已经走出了6名大学生、1名研究生。

  2019年7月27日,全国首个麻风历史博物馆在山石坪村落成。一个医生,40年的坚守,将一座麻风院改造成一座美丽的村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