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9-15 07:13 | 来源:新京报网 2010-09-08 02:41 | 查看:1284次
■ 观察家
中国企业家的慈善和企业的慈善,粘合在一起,使他们的捐款效应最大化,但带来的是数不清的麻烦。当中国的企业家们还要为企业发展工作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降低对他们成为一名慈善家的期望。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在中国的慈善晚宴就要开场了。中国富豪们表现各异,有报道说众多受邀者心里忐忑不安,他们打听两位来中国,是不是和不久前他们在美国所做的一样,组织一帮富翁签一个身后裸捐的的宣言。
作为慈善事业的身体力行者,SOHO中国的张欣女士、南京黄埔的陈光标先生,公开表态,欣然接受邀请,并引以为荣。陈光标更是在9月5日发表公开信表示,死后要把所有的财产都捐献出来。为他们鼓掌的同时,公众的确会为另一些有可能被邀请的企业家能否心安理得地参加这场慈善盛宴心存疑虑:
比如,“玻璃大王”曹德旺先生,会怎样解释捐款的承诺已经许下多时,但基金会仍旧注册不下来?比如,几年来一直名列慈善榜第一的黄如伦先生,为什么如此低调,从来不和媒体谈论任何慈善的事?比如,花十亿元请来的职业经理人唐骏辅佐、组建国内最大个人慈善基金的陈发树先生,怎样向两位解释他的基金会有何进展,紫金矿业的污染事件给他的慈善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还比如,汶川地震后在电视台的晚会上豪捐的杜双华先生,怎样解释为什么在行善的同时,还要因为日照钢铁的矿石来源问题向力拓的中国雇员行贿?
假如这些企业家们都被邀请了,在没有准备好如何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参加这样的盛宴,心中安能不忐忑?
对于中国企业家们,他们所面对的慈善问题,要比比尔·盖茨和巴菲特面临的慈善问题复杂得多,绝不仅仅是“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那么简单。尽管,他们可能和盖茨、巴菲特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但除了奉献社会之外,他们还有更多复杂的诉求,这是他们中国式生存的一部分。在捐出财产的同时,他们希望给他们的企业带来更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他们希望在保障他们个人和企业的安全方面获得筹码;他们需要和相关部门谈判,如何保证让他们的钱尽量多地用在他们想用的地方,而现有的慈善制度安排和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政策相去甚远;他们希望得到公众的赞赏和认可,但不希望公众盯着他们的钱是怎么花的;他们希望由此获得各级政府的各种关照和政策上的倾斜。他们在进行慈善事业的时候,需要太多的权衡和思考。
他们的慈善事业和他们企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被附加了无数的参数,而那个方程式的答案,依然未知。企业家的慈善和企业的慈善,粘合在一起,使他们的捐款效应最大化,但带来的是数不清的麻烦。
他们比不了盖茨,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家之后,转身去追求世界上最伟大的慈善家的目标。中国的企业家们现在还无法放弃他们企业家的角色,于是当两种角色都要扮演的时候,角色冲突是必然的。
中国的慈善事业需要企业和企业家的慷慨解囊。但在当下的中国,更要更多的企业家们兢兢业业地打理他们的企业,给国家带来税收、给员工带来工作、给客户带来好产品。做好一个慈善家和做好一个企业家一样具有挑战性,当中国的企业家们还要为企业发展工作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降低对他们成为一名慈善家的期望。□刘戈(媒体人)
(责任编辑:祁建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