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11 18:46 | 来源:网易 2016-06-06 09:56:50 | 查看:6139次
真实才有力量,看“冰雕连”最悲壮的牺牲
从电视剧《三八线》说起
作者:光亭
图1:电视剧《三八线》剧照,六班班长冻死在阵地上
从三八线说起
这部反映抗美援朝的电视剧用“三八线”来作为剧名,说起三八线,都知道那是北纬38线的简称,但是三八线到底因何而来,相信知道的人却并不多。
1894年由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朝鲜的宗主权也随之丧失,朝鲜开始逐渐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本军队借机全面占领朝鲜,逼迫朝鲜国王退位,并解散了朝鲜军队。1907年朝鲜已经完全处在日本的统治之下,1910年更是彻底被日本所吞并。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同盟国将朝鲜看作是遭到日本奴役的受害者而不是帮凶,所以在1943年12月中美英首脑开罗会议发布的宣言中就提到“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适当时候使朝鲜自由独立。”
在1945年2月的美英苏波茨坦首脑会议上,此时战争结局已然明了,轴心国的失败已经无可避免,这次会议虽然讨论了战后对德国和日本的处置问题,但朝鲜却被忽略了,没有任何处理方案。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10日,日本即将崩溃投降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美国陆军部作战处开始准备起草接受日军投降命令。作战处战略与政策组负责起草有关文本,由于此时战局可以说瞬息万变,日本随时都可能投降,所以美国国务院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只给了战略与政策组30分钟的时间来起草第一稿。组长博尼斯蒂尔上校很清楚,苏军从陆路进展很快,完全可以在美军到达之前就占领整个朝鲜半岛,他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提出一个在苏联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尽可能向北的受降分界线。他看了朝鲜半岛地图,最后选中了北纬38度线,因为这条纬度线差不多正好穿过朝鲜半岛的中间,而朝鲜首都汉城在38度线以南的美军受降区。美军高层还有过以北纬39度线为分界的设想,但是考虑到以39度线为界的话,大连就划到了美军受降区,这显然是苏联绝不会接受的。8月12日就在美国国务院和参谋长联席会议还在讨论到底是38度还是39度的时候,苏军已经占领了大连,以39度线为分界线的设想自然也就不用考虑了。
图2:朝鲜地图,北纬38度线基本穿过半岛中部
8月15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以博尼斯蒂尔上校的蓝本为基础的“总命令第一号”,也就是朝鲜半岛北纬38度线以北日军向苏军投降,以南日军向美军投降。苏联也接受了这个方案,8月16日之后,已经进入到北纬38度以南地区的苏军也主动撤回。
就这样,北纬38度线从一条地理意义上的概念成为受降分界线,所以根本没考虑山川河流硬生生地切断了75条溪流和12条河流、187条乡间小路、104条土路、15条普通公路、8条高等级公路和6条铁路,北部苏军受降区面积12.43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半岛面积的56.5%,人口约900万,占人口总数的27%,南部美军受降区面积9.58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半岛面积的43.5%,人口约2100万,占人口总数的73%。接着苏军受降区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美军受降区成立了大韩民国,三八线又从受降分界线变成了国界线,从此三八线就成立楚河汉界的代名词。
图3:今天的三八线已经是楚河汉界的代名词
真实才有力量
由北青传媒等单位联合出品的38集电视连续剧《三八线》近日在多家卫视同步开播,这是最近几年来首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电视剧,以鸭绿江边几个普通渔民的战争经历为切入点,由小及大,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跌宕起伏和悲怆荣光。
和那些充斥着“手撕鬼子”等雷人桥段的抗日神剧不同,《三八线》就是立足于真实还原当年的战争场面。该剧编剧是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海平,他透露,创作《三八线》历经三、四年,查找资料,采访相关人员不计其数,数易其稿,才最终完成。
导演梦继介绍全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情节都有真实的原型,剧中人物无论正反面角色都有历史原型,男一号李长顺则是汇集了四个志愿军战士的故事,甚至李长顺的名字都是真正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先烈。敌军将领的角色塑造则源自美韩军人的回忆录,所以人物情节都是那样真实。
图4:电视连续剧《三八线》的海报,该剧以抗美援朝为背景,强调还原真实的历史
