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载,她用仁爱之心温暖患者(图)

发布时间:2021-09-28 18:19 | 来源:中工网 2021-09-27 14:51:26 | 查看:374次

“叮铃铃……”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夜晚的宁静。“一位急性心梗患者正往医院赶,需要紧急开展心脏介入手术,请刘主任立即赶到。”日前,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科副主任刘迎午在睡梦中被手机铃声吵醒,她放下电话没有耽搁,立即赶往心脏导管室,为患者做术前准备。

刘迎午为患者听诊

  做心脏介入手术需要接受X射线。手术时,刘迎午要“负重前行”,穿上一套近15公斤的防护铅衣阻隔辐射,头上戴着一个铅帽,脖子上套着铅围脖,外面还要再穿一套手术服,整个人被捂得严严实实。这样的穿着对于普通人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但刘迎午却习以为常,在手术过程中“举重若轻”,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个步骤。手术室里密不透风,加上这身装备,做完一台手术,全身已经湿透了。刘迎午说:“遇到病情复杂的患者,要穿着铅衣在手术台前站五六个小时,脱下铅衣的那一刻,就好像卸下一身重担,身轻如燕。”人称“拼命三郎”的她10多个小时超负荷工作是家常便饭,经常一天连续做5至6台手术。

  由于长期“吃”射线,抵抗力变得较差。刘迎午说:“干我们这个工作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时间就是生命。早发现,早就医,及早开通闭塞血管,患者存活的几率就越大。”因此,心脏科的医生生活极其不规律,半夜三更,一个电话铃声响起,就得马上起床,带着家人的“埋怨”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为患者紧急抢救。2017年,刘迎午作为医疗总监带领心脏中心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为高危急性胸痛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目前,患者进医院大门到开通血管平均时间为70分钟左右,最短的只有17分钟,绿色通道最大程度减少了患者心肌坏死病情的发生,挽救了许多高危患者的生命。

  在医院门急诊、住院病房、手术室总能看到刘迎午忙碌的身影,她总是耐心地和病人沟通病情,抚慰病人紧张情绪。“您一定要控制好血压,早中晚该怎么用药我给您写在纸条上了,按时吃药。”在门诊,刘迎午和患者耐心地沟通,并做好健康宣教。由于许多心脏病患者是老年人,语速比较慢,刘迎午就耐心倾听患者诉求,一字一句地为患者讲解病情和治疗方案,缓解他们焦虑情绪。

  刘迎午还带领团队将治疗战线前移,每年完成数千人的心血管高危患者的筛查任务,早期预防、早期治疗、降低费用、提高疗效。同时在世界高血压日、房颤日、心衰日和世界心脏日组织大型义诊及健康宣教活动。

  “做医生就要有奉献精神。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每每把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来,就是对医务工作者的最大回报和慰藉。”刘迎午说,她在心脏科工作了30余年,用一颗仁爱之心,让这份为患者解除病患的爱走得更远。

  本报记者 姜凯琦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