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2 10:59 |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2日 05版 | 查看:845次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油画) 常青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外景 新华社发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金风送爽,硕果盈枝,10月的西柏坡碧空如洗,天远地阔。
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旧址,参观者络绎不绝。广场上,五大书记塑像前,人们或驻足凝视,或排队合影。鲜花簇拥的“西柏坡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几个大字,格外耀眼夺目。纪念馆内,一页页泛黄的文件,一张张定格历史的照片,以及饱含红色回忆的革命文物,引领人们穿越时空,追寻历史足迹。
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前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来到位于太行山东麓的西柏坡,与中央工委会合。在这个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召开九月会议,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开始擘画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实践中孕育出彪炳千秋的西柏坡精神。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重访西柏坡,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阔步走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
把伟大斗争进行到底
位于西柏坡的中共中央旧址,有一间不起眼的土坯房,几张桌子和长凳错落摆放。
1948年9月8日至13日,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战略任务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作出重大判断。
在此之前,从1947年夏季开始,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中原地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东北野战军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我方的变化,胜利的曙光照耀中国大地。
彼时,国民党的统治虽呈现濒于崩溃的局面,但其军队总兵力和装备依然优于人民解放军。
敢不敢抓住时机,打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打响,解放军创造了平均一天歼灭国民党近一个师的纪录。
三大战役期间,党中央从西柏坡共发出408封电报。记者触摸西柏坡纪念馆刻印在墙体上的电文,仿佛置身于此起彼伏的电报声中。70多年前,正是“滴滴嗒嗒”的电报声,把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及时传递到大江南北各大战场。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为新华社撰写的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庄严宣告“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不使革命半途而废,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人彻底革命、坚决斗争的决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气概,撼动山河。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
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既是一部不懈奋斗史,也是一部伟大斗争史、精神生成史。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点燃了井冈山上的燎原之火,成就了遵义城头的惊天逆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亘古荒原上的油田、戈壁深处的航天基地、南海之畔崛起的新城中彰显,在战洪水、防非典、抗新冠、反贫困、化危机、应变局中升华。
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弘扬西柏坡精神,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就没有应对不了的风险,没有战胜不了的挑战。
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1943年,在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岁月,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在西柏坡唱响。
5年后,怀着建立新中国的梦想,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来到这里。西柏坡,是解放全国的指挥中心,也是凝心聚力、擘画蓝图的“梦工厂”。共和国的民主制度从这里发轫,一系列民主团结行动在这里开展。
《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这里诞生。“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份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指引广大农民汇入革命洪流,解放区迅速形成土地改革热潮。
“五一口号”在这里响彻云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无党派民主人士,纷纷通电响应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一篇篇不朽经典在这里书写。“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人们争相阅读《将革命进行到底》《论人民民主专政》等光辉著作,新国家新社会的新图景令人神往。
历史的对比,总是意味深长。就在同一时期,南京独裁政府却上演了一幕幕假借民意、伪装民主的闹剧。派系纷争、众叛亲离的颓势,昭昭在目。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西柏坡的火热实践,为新中国奠基。而民主与团结,则成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把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70多年来,各民族长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1954年9月,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名代表云集北京中南海,参加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主席、总理,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出来的,一定要服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能跳出如来佛的手掌。”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纵论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发扬民主、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生命力愈益彰显。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望奋斗路,眺望奋进路,深刻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传承弘扬西柏坡精神,在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增进团结,在巩固团结的基础上夯实民主——
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彼此贯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
恳谈会、听证会、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小院议事厅”,一个个鲜活的基层民主实践,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民营企业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加强对新阶层、新组织、新群体中代表人士的团结引导,服务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新时代新阶段,民主团结蔚然成风,社会充满生机活力,14亿多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赶考路上不断书写优异答卷
继承弘扬优良传统,一以贯之加强自身建设,是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讨论通过。请示报告制度,自那时起延续至今,有力推进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
同样是1948年9月,同样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提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重要制度,要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这一重要决定,对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产生深刻影响。
强大的政党,在自我革命中锻造。素有忧患意识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锐利武器。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举行。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上,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伟大号召,提出谆谆告诫。
会后不久,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誓言“决不当李自成”。
彼时,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全面执政,一个崭新的社会即将喷薄而出。
物换星移几度秋。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关于“两个务必”,他有着深刻体悟。
“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
“两个务必”振聋发聩、穿越时空,犹如警钟,时刻警醒和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赶考路上实事求是、一心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即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严厉惩处了刘青山、张子善等一批贪污分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重大论断。1992年,党的十四大党章首次将“从严治党”写入总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以优良的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以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巩固了党的团结统一,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加强自我建设,始终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一代代共产党人牢记“两个务必”,在赶考之路上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一蹴而就。从衰败凋零到欣欣向荣,从筚路蓝缕到走向复兴,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奋斗未有穷期,赶考仍在继续。“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郑重强调。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永保清醒头脑,牢记“两个务必”,传承弘扬西柏坡精神,继续书写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本报记者 王昊魁 王琎 陈元秋)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