大到千军万马的战斗场景,小到一支枪、一件衣服的使用都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为此剧组还专门从美国购买了一些服装道具,包括服装、枪炮、水壶都是当年的美国原产原件。整部电视剧投资过亿,大头并不是聘请一流大腕的天价片酬,而是都用在场景和道具上。比如片中出现的美军M4A3谢尔曼坦克,剧组本来是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借用一辆,也就是当年冯小刚拍摄《集结号》时用的,但是那辆坦克太破旧了,于是就干脆重金按照1:1的比例复制了两辆谢尔曼坦克。
图5:美军在朝鲜战场使用的主力坦克谢尔曼坦克
同时,剧组还专门聘请了研究朝鲜战争历史的顾问团队全程跟组指导,所以在服装、枪支方面也是基本没有出现大的BUG,就拿重机枪来说,志愿军用的是水冷式的马克沁,而美军则是勃朗宁M2,可以说完全再现了当年的情景。
这些都颇有当年HBO拍摄《兄弟连》的作风,正是因为从情节、人物、场景一直到道具,都力求真实还原历史,所以并没有太多的炒作和宣传,收视率就逐渐开始攀升,这或许就是真实的力量。
而剧中众多来源自真实原型的感人情节,最震撼的当然要数第11集中一连二排六班奉命执行潜伏任务,结果在风雪交加的冬夜全体冻死在阵地上,这个情节就是来源于长津湖战役中的“冰雕连”故事。
图6:《三八线》剧照,六班全体以战斗姿态冻死在阵地上
最悲壮的牺牲
志愿军九兵团是在1950年11月入朝,当时穿的是华东地区的棉衣——有些资料说是穿着夏装入朝,那根本就是瞎扯——华东地区的棉衣里只装一斤半棉花,而东北地区的棉衣至少要装四斤棉衣,还配棉大衣。原来计划是先让九兵团到梅河口换装后再入朝的,但考虑到东线敌军正在分头冒进,正是乘机各个击破大举歼敌的好机会,这才临时改变计划直接入朝。除了棉衣单薄之外,九兵团头上是大檐帽,脚下是单胶鞋,更没有棉手套。在冬季常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7度的长津湖地区,穿着这样的服装怎么能抵御严寒?运送九兵团入朝的火车在沈阳车站短暂停留时,在站台上的东北军区副司令贺晋年看到后大惊失色:“你们这样入朝,别说打仗了,冻都把你们冻死了!”他赶紧命令车站上的东北部队官兵脱下棉衣棉帽扔到火车上,同时紧急调运厚棉衣、棉鞋,但火车在沈阳只停留了两小时,只有最后面的26军得到了很少的一些棉衣棉鞋。
图6:很多书刊都认为这张照片是长津湖之战,其实当时九兵团根本没有这样的棉帽子,也没有装备苏式冲锋枪。
图7:志愿军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当时九兵团战士就是戴着这种大檐帽进入朝鲜。
长津湖地区本来就人烟稀少,再经过战火洗劫,房屋所剩无几,部队只能露营。同时由于美军的猛烈空袭,夜间不能生火。而九兵团进入长津湖地区不久,随着西伯利亚寒潮的来临,气温骤然剧降到零下30度!
严寒,单薄的御寒衣物,野外露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九兵团还要和装备精良的美军浴血苦战,其艰苦和残酷难以想象。
在这次战役中,九兵团有三个连队,成建制地全员冻死在阵地上,他们的番号是20军59师177团2营6连、20军60师180团1营2连和27军80师242团2营5连,他们是以战斗队形在自己的阵地上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冰雕连”。
图8:最悲壮的“冰雕连”
而且九兵团的战士大都来自江南水乡的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地,没有高寒地区生活经验,对防止和东伤救治都不了解,很多人甚至在冻伤后用火烤,更是加剧了伤情,因此出现了大量冻伤减员。根据《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与反思》一书中提到九兵团冻伤3万多人,冻死4000多人!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开国第一战》披露的伤亡数字是“冻伤减员28954人,冻死1000人,冻伤严重而不治3000人。冻伤减员达兵团总数32.1%,严重冻伤达22%。”必须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冻伤减员是冻伤到丧失战斗力的程度,整个九兵团从上到下几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冻伤,同时九兵团所面对的是美军最精锐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虽然最终未能全歼陆战1师,但却迫使陆战1师整整后撤了125公里,这在陆战1师的历史上也是从来没有过的。
图9:即使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九兵团依然迫使美军陆战1师进行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撤退
相比之下,《三八线》片中一连是在西线,由于狼林山脉的阻隔,西线气温比东线稍高,而且西线的志愿军是原来东北野战军的部队,配发的是东北地区的厚棉衣和棉大衣,又有寒区生活的经验,冻伤情况远远要好于东线的九兵团。片中六班执行潜伏任务而全员冻死的情节,虽然略显突兀,但显然编剧是想通过这样的电视语言来表达对志愿军先烈的敬意,当年在朝鲜战场爬冰卧雪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依然坚持战斗的志愿军,确实值得我们后人永远的怀念和致敬。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